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单元整体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

谯雅姝

湖北省钟祥市柴湖镇第一中学 431924

一、精准定位单元教学目标,奠定教学基础

精准定位单元教学目标是有效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的前提。在进行单元教学目标的设定时,需要综合考虑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单元主题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确保目标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如在阅读方面,课程标准主要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而在现代文阅读单元中,则可以将培养学生的精读、略读、速读等阅读方法作为单元教学目标之一。

除此之外,每个单元都需要有其核心主题,如“成长的足迹”“家国情怀”等,教学目标应围绕这些主题展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主题内涵。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时,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目标需因材施教,如在文言文单元教学中,对基础薄弱的学生,目标可设定为识记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增加对文言文思想内涵的探究和文化传承的理解等目标。

二、科学整合单元教学内容,构建知识体系

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是单元整体教学的核心环节,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的主要目的是打破单篇课文之间的壁垒,将单元内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内容有机结合,形成一个连贯的知识体系。阅读内容整合方面,可按照单元主题或文体特点对课文进行重组。对于文体单元,如说明文单元,可以通过将不同类型的说明文集中教学,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基本特征、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形成对说明文文体的系统认识。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内容的整合也不容忽视。可围绕单元主题设计相关的口语交际活动和综合性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让学生通过调查、采访、整理资料、汇报交流等环节,将口语表达与实践探究相结合,深化对单元主题的理解。

三、精心设计单元教学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以单元主题为核心设计总任务,再将总任务分解为若干个子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学习。活动设计要注重层次性和递进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逐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在“诗歌鉴赏”单元教学中,可先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然后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情感;再探究诗歌的艺术手法;最后尝试进行诗歌创作。通过这样层层递进的活动,让学生逐步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也是单元整体教学中常用的形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围绕单元学习任务开展合作探究。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除此此外,还可设计一些体验式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传统文化”单元中,可组织学生开展书法比赛、传统节日习俗体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四、构建多元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发展

教学评价在单元整体教学中起着导向和激励作用,构建多元的教学评价体系,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性评价应贯穿于单元教学的全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进步情况。教师可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小组讨论表现、学习日志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并给予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例如,在课堂观察中,记录学生的发言次数、思维活跃度等;在作业批改中,不仅指出错误,还要分析错误原因,提出改进建议。通过形成性评价,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策略,不断提高学习效果。总结性评价在单元教学结束后进行,在全面检测学生对单元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情况。除了传统的单元测试外,还可采用项目成果展示、作品评价等方式。在“综合性学习”单元中,可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报告、手抄报、表演视频等成果,教师根据成果的质量、学生的参与度等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不仅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评价内容要多元化,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还要重视学生的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在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时,不仅要看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还要看其阅读速度、阅读方法的运用以及对文本的感悟和评价能力。

结语:

总之,单元整体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通过精准定位教学目标、科学整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和构建多元评价体系等策略的实施,可使单元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让学生在系统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培养情感。

参考文献:

[1] 董煜. 单元整体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课堂内外(初中版),2025(10):74-76.

[2] 耿庆真 . 单元整体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J]. 考试周刊 ,2025(15):36-38.

[3] 林丽云. 单元整体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C]// 第五届教育教学与实践研究论坛论文集 . 202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