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高温过热器超温爆管事故分析与治理研究
王登
长安益阳发电有限公司 湖南益阳 413000
摘要:由于受到氧化皮脱落以及氧化皮堆积等影响,容易引起锅炉高温过热超温爆管事故,对锅炉的正常运行带来不良影响。基于此,本文对锅炉高温过热器超温爆管事故进行分析,并提出积极转变观念、修编运行操作规程、改进低负荷工况气温控制方式等措施,希望为更好治理锅炉高温过热器超温爆管事故提供参考。
关键词:锅炉高温过热器;超温爆管;事故分析;治理措施
锅炉在运行过程中,一旦出现高温过热器超温爆管事故不仅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还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所以要根据目前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要求,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保证各环节施工的有序开展。所以本文结合某锅炉运行现状,对其高温过热器超温爆管事故演变过程进行分析,并总结引起该事故的原因,这样才能够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避免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以此来保证高温过热器超温爆管事故的处理效果。
1锅炉高温过热器超温爆管事故分析
1.1锅炉设备使用现状
长安益阳发电有限公司#2机组为300MW亚临界一次再热煤电机组,锅炉型号为HG—1025/18.2-YM、配套汽轮机型号为N330-16.7/537/537,未配置40%容量的旁路系统(机侧有5%容量串级旁路)。该机组于2001年12月投产,截至2023年10月底累计运行103920小时,累计启停次数109/108。锅炉末级过热器受热面原设计规格有Ф54×8、Ф51×9、Ф51×8、Ф51×7.5,材质有TP-347H、SA-213T91、12Cr2MoWVTiB、 12Gr1MoVG。2021年计划性检修期间,对原12Cr1MoVG管段进行材质升级为SA-213T91,规格φ51×8;对每屏第1、2根原12Cr2MoWViB进行材质升级为SA-213T91,规格分别为Ф54×8,Ф51×8。
1.2事故分析
2023年10月7日-11月9日进行年度C级检修,期间末过、屏过及联箱未进行换管检修,10月24日晚班上水进行水压试验,10月25日试验合格。
2023年11月9日#2机组进行开机,锅炉于9日16:00点火,10日00:31汽轮机冲转,06:57并网,08:03负荷升至60MW,10:34负荷升至150MW。11日正常运行,日最高负荷195MW、最低负荷88.9MW,日发电量321万kwh。12日正常运行,日最高负荷200MW、最低负荷88.3MW,日发电量282万kwh,晚高峰后按调令进行启停调峰,12日23:24发电机解列。启停调峰期间汽轮机保持3000转运行,锅炉保持F2、F4油枪及所对应的A2、A4燃烧器运行,发电机解列时主蒸汽压力4.25MPa、温度427.26℃、流量12.28t/h; 再热蒸汽压力0.06MPa、温度418.83℃。13日5:41机组再次并网,并网时主蒸汽压力6.01MPa、温度459.6℃、流量54.86t/h, 再热蒸汽压力0.11MPa、温度432.07℃;05:51机组负荷升至32.7MW时投入一级减温水,此时主蒸汽压力6.15MPa、温度477℃、流量120t/h,一级减温水流量最大13.9t/h,减温水温128℃;06:03机组负荷升至62MW时,同时投入左、右两侧二级减温水,此时主蒸汽压力6.08MPa、温度503℃、流量209t/h,左侧二级减温水最大流量7.99t/h,右侧二级减温水最大流量7.91t/h,减温水温125.8℃(给水泵出口水温);06:55机组负荷升至120MW,09:40负荷升至180MW,10:20负荷升至300MW,之后负荷按调度运行。
