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工艺过程优化与能效提升研究
张国栋
甘肃瓮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甘肃 737202
1 化工工艺过程存在的能耗问题
1.1 流程冗余
传统化工流程存在无效工序,如重复分离、迂回输送等,导致物流输送距离过长,增加泵、压缩机等辅助设备的能耗。例如,部分化工装置中辅助设备空转率超 15%, ,造成能源的严重浪费。此外,设备布局不合理也会增加管道长度,进一步加大输送能耗。
1.2 参数失配
反应温度、压力、物料配比等参数未达最优,会导致反应转化率低、副产物增加。例如,某化工反应中反应温度偏离最佳区间 5-10∘C ,使得反应转化率低于 85% ,需要消耗更多能源用于分离提纯副产物。
2 化工工艺过程优化策略
2.1 流程重构
2.1.1 单元整合
将多个独立单元合并为复合单元,可减少设备数量与能量传递损失。例如,采用反应精馏塔替代“反应器 + 精馏塔”,采用膜反应器替代“反应器 + 分离器”,能使能耗降低 15%-25% 。
2.1.2 循环系统优化
设置未反应原料循环,将反应尾气中未转化原料分离后回流至反应器,可使原料利用率提升 5%-10% ,减少新鲜原料消耗与后续处理能耗。
2.2 参数调控
2.2.1 反应参数优化
基于反应动力学与热力学,采用实验设计法(正交试验、响应面法)或智能算法(遗传算法、粒子群优化),确定最优反应温度、压力、物料配比。例如,甲醇合成最佳温度为220—280℃,氨合成最佳压力为15—25MPa,H ₂ /CO 2=3:1 用于CO ₂加氢,可使反应转化率提升至 90% 以上,副产物减少 10%-15% 。
2.2.2 分离参数优化
针对精馏、萃取等分离单元,优化回流比、萃取剂用量等参数,可降低分离能耗。例如,将精馏回流比从 2.5 降至 1.8,萃取剂用量减少 15%-20% ,可使精馏能耗占化工总能耗的比例降低 20%-30% 。
3 化工工艺能效提升关键技术
3.1 余热回收技术
3.1.1 中高温余热回收( 300∘C 以上)
在化工生产等工业领域,会产生大量温度高于 300∘C 的中高温余热。针对这类余热,一种有效的回收方式是运用余热锅炉。余热锅炉能够巧妙地捕捉并利用这些余热,使其转化为蒸汽。所产生的蒸汽具有多种用途,既可以用于发电,为工厂提供部分电力支持;也可以用于工艺加热环节,满足生产过程中对热量的需求。在实际应用中,通过余热锅炉进行发电的效率能够达到 15% - 20%,实现了能源的二次利用,提高了能源的整体利用效率。此外,对于温度处于300 - 500℃之间的余热,有机朗肯循环(ORC)发电技术是一种更为适宜的选择。该技术基于有机工质的特性,能够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实现高效的热能 -电能转换。采用有机朗肯循环发电时,其发电效率可达到 10%-15% ,为中高温余热的回收利用提供了另一种可行的技术路径。
3.1.2 低温余热回收(<100℃)
对于温度低于 100℃的低温余热,热泵技术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热泵可以通过消耗少量的电能,将低温热源中的热量提取出来,并提升其温度。例如,对于温度为 80℃的废水余热,热泵能够将其温度提升至 120∘C ,提升后的热量可用于加热等生产或生活环节,实现了低温余热的有效利用。低温余热还可广泛应用于供暖系统和员工生活用热领域。将低温余热收集起来,经过适当的处理和分配,可为工厂的供暖系统提供热源,也可用于员工宿舍、食堂等场所的生活热水供应。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余热的“零排放”,使原本被浪费的低温余热得到了充分利用,进一步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3.2 高效设备应用
3.2.1 换热设备
在化工生产中,换热设备起着热量传递和交换的关键作用。传统的列管式换热器由于结构和工作原理的限制,在传热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传热温差,导致能源利用效率不高。为了改善这一状况,采用高效换热器进行替代。新型换热器具有独特的结构设计,能够增加换热面积,提高流体的湍流程度,从而增强热量的传递效果。与传统的相比可以有效减少传热温差,使热量在冷热流体之间更充分地交换,进而降低整个化工工艺过程的能耗,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3.2.2 压缩机
压缩机是化工生产中用于提高气体压力和输送气体的核心设备。传统的离心式压缩机在长期运行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一些效率方面的问题。为了提高压缩机的运行效率,将传统的离心式压缩机更换为高效轴流式压缩机。高效轴流式压缩机采用了先进的气动设计理念和制造工艺,能够使气体在压缩机内部更顺畅地流动,减少能量损失。经过实际运行测试,更换为高效轴流式压缩机后,其运行效率可提高 12% ,在满足化工生产对气体压力和流量需求的同时,显著降低了能源消耗,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3.3 智能化技术应用
3.3.1 智能监控与控制系统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引入分布式控制系统(DCS)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系统,构建全方位、实时性的化工工艺参数监控网络。借助先进的系统,能够实现对反应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关键工艺参数的毫秒级监测与精准调控,确保化工工艺始终处于稳定、高效运行状态,最大程度降低工艺波动对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的影响。采用在线光谱分析等前沿实时质量监控技术,对化工产品的成分、纯度等关键质量指标进行即时分析。通过将实时监测数据与预设质量标准进行比对,能够迅速发现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质量偏差,并及时采取针对性的调整措施,有效避免不合格产品的产生,保障化工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3.3.2 数字孪生技术
通过数字孪生系统,能够在虚拟环境中对化工生产流程进行全方位模拟和优化,提前评估不同生产方案的效果和影响,为实际生产提供科学、可靠的决策依据。数字孪生技术还具备强大的预测功能。通过对设备运行数据、工艺参数变化等信息的实时采集和分析,能够准确预测设备故障的发生时间和工艺参数的波动趋势。生产管理人员可以提前制定维护计划和调整策略,及时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和生产风险,实现化工生产的预防性维护和智能化管理。
结束语
化工工艺过程优化与能效提升是化工行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通过流程重构、参数调控、系统集成等优化策略,结合余热回收、高效设备应用、智能化技术应用等能效提升关键技术,可有效降低化工生产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应进一步突破多过程耦合优化、低品位余热高效回收等技术瓶颈,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化工工艺优化与能效提升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为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尹瑞瑕 . 基于化工模拟软件的工艺过程优化研究 [J]. 化纤与纺织技术 , 2024, 53 (05): 61-63.
[2] 张旭, 李孟洋. 过程模拟优化在化工工艺设计中的应用探析[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 2023, 43 (23): 157-159.
[3] 张振忠 . 化学工艺设计中应用过程模拟优化研究 [J]. 智慧中国 ,2023, (Z1): 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