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路径探究

作者

吴琴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第二中学 841000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者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然而,当前教学实践中存在阅读与写作分离的现象,影响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本文深入探讨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融合的意义,并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融合路径,旨在为高中语文教师提供教学参考,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写作教学;融合路径

引言

语文作为高中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对于学生语言表达、思维发展以及文化素养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习的两大核心板块,阅读是吸收知识、积累素材、感悟语言魅力的过程,写作则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情感、展现思维成果的活动。在理想的语文教学状态下,阅读与写作应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但在实际教学中,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往往各自为政,未能充分发挥两者融合所带来的优势。因此,探索有效的阅读与写作教学融合路径,成为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任务之一。

1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融合的意义

在高中语文教学体系里,将阅读与写作教学有机融合,具有极其深远且多维度的意义,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起着关键作用。丰富写作素材储备是二者融合带来的显著成效之一。广泛的阅读就像是打开一座巨大的素材宝库,学生在阅读各类经典文学作品、时事报刊杂志等资料时,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事件情节以及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描述。这些丰富多元的内容都能成为学生写作时信手拈来的宝贵素材。

2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融合现状分析

2.1教学目标分离

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目标常常处于分离状态,这一现象严重阻碍了二者的有效融合。阅读教学方面,教师往往将重点聚焦于对文本本身的剖析。字词的准确解释、段落大意的精准概括以及主题思想的深度挖掘成为教学的核心任务。这种教学目标设定使得阅读教学变成了对文本知识的单向传输,学生更多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机械地记忆知识点。例如在教授古典诗词时,教师可能着重于字词的古汉语释义、诗句的字面翻译以及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主旨,却忽略了引导学生去体会诗词的写作手法、语言特色以及这些元素与写作之间的潜在联系。

2.2教学方法单一

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效果。在阅读教学领域,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占据主导地位。课堂上,教师成为知识的主要输出者,以单向的讲解方式向学生传递文本信息。学生大多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乏主动思考和积极参与的机会。例如在分析小说作品时,教师可能会逐段逐句地解读文本,直接告诉学生人物形象的特点、情节发展的作用以及主题思想的内涵,学生只需记录笔记,无需深入探究和发表自己的见解。

2.3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高中语文教学所采用的评价体系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完善之处,这对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产生了消极影响。从评价标准来看,阅读和写作的评价相对独立,缺乏有机联系。在阅读评价方面,主要依据学生对文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评判,常见的方式是以阅读理解题的答题准确率为主要指标。这种评价方式过于注重结果,忽视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发展、情感体验以及对阅读技巧的运用能力。例如,在评价学生对一篇现代文的阅读时,仅仅关注学生对文章细节问题的回答是否正确,而不考量学生是否从阅读中学习到了作者的写作手法、布局谋篇技巧等对写作有益的元素。

3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融合路径

3.1基于教材文本的融合

教材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充分利用教材文本实现阅读与写作的融合,能为学生搭建起从输入到输出的桥梁。教师要进行精心的读写结合教学设计。在教授课文时,深入挖掘文本中的写作元素,并以此为切入点设计写作任务。例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文中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细致描写是一大亮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如何通过这些描写来展现人物性格,随后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选择身边的一个人,运用多种描写手法来刻画其形象。

3.2拓展阅读资源与写作实践结合

拓展丰富的阅读资源并与写作实践紧密结合,能够极大地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写作主题和文体,为学生推荐具有针对性的阅读书目。在记叙文写作教学时,推荐《简·爱》《骆驼祥子》等经典作品,让学生学习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生动的情节设置来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在学生阅读后,组织讨论分享会,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并让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记叙文写作练习,描写自己熟悉的人物。

3.3强化阅读技巧指导在写作中的应用

阅读技巧的有效指导与写作应用是实现阅读与写作教学融合的关键环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技巧。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结构特点,如议论文常见的“提出问题 - 分析问题 - 解决问题”结构,记叙文的“起因 - 发展 - 高潮 - 结局”结构等。教师要帮助学生剖析这些结构的作用和好处,并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借鉴。

3.4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促进融合

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是推动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融合的重要保障。要制定综合性评价标准。评价不应再孤立地看待阅读和写作,而应将两者有机结合。在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时,不仅要考察对文本知识的掌握,还要关注学生能否从阅读中提取对写作有用的元素,如写作手法、素材积累等。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必然要求。通过基于教材文本的融合、拓展阅读资源与写作实践结合、强化阅读技巧指导在写作中的应用以及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等多种路径,可以有效地打破阅读与写作教学之间的壁垒,使两者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

参考文献:

[1] 以读促写,拓宽思维——高中语文写作思维的训练路径研究[J]. 余运莲.福建教育,2024(05)

[2] 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深度融合的路径研析[J]. 渠源源.高考,202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