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
黄湘
宜春市第八小学 336000
摘要: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知识传授,而是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是指以一个完整的数学主题为核心,贯穿一个学期或更长的时间进行系统教学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培养他们扎实的数学基础、综合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
引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教学建议”模块明确指出,探索大单元教学,改变过于重视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设计,推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体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学习内容与核心素养表现的关联,促进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与理解,逐渐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由此观之,教师基于新课标的视角实施大单元教学有着可行性与合理性。教师从宏观视角出发,整合资源,串联要点,系统布局教学知识点,将让学生在系统化的学习过程中实现全面成长及发展,共同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行。
1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特征
1.1实践性
实践性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同学们实际运用数学知识。首先,引导同学们自觉地运用数学原理、概念和方法去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其次,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教师还要引导同学们创造性地思考和理解。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意识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待同学们的提问,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大单元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应贯穿始终。在教学过程中,都是以教师安排的任务为基础,学生发现问题,然后独立思考,通过协作和讨论来解决问题。强调大单元教学的实践性,可以使同学们的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发展。
1.2模块化
大单元教学强调模块化,注重数学知识模块的衔接和递进关系。新课程标准把数学教学划分为四大领域,每个领域所包含的具体内容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教师要结合教学的实际需求,对各个模块进行整合,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对于特定的单元教学内容,新授课、练习课以及单元复习课之间应当具有紧密的联系。大单元教学应该具有两个功能。首先,对于教师来说,应该拓宽数学教学创新空间,提出全新教学设计理念。数学灵活整合后教学效益最大化。其次,对同学们来说,学习活动应该更加贴近于其认知体验,并能使各个知识模块间的联系更加紧密。通过将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策略
2.1解读教材内容,明确大单元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强调,课程目标应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为突出大单元教学的系统性、整合性以及结构性等优势,在组织教学前,教师需要深入研读教材内容,合理选择可以整合的教学材料,再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科学设计大单元教学目标,从而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完整的目标既能帮助学生了解本课重点,又能凸显数学知识之间的内部联系,为后续活动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
2.2创设问题引导,推动自主学习。
问题创设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教学手段,也是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重要策略之一。所以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引导性的问题,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当学生面临一个与所学知识相关的问题时,他们会更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解决它,进而提升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问题创设可以根据大单元中的重难点知识分布情况,按照由简入繁的原则来创设不同难度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自主学习中发展。
2.3强化大单元教学互动,发散学科思维
课堂互动是帮助学生梳理大单元知识、提高其思维活跃度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深度。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应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发散学生的思维。具体来说,在师生互动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进行教学,在一问一答中引导学生的视线与思维聚焦于知识点。同时,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提问能为其学习指明方向。因此,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应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和趣味性。在生生互动中,教师可采取分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讨论单元内知识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基于大单元主题布置任务或问题,利用任务驱动学生主动展开讨论。教师要发挥监督和引导作用,在小组讨论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指导,使小组合作活动顺利进行,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2.4丰富教学过程,实现深度学习
教学过程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关键环节,而深度学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和深刻理解。在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通过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活动情境,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帮助学生完善知识脉络的构建,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实现深度学习。首先,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借助图片、视频,展示大单元的知识信息和框架结构,缩小目标信息和学生认知结构的差距。其次,让学生在主动活动中成为学习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并非让学生“自学”,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通过创设真实的、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够主动去经历知识的发现、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知识才能真正成为学生观察、思考、探索和操纵的工具,学生才能够体验到个人与知识的深度关联,激发内在学习动机,增强知识的内在联系,真正做到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知识,实现深度学习。最后,教师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实践,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结语
在新课标背景下如何突出数学知识的结构化特征,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是广大教师关心的焦点问题。可以运用以上策略,以助力大单元教学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顺利推广,培养更多数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卿锋.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整合式教学[J].名师在线,2023(36):40-42.
[2]卢尚敬.浅论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3(24):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