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引导学生“讲出来”的策略与实践研究
叶碧容
新兴县环城中学 527400
一、数学课堂“讲出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目前乡镇普通初中学校仍存在大量数学学习困难生,既存在数学的基础薄弱客观因素,有存在长期学习数学的畏惧心理因素。2022 年数学新课标要求学生具备的数学核心素养之一是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因此,普遍存在数学课堂一言堂的单向传授模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难有深度理解,达不到新课标的育人目标,课堂改革刻不容缓。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课堂注重用“讲出来”教学策略,允许和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充分表达自己想法,不断与他人思维进行交流和碰撞,从而实现对数学知识进行重新建构,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数学课堂运用“讲出来”教学模式有三大益处:一是强化逻辑思维,数学语言的严谨性要求学生梳理思路的因果关系,避免思维碎片化;二是暴露认知漏洞,通过表达让模糊的理解显露出来,而教师也能根据课堂生成进行针对性引导;三是提升学习自信,在表达与互动中获得成就感,增强数学学习兴趣。因此,探索如何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敢讲、会讲、善讲,成为提升核心素养的关键。
二、建立“讲数学”和谐环境,让学生“敢讲”
(一)允许学生出错,降低表达压力
教师需向学生明确传递这样理念:错误是思考的起点。比如在学习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对于方程 x2+4x-3=0 ,学生 A 在讲方法时误用直接开平方法解方程而陷入困局,教师先肯定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行为,然后引导全班分析:这个思路虽然没成功,但让我们发现了配方的必要性——谁能顺着这个问题完善解法?通过将错误的生成转化为教学资源,学生逐渐意识到“表达的价值在于过程而非结果”,从而减少心理负担。
(二)建立多元倾听机制,强化表达认同
学生的表达需要被尊重与回应。教师与学生一起制定倾听准则:他人发言时不打断,听完后先肯定合理之处,再补充观点。例如,当学生讲解几何证明思路后,引导补充的学生说:“我同意他用‘全等三角形’的思路,不过我觉得还可以从‘等腰三角形性质’入手……”这种模式既保护了表达者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思维。
三、设计分层表达任务,让学生“会讲”
“会讲”的关键是让学生明确“讲什么”“怎么讲”,需根据知识难度与学生水平设计阶梯式任务。
(一)基础层:聚焦知识复述,搭建讲的模型
针对概念、公式等基础内容,可通过填空式框架,帮助学生梳理语言逻辑。例如,在学习一次函数概念时,建议学生可以这样讲:一次函数的定义是,它的表达式为 ,其中 k 的作用是 ,b 的作用是 。我能用一个例子说明: 。
对于实际问题讲解,可采用三步说题法: ① 说已知条件与所求目标; ② 说用到的定理或公式; ③ 说具体步骤与注意事项。例如学习求二次函数的利润问题:某种商品每件的进价为30 元,在某段时间内若以每件X 元出售可卖出(100-X)件,应如何定价才能使利润最大?在讲思路的环节,要求学生需清晰表达:已知每件的进价为30 元,每件售价X 元。用到公式:利润 Σ=Σ 单件利润 × 销售数量,所以设利润为 y,列出函数 y=(x-30)(100-x) , 这种模式让讲起来有章可循,降低入门难度。
(二)进阶层:深化思路解析,训练逻辑表达
当学生掌握基础表达后,重点引导其阐述“为什么这样想”。在学习判断圆的切线的几何证明中,要求学生先说观察到 (有无交点),由此联想到 (证明方向),所以决定连接 (辅助线)或 (作垂直),目的是 ……,通过追问“思考的依据”,推动学生从“讲步骤”向“讲逻辑”转变。
(三)高阶层:将数学融入日常生活,拓展表达深度和广度
1、拓展表达深度和广度,丰富“讲”的载体。当学生尝试解释水费电费的阶梯计费规则时,需要将抽象的分段函数概念转化为生活化的语言,在“如何说清楚单价变化节点”“怎样解释总费用的计算逻辑”等思考中,数学表达的严谨性与条理性会自然提升;分析超市购物的折扣方案时,对比“满减”“第二件半价”等优惠方式的性价比,需精准表述数量关系与运算过程,拓展了数学表达的广度。还可以让学生录制解题微课,或在课余时间通过直播课堂与其他班级学生交流思路,让“讲出来”的习惯从课堂延伸到更广阔的空间。
2、被动转主动。当学生探究坐车上学路线的选择涉及路程、时间、路况的变量分析,甚至可以用简单的函数模型对比不同路线的效率时,意识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能解决实际问题。这种认知会驱动他们主动思考:还有哪些生活现象可以用数学解释?学习就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究。
四、建立小组合作机制,完善多元评价
根据班级情况、数学强弱搭配、学生个性特征等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8 人,各组推荐或选定小组长、记分员、纪律委员等,小组合作熟练后还可以轮流更换小组长。教师主导、学生补充组合作机制,全班学习并遵守。采用小组内互讲→小组长分享→全班展示的递进模式:首先同桌间互相讲解解题思路,互相纠错;然后小组内推选代表整合观点;最后在全班汇报。
采取多元评价模式。科学的评价能让学生感受到表达的价值,形成“乐于讲”的良性循环。每个学生建立“表达档案袋”,采取定期反馈档案袋内容,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表达自信。采取多元评价主体,既有教师评价也有自我评价和同学评价,学生也能成为 评价者,鼓励学生自主加入学习中。
综上所述,学生在学课堂上“讲出来”,本质是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讲”培养其终身学习所需的表达能力与思维品质;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从而具备数学核心素养和辩证思维的世界观,真正实现数学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