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固定翼无人机航电系统集成与验证技术

作者

张栩宁 张治锋 闫巧兵

西安爱生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9100

引言

系统集成需解决接口兼容等问题,有效的验证技术是稳定运行的关键。因此,研究其集成与验证技术对提升无人机可靠性、安全性意义重大,本文就此展开探讨。

一、固定翼无人机航电系统集成技术

固定翼无人机航电系统集成技术是将飞行控制、导航、通信、任务管理等多个子系统及相关软硬件组件,按照特定架构与规范有机融合,形成功能完整、协同高效的整体系统的过程。其核心原则包括功能性原则,即确保集成后的系统能满足无人机各项飞行与任务需求;可靠性原则,通过优化接口设计、冗余配置等方式提升系统抗干扰能力与容错性;兼容性原则,保证不同子系统、软硬件之间的数据交互与功能协同无冲突;可扩展性原则,为后续功能升级或任务拓展预留接口与资源空间。

固定翼无人机航电系统集成面临诸多挑战,如子系统异构性带来的接口差异,不同厂商的传感器、执行器等设备通信协议与数据格式不统一,增加了集成难度;系统实时性要求高,飞行控制、导航解算等关键任务需在毫秒级时间内完成数据处理与指令响应,软硬件协同的时间同步难度大;硬件集成方面,通过制定统一的接口标准实现设备物理连接与数据传输,同时采用模块化设计便于硬件组件的替换与扩展;软件集成则依托中间件技术构建统一的通信与管理平台,实现各软件模块的功能调用与数据共享,结合实时操作系统确保任务调度的时效性。

二、固定翼无人机航电系统的验证技术

固定翼无人机航电系统的验证技术是保证在各种复杂的飞行环境下能正常稳定可靠地飞行的保证。首先航电系统是无人机的“神经中枢”,如果有任何功能的缺失或者是功能性能有问题都会造成无人机制动飞行姿态失控、任务失败、坠机等情况的发生;再者可以通过验证可以发现在后期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设计问题和软件硬件存在的一些配合问题还有在后期可能存在的故障点的问题,为后面进一步对系统的完善和改进提供数据基础和方案,以达到保证无人机能够安全稳定地飞行,实现任务目标的目的。

一般要经历需求分析、测试方案制定、测试实施、结果评审及问题整改等步骤。从实验室仿真到实际飞行测试,对航电系统的需求分析,可以针对系统的数学模型和虚拟飞行环境进行模型在环和硬件在环仿真的仿真验证技术,利用在 MATLAB/Simulink 下制作的模型对控制算法以及各机载间的数据交互逻辑进行验证,也可以采用在飞行过程中,借助搭载的测试仪器对航电系统进行飞行测试与实际验证的技术手段,对其在飞行过程中的控制精度、定位精度、通导状态等各项参数值进行验证。而在验证中常常用到的一些测试设备或者测试工具如:实时仿真器、数据采集分析仪、信号发生器、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等,能实现量化测试评价系统性能、保存测试数据的功能[1]。

三、固定翼无人机航电系统集成与验证的关键措施

(一)风险管理与安全保障措施

固定翼无人机航电系统集成与验证过程中,须考虑系统的故障预警和应急处理等安全措施,对于保证飞控系统的正常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可基于实时监控策略,对传感器信息、通讯链路状态、执行器动作等功能点信息做持续的监测,并结合故障诊断算法判断出现的异常,并通过相应的故障模式预设好应急处理方式,即进行单通道控制,将备用电控组件接入使用,或者发送返航指令、紧急降落命令来避免危害出现;同时为了验证所设计方案的可靠性和正确性,需要从系统的功能安全和预期的功能安全这两方面着手对其开展评估,在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和故障树分析的作用下找到其可能出现的风险程度,确定出该系统的容错能力以及是否能够达到整个系统设定的安全边界;而法律法规的完善和相关制度的建设也是保证空中无人机各部件的管控所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必须按照适航条例等相关规定做好有关无人机的各项检测,同时还应该遵守飞行的安全要求,不断完善现有的法律框架,制定相关的行业准则和规程,同时还要将行业的标准规则及有关的要求融入到系统集成的过程中去 [2]。

(二)性能优化与验证的持续改进措施

在固定翼无人机航电系统集成与验证过程中,其性能优化与验证的持续改进措施能够有效提升系统的整体效能,通过对多维性能测试并反馈方式对飞行控制精度、导航定位误差、数据传输速率和任务响应时间等核心指标从地面仿真实验到真实场景飞行试验进行全闭环回路的测试,并通过将测试的结果及时地转化为系统的优化目标,以便于对硬件参数进行校正;使用先进的测试工装以及相应的测试手段对测试进行持续性的更新,在于测试的过程中引入高精度的实时数据采集装置用于进一步精确地获得参数值,使用数字孪生技术为测试搭建出对应的真实环境的数据模型,运用人工智能算法对待测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挖掘,最终查找出系统中存在的性能缺陷,进而为后端持续不断地进行性能优化、验证的完整闭环流程提供基于数据驱动的决策依据 [3]。

(三)协同工作机制与团队合作措施

固定的翼无人机航电系统的集成及验证过程中,多学科协同工作的方式以及团队协作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确保项目的稳步推进的有力保证,在多学科协同工作中,需要集结来自航空工程学领域、电子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软件工程等领域的人才,采取定期跨学科召开研讨会的方式,开展共享工作进度及上传技术文件,打破各个学科间的边界桎梏,把各种专业知识最大限度地利用起来,在系统集成方案设计和攻克一些关键性技术的时候能够最大程度上发挥不同专业力量的特长和优势,防止由于单一学科视角造成设计有误;为了增进研发和验证部门间的联系,需要创建研发与验证部门的常规化对接机制。研发部门在进行系统设计时邀请验证部门共同参与相关需求分析和方案评审,并将验证部门的需求适时纳入研发的工作流程,而验证部门在测试中发现的问题及改进意见也应及时反馈给研发部门,形成“研发 - 验证 - 迭代”的闭环运行模式,最大限度地避免因为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重复劳动;针对专家意见进行整理汇总,建立起符合规范的意见征询和评定流程,邀请相关领域技术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参与重点环节的评审或提供相关的技术咨询服务 , 从而提高整个工作的质量和工作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固定翼无人机航电系统集成与验证是复杂工程,集成需遵循相关原则并解决各类问题,验证需结合仿真与实际测试,而风险管理等措施为其高效推进提供保障。未来需进一步完善方法与手段,以适应更复杂需求,推动该技术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玉宝 . 无人机遥感技术在红树林植被覆盖度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J].农业灾害研究 ,2024,14(09):224-226.

[2] 戴永东 , 杨金明 , 毛峰 , 等 . 基于视觉系统技术的无人机自主定点降落与实例验证 [J]. 粘接 ,2024,51(09):181-184.

[3] 胡杨 , 吴和龙 , 杨剑锋 , 等 . 无人机结构数字孪生体构建技术研究及应用验证 [J]. 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 ,2024,42(01):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