13日15:00机组负荷300MW,锅炉主蒸汽压力14.98MPa、温度535.5℃、流量898.36t/h,再热蒸汽压力3.03MPa、温度536.82℃。15:00主值班员曾振发现炉膛负荷突然增至215Pa,炉管检漏显示报警,13、15点显示100%,其它多处点显示70%以上,给水流量超出蒸汽流量50t,值长徐伟光下令立即降负荷,派值班员陈科志、潘正前往就地查看,通知检修人员进行检查,并汇报公司主要领导。因凝汽器水位持续下降,15:05值长徐伟光下令降负荷至145MW,主蒸汽压力降至7.3MPa。15:20锅炉专业人员现场确认末级过热器发生爆管。13日22:19机组解列停机。
2引起锅炉高温过热器超温爆管事故的原因
#2锅炉末级过热器局部氧化皮脱落、堆积,换热恶化,造成受热面短期超温爆管。根据锅炉运行现状以及调查研究结果,锅炉起压(0.15MPa)后的升温升压过程中,从末过壁温监测可知,不同管屏间的汽水蒸发时间偏差较大,超过1小时,说明管内余水、烟气温度场均存在较大偏差[1]。开机至30%负荷以前,汽流分配偏差大、烟气充满度差偏差大,在投入减温水时汽温存在较大波动,需要密切关注壁温变化,必要时采取降温运行等措施。紧接着第二日机组负荷65MW时投入二级减温水后,34-1测点温度上升,最高至606℃,说明此处换热恶化,内壁有氧化皮脱落。所幸运行人员在570℃时及时发现,并采取停磨、升负荷来降温、增加蒸汽流量等措施,该处壁温在10:20开始降至正常值,说明此时管道内已疏通,换热正常(如图1所示)。
此外,机组负荷升至32.7MW时开始频繁投退一级减温水,最大流量达13.9t/h,调门开度在5%以内,而机组负荷升至62MW时,开始频繁投退左、右侧二级减温水,最大流量达7.9t/h,调门开度在5%以内[2]。由于此时燃烧充满度差、烟气温度偏差大,叠加蒸汽流量低、汽流分配不均、减温水控制精度差和雾化不好,壁温对减温水投退较为敏感,造成氧化皮脱落,如图2所示。
3锅炉高温过热器超温爆管事故的治理措施
3.1积极转变观念
治理锅炉高温过热器超温爆管事故时,需要积极转变观念,在观念上强调定期维护和预防性检查,而不仅仅是应对故障,在此基础上要实施严格的运行参数监控,及时进行设备性能评估,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燃烧工况和给水参数,还要引入在线腐蚀监测、智能热电偶等先进的检测技术和控制系统,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对过热器状态的实时监控,而且还可以提前发现异常[3]。同时,提升操作员和维修人员的专业技能,使其理解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可能的问题,能够在发现异常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并利用风险评估方法,识别导致超温的关键环节,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应急响应机制。此外,严格执行锅炉操作规程和安全规定,确保所有操作都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减少人为失误,并将每次事故视为学习的机会,分析原因,查找漏洞,不断优化操作流程和维护策略。还要遵守相关的锅炉安全法规,确保所有工作符合行业标准,避免因为违法行为导致的安全隐患,这样可以从源头上减少锅炉高温过热器超温爆管事故的发生,以此来提高锅炉的安全运行水平。
3.2修编运行操作规程
修编锅炉高温过热器超温爆管事故的运行操作规程时,要重新审查现有的操作流程,识别导致超温的潜在风险点,收集历史数据和事故案例,了解超温爆管的典型表现和影响因素。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更新规程中关于过热器温度控制的章节,明确操作极限、报警阈值以及正常运行范围,并强调在高温条件下维持稳定燃烧和给水温度的重要性,包括调整燃烧调节器、燃烧空气量、燃料配比等。还要添加预防性维护程序,比如定期检查过热器表面温度、腐蚀情况、管道完整性等,做好设定设备运行时间的限制,防止长时间高温运行[4]。此外,明确在发现超温警告时的操作流程,如立即调整燃烧参数、停炉检查、通知维修团队等,并指导操作员如何正确记录和报告此类事件,以便后续分析和预防。还要制定针对超温爆管的应急预案,包括紧急停炉、切换备用系统、通知应急服务等步骤,及时更新操作手册和培训材料,确保所有相关人员都熟悉新的操作规程和应急流程,并定期进行模拟演练,确保员工在实际操作中能迅速执行规程。由于规程属于一个动态的过程,特别是随着技术进步和经验积累,需要定期进行修订和更新,这样可以促使修编的运行操作规程更加针对性和实用性,以此来降低锅炉高温过热器超温爆管的风险。
