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唐佳妮
四川省仁寿县第二高级职业中学
引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教育在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职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领域的新兴研究方向,强调关注人类的积极品质和潜能,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因此,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开展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积极心理学的内涵及其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一)积极心理学的内涵
积极心理学是 20 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的一场心理学运动,由心理学家塞利格曼(Martin E. P. Seligman)等人倡导。它主张心理学应该关注人类的积极品质和潜能,研究人类的幸福、快乐、乐观、坚韧等积极情绪和心理状态,以及如何培养和发展这些积极品质,以促进人类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积极情绪、积极人格、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等方面。
(二)积极心理学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转变教育理念:传统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往往侧重于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和障碍,采用消极的治疗模式。而积极心理学强调关注学生的积极品质和潜能,将教育理念从“问题导向”转变为“积极导向”,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提高教育效果:积极心理学通过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塑造积极人格和构建积极的人际关系,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韧性和适应能力,增强学生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积极心理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不仅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还关注学生的学业成就、职业发展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促进中职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中职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一)学习压力大
中职生面临着专业课程学习和技能训练的双重压力,部分学生由于学习基础薄弱、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二)自我认同不足
中职生在社会评价体系中往往处于劣势地位,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职业选择和未来发展缺乏信心,容易产生自卑、失落等情绪,自我认同不足。
(三)人际关系问题
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渴望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但由于缺乏人际交往技巧和经验,在与同学、老师和家人相处过程中容易出现矛盾和冲突,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四)就业压力大
随着就业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中职生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不明确,缺乏就业竞争力,对未来感到迷茫和焦虑。
三、积极心理学视野下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培养积极情绪
开展积极情绪体验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文体比赛、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团队合作的快乐和帮助他人的满足感,从而培养积极情绪。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调节:教师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咨询等途径,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积极的认知方式和情绪调节策略,如积极的自我暗示、合理宣泄、放松训练等,及时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二)塑造积极人格
加强品德教育:学校要重视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诚实守信、宽容友善等良好品德,为塑造积极人格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坚韧品质:中职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培养学生的坚韧品质,让他们在面对困难时能够坚持不懈,勇于克服困难。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追求自己的兴趣和梦想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三)构建积极的人际关系
加强师生关系建设: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时给予学生帮助和支持。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学校可以通过开设人际交往课程、组织团体辅导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技巧和能力,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包容他人,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水平。营造积极的班级氛围:班级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班主任要注重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班级氛围中感受到温暖和支持,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四)构建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
加强家校合作: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建立家校合作机制,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给予学生足够的关爱和支持。整合社会资源:学校要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与社区、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和职业发展平台,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结论
积极心理学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开展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转变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培养积极情绪、塑造积极人格、构建积极的人际关系和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等策略,可以有效提高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未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积极心理学在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不断探索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和方法,为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惠渭云 . 基于积极心理学视野的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J]. 新智慧 ,2025,(05):42-43.
[2]陈久根,雷鸣,罗洁,等.积极心理学视野下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研究 [J]. 品位·经典 ,2024,(11):135-137.
[3] 肖蕾 . 积极心理学角度下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究 [J]. 新智慧 ,2023,(16):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