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融入人工智能的策略

作者

骆永成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山南开发区火石泉学校 839200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将其融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已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本文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融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策略,旨在提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所需的人工智能素养和综合能力。

关键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融入人工智能;策略

引言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人工智能已经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中小学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阶段,肩负着为未来社会输送具备创新思维和科技素养人才的重任。将人工智能融入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接触到前沿科技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计算思维、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然而,目前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人工智能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并制定有效的策略。

1人工智能融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意义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下,将人工智能融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具有多维度的重要意义,对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影响深远。从知识拓展与科技视野方面来看,人工智能作为新兴且极具影响力的领域,包含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众多前沿知识。融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后,学生能够突破传统知识边界,接触到最前沿的科技动态。这就如同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未来科技世界的窗户,让他们提前了解到科技发展的趋势,拓宽自身的科技视野,为后续深入学习和探索奠定基础。

2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融入人工智能面临的问题

2.1师资力量不足

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在融入人工智能过程中,师资力量薄弱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长期以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培养体系主要聚焦于传统信息技术领域,如计算机基础操作、办公软件应用、网络基础等方面。这使得大部分教师在大学期间并未接受系统、深入的人工智能相关课程教育。

2.2教学资源匮乏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融入人工智能过程中,教学资源的匮乏严重制约了教学的有效开展。教材作为教学的重要依据,目前市场上专门针对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学的教材数量稀缺,且质量参差不齐。部分教材内容要么过于理论化,脱离中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导致学生理解困难;要么内容简单随意,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无法满足教学要求。例如,一些教材在介绍人工智能应用时,仅仅列举常见案例,却未深入剖析背后的原理和技术实现,学生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3硬件设施不完善

硬件设施不完善是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融入人工智能面临的又一难题。人工智能的学习和实践对硬件设备有着较高要求。首先,在计算能力方面,人工智能涉及大量的数据处理和复杂的算法运算,需要高性能的计算机支持。然而,多数中小学配备的计算机设备陈旧老化,处理器性能低,内存容量小,运行速度缓慢。这使得在运行人工智能相关软件和程序时,经常出现卡顿甚至无法运行的情况。例如,当学生尝试使用一些简单的机器学习工具进行数据训练时,由于计算机性能不足,训练过程可能需要花费很长时间,甚至中途崩溃,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

3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融入人工智能的策略

3.1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素养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人工智能,教师素养的提升是关键。当前,教师队伍在人工智能知识和教学能力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因此,全面且有针对性的师资培训刻不容缓。应构建多层次、系统化的培训体系。针对不同教龄、不同基础的教师,设计分层培训课程。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教师,开设入门级课程,着重讲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简单的应用案例,帮助他们建立起对人工智能的初步认识。而对于有一定基础的教师,则提供进阶课程,深入探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核心算法的原理与实践,以及人工智能在跨学科领域的融合应用。

3.2丰富教学资源,满足学习需求

丰富且优质的教学资源是推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融入人工智能的重要支撑。目前教学资源的匮乏严重限制了教学的开展,因此需要多渠道、全方位地丰富教学资源。教材编写是基础。组织教育专家、一线骨干教师以及人工智能领域专业人士共同编写适合不同年龄段和认知水平学生的教材。教材内容要注重循序渐进,从生活中常见的人工智能应用入手,如智能语音助手、人脸识别支付等,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3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应对人工智能这种新兴且复杂的教学内容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创新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项目式学习法能够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体验人工智能的魅力。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点,设计多样化的项目主题,如“校园智能安防系统设计”“智能农业种植监测方案”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项目需求分析、方案设计、技术选型到最终的系统实现和展示,全程参与其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人工智能的技术原理,还能锻炼团队协作、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能力。

3.4完善硬件设施,保障教学实施

完善的硬件设施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融入人工智能的物质基础,直接关系到教学的顺利开展和学生的学习体验。高性能计算机是必不可少的硬件设备。人工智能的学习和实践涉及大量的数据处理和复杂的算法运算,需要计算机具备强大的计算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将人工智能融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尽管目前在教学过程中面临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资源匮乏、教学方法单一和硬件设施不完善等问题,但通过加强师资培训、丰富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和完善硬件设施等一系列策略的实施,能够有效推动人工智能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融入,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应不断探索和完善人工智能教学模式,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于这一前沿科技教育。

参考文献:

[1]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实践探索——以吉林省长春市为例. 马岩.吉林教育,2024(36)

[2] 数字化时代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策略研究. 李君俐.教师,202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