3.3改进低负荷工况气温控制方式
在治理锅炉低负荷工况下高温过热器超温爆管事故时,改进气温控制方式的关键在于优化燃烧与给水调节策略。首先,在低负荷时,调整燃料供应,采用分级燃烧或微分燃料控制,以保持燃烧的稳定性和热量输出,利用低负荷下的余热,通过热交换器或者烟气再循环来提高热效率,降低过热器的负荷。根据负荷变化实时调整给水量,保证过热器的蒸汽质量,并避免过热,还要引入动态给水模型,根据蒸汽流量、压力等参数自动调整给水流量,确保过热器温度测量准确,及时获取实时数据以便调整,并实施温度实时监控系统,一旦达到预警范围,立即采取行动[5]。其次,使用PID控制、自适应控制或者模糊控制等先进技术,实现精确和快速的温度控制,在低负荷期间对过热器进行更频繁的检查,早期发现并修复可能出现的问题。此外,低负荷时,水蒸气分压较低,此时会减少腐蚀,但仍需关注腐蚀防护措施的有效性,在整个过程中药根据改进后的控制方法,修订操作规程,明确低负荷时的温度目标、允许波动范围及异常处理流程,并对操作人员进行新控制方法的培训,确保其可以理解和掌握低负荷工况下的气温控制策略。在此基础上,不仅可以有效降低锅炉在低负荷工况下的过热风险,而且还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4完善壁温超温管理
治理锅炉高温过热器超温爆管事故时要完善壁温超温管理,安装高质量的热电偶和测温元件,对过热器的壁温进行实时监控,确保数据准确无误,并利用计算机控制系统(CPS)或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实现自动报警和记录功能,一旦超过设定的临界温度,立即触发警报。根据设备制造商的推荐和锅炉设计规范,严格控制过热器的正常工作温度范围,避免长时间高温运行,对运行参数进行定期检查和调整,如蒸汽压力、流量等,确保它们在安全范围内,还要定期进行锅炉吹灰和清洗,减少积灰对传热效率的影响。此外,定期进行过热器的管子检查,包括表面裂纹、腐蚀、磨损等情况,及时发现并修复可能的问题,提升操作人员的技能,让其了解高温过热器的特性和可能的风险,以便正确应对突发情况[6]。根据实际运行经验,不断更新和优化锅炉操作和维护规程,以此来适应工况变化和新技术,并建立针对超温事故的应急响应预案,对高温过热器进行定期全面检修,及时更换损坏或性能下降的部件,这样可以有效降低锅炉高温过热器超温爆管的风险,确保锅炉系统的稳定运行。
4结语
对引起锅炉高温过热器爆管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以便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同时还要满足实际要求,保证锅炉的正常稳定运行,避免出现氧化皮脱落等问题,为锅炉的安全性、稳定性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张海,程翔,金莎莎,等.某电站锅炉包墙下集箱疏水管泄漏原因分析[J].科技与创新,2022,(17):72-74+81
[2]张志强,安冬冬,曲同良,等.大型火电机组过热器爆管原因分析[J].山东电力技术,2021,48(10):75-80.
[3]金敏华,刘献良,赖云亭,等.12Cr1MoVG高温过热器爆管失效分析[J].电力科技与环保,2021,37(05):42-45.
[4]王瑶,符文祥.超临界机组锅炉过热器氧化皮脱落原因分析及研究[J].新型工业化,2020,10(11):18-21.
[5]王林,王红雨,高景辉,等.1000 MW机组蒸汽管道氧化皮吹扫工艺研究[J].热力发电,2020,49(02):93-98.
[6]李德立,王恩禄,诸育枫,等.切圆燃烧п型布置燃煤锅炉高温对流过热器与再热器热偏差分析与布置优化[J].锅炉技术,2019,50(05):1-6.
作者简介:王登(1985.10-),男,汉族,本科,湖北随州,工程师,研究方向:锅炉运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