新形势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分析
张瑜
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
近年来,随着财务管理改革的持续推进,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已经成为主流趋势。不同于传统会计,管理会计强调从整体层面进行内部管理,通过财务与非财务信息的深入挖掘与利用,为管理层提供更多的决策支持,帮助企业实现更多的目标诉求,以及创造更多的效益价值。2022 年,《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管理会计的改革应用,特别是对于国有企业来讲,要通过管理会计转型,进一步培育提升核心竞争力,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国内外市场环境变化,持续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1. 新形势下企业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意义
1.1 强化决策支持作用
财务会计主要是对企业以往经营成果与财务活动的客观记录、报告呈现,而管理会计则是需要对各种财务与非财务数据进行整合挖掘,然后为管理层提供更多的决策支持,帮助企业达成更多目标诉求。对于国有企业来讲,在管理会计转型中可以充分发挥成本会计、预算管理等高级财会工具功能作用,全面了解内外部环境变化及关键信息数据,进而为决策制定与战略调整提供可靠依据,有利于提高国有企业决策效率,规避决策风险,是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1.2 完善财务内控体系
管理会计在完善财务内控体系方面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国有企业来讲,在管理会计转型过程中,会逐步形成更加完善有效的风险防范与预警机制,同时还能够帮助国有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资源利用效率和整体运营效率,进而培育提升核心竞争力,助力国有企业高质量转型发展。此外,管理会计还能够对企业经营管理各环节进行精准监管与评估,有利于增强运营合规性、有效性,也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1.3 深化业财融合建设
尽管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在服务范围、流程标准上存在较大差异,但双方都是财会体系的重要构成,共同服务于企业经营目标和战略目标达成。在实现管理会计转型后,国有企业将形成更加完善的业财融合系统,届时将全面消解内部信息壁垒,提高数据共享水平和管理合力,进而促进国有企业创新发展。另外,业财融合的深入推进,还能够进一步挖掘释放国有企业员工的创造活力,有利于形成更加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驱动。
2. 新形势下企业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策略
2.1 转变思维理念,提供思想支撑
首先,提高领导层重视度。国有企业领导层必须树立正确认知,提高对管理会计内涵与价值的重视程度,在积极学习新理论、新方法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进行顶层设计,并将其融入日常管理中,由上至下地创造良好的应用环境。一方面,领导层要充分发挥战略地图、平衡计分卡等工具方法的作用,对内外部环境进行系统分析,明确企业发展优劣势所在和未来方向。在此基础上,国有企业要构建与战略目标相契合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对战略目标进行细化分解,以部门绩效、岗位任务的方式进行呈现,保证所有员工都能够在具体工作中予以执行落地,充分发挥各自主观能动性,助力战略目标顺利达成。另一方面,领导层要强化管理会计的决策支持作用,如在投资决策时,可利用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核心指标,对相关项目价值、可行性进行客观评估,保证投资决策的科学可行,规避投资风险。
其次,构建完善的培训教育体系。国有企业要结合实际,以管理会计应用需要为导向,构建常态化、系统化、层次化的培训体系,全面涵盖管理会计理论方法、高级工具、成功案例等内容,并进行及时更新,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管理会计应用水平,促进他们知识结构与能力的优化提升。另外,针对业财融合不深入的问题,国有企业还要将培训教育对象扩大到业务层面,保证所有员工特别是与财务人员对接较多的业务人员,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调动他们参与管理会计应用与业财融合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此外,国有企业还要注重培训方式的革新优化,除了线下培训学习外,还要积极开展线上自主学习、实地考察、校企合作等,充分满足员工个性化、多元化学习需求,增强管理会计培训教育的灵活性。
最后,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国有企业要充分利用宣传栏、官方网站、内部通讯等渠道,不断宣传推广管理会计理论、方法,并通过知识竞赛、主题演讲等方式,调动员工参与积极性,创造正向积极的企业文化,夯实全员参与的基础,为管理会计长效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支撑与环境保障。
