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试验检测工作在公路水运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
李向仁
嘉禾县公路建设养护中心 湖南嘉禾 424500
摘要:试验检测工作在公路水运工程建设中的应用贯穿建设全过程。设计阶段,为设计提供依据,施工阶段可以检验工程建设的施工质量,还可以将试验检测结果作为指导施工的依据,控制施工成本,验收阶段为工程质量评定提供技术支撑,从而确保工程的建设质量,在运营养护阶段,可以随时掌握动态质量,保证运营安全养护,延长使用周期。基于此,笔者就试验检测工作在公路水运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总结试验检测管理机制、加强现代科学技术在试验检测中的应用、完善试验检测标准规范体系等措施,希望为强化试验检测工作在公路水运工程建设施工中的重要性提供参考。
关键词:试验检测;公路水运工程;重要性
交通运输业近年来的整体发展趋势良好,公路水运的基础设施建设是运输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公路水运工程项目建设试验检测工作对整个项目建设具有实质性作用。通过试验检测,有利于为各个阶段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还可以促使公路水运工程项目建设达到较高的标准。所以要重视试验检测工作,确保公路水运工程建设的社会效益。
1试验检测工作在公路水运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
1.1保证工程质量
通过对原材料、构配件及工程实体进行试验检测,检测人员能及时发现不合格产品和质量隐患,如对水泥、钢材等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性能检测,避免使用质量不达标的材料,从源头上保证工程质量,或者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对其配合比、坍落度、强度等指标进行检测,确保混凝土的性能符合设计要求,从而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1.2指导施工
试验检测结果可为施工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如通过土工试验确定路基填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指导路基压实作业,使路基达到规定的压实度,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又比如在路面施工中,通过试验检测确定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指导施工人员合理控制沥青用量、矿料级配等参数,以保证路面的平整度、抗滑性和耐磨性(试验检测现场,如图1所示)。
1.3 控制工程成本
合理的试验检测有助于优化工程材料的选择和使用,避免材料浪费和不必要的成本增加,通过对不同产地、不同规格的材料进行性能检测和经济分析,选择性价比高的材料,同时,通过试验检测及时发现施工中的质量问题,避免因质量事故导致的返工和修复费用,从而有效控制工程成本。
1.4确保施工安全
对工程中的关键部位和构配件进行试验检测,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保障施工人员和工程结构的安全,如对桥梁的钢结构进行无损检测,发现焊缝中的缺陷和损伤,及时采取修复措施,防止桥梁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断裂等安全事故。
1.5评价工程质量
试验检测数据是评价工程质量的重要依据,在工程竣工后,通过对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判断工程是否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为工程验收提供科学依据[1]。只有各分部分项合格,单位工程才合格,标段才合格,最终项目才会合格。只有项目合格的工程,才能投入使用,从而保障公路水运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6推动技术进步
试验检测工作能够为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和数据参考,通过对新材料的性能进行检测和评估,确定其在公路水运工程中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并对新技术、新工艺进行试验验证,不断优化和完善施工技术,推动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2公路水运工程建设中试验检测工作中被忽视的水质量和监管机制
2.1忽视对水质量的试验检测工作
2.1.1对水质量重要性认识不足
部分施工人员未充分意识到水质量对工程的重要影响,认为只要满足基本的施工用水需求即可,忽视了水中存在的各种杂质、化学成分等对混凝土性能、结构耐久性等方面的潜在危害,从而导致检测工作范围设置过窄,未涵盖关键指标。
2.1.2缺乏全面的规划
在试验检测计划制定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公路水运工程的特点以及不同施工阶段对水质量的不同要求,没有针对不同季节的水温度变化、不同施工部位对水质量的特殊要求等因素制定相应的检测计划,使得检测工作不能全面覆盖水质量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2.1.3成本和时间限
为了控制工程成本,减少检测项目和频率,或者由于工期紧张,优先保证主体工程进度,而对水质量检测工作有所忽视,导致检测范围被不合理地压缩。这种情况下,只选择了一些常规的、简单的检测项目,容易忽略一些对工程质量有重要影响但检测成本较高或耗时较长的项目。
2.1.4标准规范理解不深
试验检测人员对相关标准规范的理解不够准确和深入,未能正确把握水质量检测的具体要求和范围,如对某些特殊地区的水源特性认识不足,没有按照特殊要求增加相应的检测项目,或者对新的标准规范更新不及时,仍然沿用旧的检测范围,导致检测工作不符合现行要求。
2.1.5缺乏专业技术支持
检测单位或施工企业自身技术力量薄弱,缺乏专业的水质检测人员和设备,无法开展全面的水质量检测工作,对于一些复杂的重金属含量、有机物污染等水质指标,没有能力进行准确检测,只能放弃相关项目,从而使检测工作范围不合理。
2.2忽视试验检测工作的监督管理,无法落实数据真实性
2.2.1利益影响
部分施工单位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试图通过篡改试验检测数据来掩盖使用不合格材料或施工工艺不符合要求等问题,部分检测单位为了承接更多业务,会迎合施工单位的不正当要求,出具虚假检测报告,或者为了节省检测成本,减少检测频率和项目,然后编造数据来充数。
2.2.2管理体系不完善
一些检测机构内部管理混乱,缺乏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和监督机制,对检测人员的工作流程没有严格规范,对检测设备的校准和维护不重视,导致检测数据不准确,同时,缺乏对数据审核和复查的严格流程,使得虚假数据容易蒙混过关。相关主管部门对试验检测市场的监管力度不够,对违规行为的处罚措施不够严厉,导致一些单位和个人敢于冒险造假,且监管部门的抽检频率有限,难以全面覆盖所有的检测项目和环节,使得部分违规行为难以被及时发现。
2.2.3人员素质问题
部分检测人员专业知识不足,对检测标准和规范理解不深,操作不熟练,导致检测数据不准确,如在进行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时,由于加载速度控制不当,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还有一些检测人员对新的检测技术和方法掌握不够,仍然沿用过时的、不准确的检测手段[2]。部分检测人员缺乏职业道德,为了个人私利,主动参与数据造假,或者在检测过程中敷衍了事,不认真对待检测工作,随意编造数据。
2.2.4检测环境和设备问题
公路水运工程的试验检测往往受到现场环境条件的影响,如温度、湿度、风的影响等,如果检测环境不能满足标准要求,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如在进行沥青混合料性能检测时,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沥青的粘度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检测数据的真实性[3]。部分检测机构的设备老化、陈旧,未及时进行更新和校准,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一些设备在运输和搬运过程中受到损坏,没有及时发现和修复,也会导致检测数据失真。
3试验检测工作在公路水运工程建设中的实施措施
3.1健全试验检测管理机制
3.1.1完善制度体系
目前,公路水运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体系分四个方面的试验检测检验,一是施工单位的质量检测,二是监理单位的抽检,三是建设单位的第三方检测,四是监督部门的质量核验。检测人员要明确各项试验检测的频率、标准和操作规程,确保检测工作有章可循,制定详细的检测细则,对检测项目、方法、频率、判定标准等做出明确规定。同时,检测人员要构建从检测机构到检测现场的完整质量保证体系,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并规定检测机构负责样品采集、检测分析和报告出具,施工单位负责配合检测工作并提供真实的工程信息,监理单位负责监督检测过程和结果,确保各方在试验检测工作中各司其职。
3.1.2严格检测过程控制
检测人员规范样品的采集、运输、保存和处置流程,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和真实性,并建立检测数据记录、审核和归档制度,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检测人员在检测过程中及时、准确记录原始数据,不得随意涂改,数据审核人员对原始数据进行严格审核,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对检测数据进行分类归档,妥善保存,以便在需要时能够快速查询和追溯(检测过程,如图2所示)。
3.1.3健全监督与考核机制
检测机构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定期对检测工作进行自查和自纠,如成立内部监督小组,定期对检测项目进行抽检,检查检测流程是否规范、数据是否真实可靠、报告是否准确完整等,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主管部门加强对试验检测工作的监督检查,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定期开展对检测机构和施工现场的专项检查,对发现的虚假检测、数据造假等违规行为,依法依规给予严厉的行政处罚,包括罚款、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资质证书等,同时将违规行为纳入信用评价体系,对相关责任单位和人员进行信用惩戒[4]。另外,建立对检测机构和人员的考核评价制度,将考核结果与机构的资质评定、人员的岗位晋升等挂钩,定期对检测机构和人员进行考核,对表现优秀的机构和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机构责令限期整改,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培训或调整岗位。
3.2加强现代科学技术的使用
3.2.1引入先进检测设备与技术
检测人员使用超声波检测仪对混凝土内部缺陷进行检测,通过分析超声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速度、波幅等参数,判断混凝土内部是否存在裂缝、空洞等缺陷,或者利用探地雷达对公路路基或水运码头的基础进行检测,能够快速、准确地查明地下结构的分布情况和潜在病害。检测人员还可以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高精度全站仪等仪器进行工程测量和变形监测,三维激光扫描仪可以快速获取被测物体的三维空间信息,生成点云数据,用于对公路地形、桥梁结构等进行精确测量和建模,为工程质量控制和安全评估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3.2.2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