2.2 强化系统赋能,挖掘数据价值
首先,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国有企业要加大数字基础设施的资金资源投入力度,保证系统平台功能全面,满足数据采集、整合、存储、分析、利用等管理需要,并适时引进高端服务器及硬件设备,避免因数据处理任务较多出现系统崩溃。另外,国有企业还要注重宽带优化,提高数据内部流通与共享效率,并配合先进的防火墙、加密等技术,保证数据传输稳定安全,避免出现数据泄露、篡改等问题。此外,国有企业还要重视软件研发与投入,通过高性能、多功能软件工具,为数据分析、预测、决策支持等提供有力支撑,特别是要依托中间件技术对企业内部各类系统进行集成建构,保证数据实时共享、高效传输。需要重点指出的是,国有企业在管理会计应用过程中,要以实际需求为导向,定制研发软件、系统,在保证成本效益最佳化的基础上,全面贴合运营现状。
其次,构建业财融合数据共享机制。国有企业要以业财融合框架为依托,构建开放协同的数据共享机制,保证财务人员能够实时获取核心业务环节的关键数据,进而为财务指导、财务服务、财务监督等提供可靠依据。另外,依托业财融合共享机制,业务人员也能够及时掌握预算执行、成本控制等情况,进而定向精准调整业务策略,帮助企业创造更多效益价值。在此基础上,国有企业要构建严格的访问权限管理体系,统一数据标准与规范,保证数据传输与利用的安全,打造数据管理与治理闭环,为数据驱动决策机制的高效运行提供可靠支撑。还有,财务部门要对各类数据中涉及的产品信息、客户信息、供应商信息等实施统一编码,避免因数据格式、口径等不一致造成系统之间出现信息孤岛、数据混乱等问题。当然,国有企业还要构建相应的奖惩机制和问责机制,通过数据访问与利用的全过程监管,及时发现异常行为,并快速启动追责问责程序,强化制度刚性,提高行为约束效力,进一步提高数据安全水平。
2.3 加强队伍建设,提供根本支持
首先,打造开放化学习与交流平台。国有企业要以管理会计转型应用为主题,有意识地建设内部学习社区,包括交流小组、共享论坛、学习平台等,鼓励并引导员工及时分享有关管理会计应用的心得、经验、行业动态、最新案例等,强化自主学习意识,不断提高队伍综合素养。在此基础上,国有企业还要适时聘请专家与员工进行直接交流,及时解答员工困惑困扰,或邀请专业团队进行交流分享,围绕管理会计应用要点进行深入探讨,促进共同进步与提高。
其次,构建完善的内部培训管理体系,并强化资金资源支持。国有企业可以安排专题学习员工定向参加外部培训课程、行业交流、学会研讨等活动,及时掌握前沿动态、发展趋势,拓宽知识视野,完善知识体系。当他们完成外部学习后,要在内部进行报告分享,并结合岗位实际进行有效转化,确保所学知识能够得到最大化利用。
最后,合理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国有企业在管理会计转型应用过程中,为了保证人才支持的持续性,还要合理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一方面,国有企业要打造专有的内部培训师队伍,并设计具有较强岗位契合性的层次化培训课程,进而增强人才队伍建设的精准性。在此过程中,要重点对财务骨干进行系统培养,有意识地讲授战略管理会计、风险预警模型、数据驱动决策等知识技巧,进一步提高他们利用管理会计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国有企业要构建完善的课程反馈机制,通过学习过程与结果的评价,及时调整内容与方法,保证人才培养的时效性,以及相关制度内容的现代性。在此过程中,国有企业要注重人才梯队建设,通过合理的知识传承促进财务队伍的持续优化提升,进而为管理会计长效应用提供根本支持。此外,国有企业要重点加强复合型管理会计队伍建设,就是除了进行管理会计专业相关的培训外,还要做好数字素养、经营管理、法律法规、创新实践等方面的教育,同时实际与之相匹配的职业规划、福利奖励等,充分调动财务人员自我提高积极性,并强化自我价值与企业价值关联性,提高财务人员满意度、归属感。
3. 结语
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是国企适应新形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强化决策支持、完善内控体系和深化业财融合,国企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夯实发展基础。未来,应进一步推进管理会计的应用实践,助力国有企业创造更多效益价值,夯实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基础。
参考文献
[1] 孟令玉 . 国有企业管理会计应用策略研究 [J]. 现代营销 , 2025,(16): 106-108.
[2]陈雁. 基于管理会计视角下国有企业业财融合建设研究 [J]. 财经界,2025, (16): 150-152.
[3] 董琳琳. 管理会计在国有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J]. 销售与管理 , 2025, (14): 78-80.
[4] 刘建国 . 浅议人工智能时代国有企业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 [J].财经界 , 2025, (15): 117-119.
[5] 夏为 . 管理会计视角下国企全面预算管理模式研究 [J]. 现代营销 ,2025, (13): 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