检测人员建立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检测数据管理系统,实现检测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存储和分析,如检测人员通过移动终端将现场检测数据实时上传至云端服务器,系统自动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生成检测报告,并可随时供相关人员查询和下载。同时,检测人员借助项目管理信息化平台,将试验检测工作与工程建设的其他环节进行集成管理,在平台上可以对检测计划、任务分配、人员调度、设备管理等进行统一安排和协调,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协同工作。
3.2.3智能监测技术
在公路水运工程结构物中安装各种传感器,实现对结构物的实时健康监测,在桥梁的关键部位安装应变片和加速度计,实时监测桥梁在车辆荷载、风荷载等作用下的应力和振动情况,通过分析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及时发现结构物的潜在损伤和安全隐患[5]。此外,检测人员利用物联网技术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传输和整合,建立智能监测系统,该系统可以对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当监测数据超过设定的阈值时,系统自动发出预警信息,提醒相关人员采取措施。
3.3完善试验检测标准规范体系
3.3.1及时更新标准
随着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在公路水运工程中的不断应用,标准规范制定部门应密切关注行业动态,及时修订和更新试验检测标准,如针对公路建设中越来越多使用的高性能混凝土、新型土工合成材料,或者水运工程中应用的防腐蚀新材料等,应尽快制定或更新相应的检测标准,确保检测工作能够准确反映这些材料的性能和质量要求[6]。尤其对于无损检测技术、智能监测技术等新兴的检测技术和方法要及时进行评估和规范,当这些技术成熟后将其纳入标准规范体系,明确其适用范围、操作流程、判定标准等,以推动行业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3.3.2细化标准内容
对试验检测的样品采集、制备、试验操作步骤、数据处理等各个环节制定详细、具体的操作流程和要求,以沥青路面的压实度检测为例,标准中应明确规定检测点、检测方法、具体的操作步骤以及数据处理的方法和精度要求等,确保检测人员能够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操作,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3.3.3统一规范格式与协调标准
对试验检测标准规范的格式进行统一,包括章节结构、条款编号、术语定义、图表格式等方面,这样可以使标准规范更加清晰、易读,便于检测人员查阅和使用,所有的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标准都应按照统一的模板进行编写,使不同标准之间的结构和表述方式具有一致性[7]。检测人员要加强不同标准之间的协调与衔接,避免出现矛盾和重复的内容,公路水运工程建设涉及多个专业领域和众多相关标准,需要对这些标准进行整合和协调,确保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试验检测标准的统一性和连贯性。
3.4加强人员管理
检测单位要定期组织检测人员参加专业培训和考核,使其熟悉最新的检测标准和技术方法,积极开展针对新颁布的公路水运工程检测标准的培训课程,邀请专家进行讲解和答疑,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继续从事相关检测工作。通过开展职业道德培训、树立行业榜样等方式,提高检测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使其自觉抵制数据造假等违规行为。
4结语
公路水运工程中的试验检测工作是保证水运工程建设质量的基础。在交通强国和质量强国的战略背景下,试验检测正从传统的质量把关角色向工程数字化的核心节点演进。其价值不仅在于质量控制,更在于通过检测大数据的深度挖掘,驱动公路水运工程向智能建造、精准管养方向转型升级,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体系。未来随着各种技术的融合应用,试验检测将在公路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中发挥更关键的科技引领作用,对公路水运工程的施工工期以及效率都可以起到促进作用,所以检测人员要按照规范化流程和要求,加强对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应用,完善现有制度体系,保证试验检测工作的高质量实施,以此来提高公路水运工程建设质量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秦承杰.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中常见问题及安全管理的优化措施[J].水上安全,2025,(02):58-60.
[2]胡列.公路工程检测技术应用于工程质量控制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5,(02):109-111.
[3]骆文彦.探析提高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工作的管理水平[J].大众标准化,2024,(21):155-157.
[4]高辉.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仪器设备计量管理现状浅析[J].中国计量,2024,(07):62-64+73.
[5]刘聪.关于公路工程建设中试验检测工作方面的探讨[J].中华建设,2024,(06):50-52.
[6]焦龙.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J].运输经理世界,2024,(13):13-15.
[7]马超.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误差控制[J].珠江水运,2024,(06):90-92.
作者简介:李向仁(1971.11-),男,汉族,湖南嘉禾,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公路养护工程项目管理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