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PLC技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作者

吴京泽

中国电建集团江西省水电工程局有限公司 330000

摘要: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工业生产里的地位举足轻重。PLC 技术作为先进自动化控制技术,凭借高可靠性、强灵活性与简便编程等优势,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得以广泛应用。本文深入探究 PLC 技术原理、特点,详细阐释其在该系统中的具体应用,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参考,助力推动 PLC 技术在电气工程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

关键词:PLC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系统;应用

一、引言

现代工业生产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系统是实现生产自动化、提升效率、保障产品质量的关键技术手段。传统电气控制系统布线复杂、可靠性低且灵活性差,难以契合日益增长的工业自动化需求。而 PLC 技术以微处理器为核心,融合计算机、自动控制与通信技术,能够实现对电气设备的精准控制与自动化管理,历经多年发展,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各领域,成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系统不可或缺的部分。

二、PLC 技术概述

(一)PLC 的基本结构

PLC 主要由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I/O)接口及电源等部分构成。CPU 如同 PLC 的大脑,负责处理运行用户程序、执行逻辑与数学运算并协调系统工作,其性能影响 PLC 运算速度与处理能力。存储器用于存放系统程序、用户程序、逻辑变量等信息,包括用于存储运行数据与临时修改用户程序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以及存储固定系统程序以保障系统稳定可靠的只读存储器(ROM)。输入输出接口中,输入单元接收主令元件与检测元件信号并转换为 CPU 能识别的数字信号,输出单元则将 PLC 输出信号转换为电平信号驱动被控设备执行元件,且其接口类型多样,含数字量与模拟量接口以满足不同需求。电源为 PLC 各部分提供稳定工作电压,能适应较宽电压范围并具备抗干扰能力,防止外界电磁干扰影响 PLC 运行。

(二)PLC 的工作原理

PLC 工作过程采用循环扫描方式,主要涵盖输入采样、用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三个阶段。输入采样阶段,PLC 扫描读取所有输入端子信号并存储于输入映像寄存器,此阶段寄存器数据随输入端子信号变化更新,结束后数据保持至下一采样阶段。用户程序执行阶段,PLC 按自上而下顺序扫描处理用户程序,依据输入映像寄存器数据与程序逻辑关系进行逻辑和数学运算,将结果存于输出映像寄存器,程序编写顺序影响系统控制逻辑。输出刷新阶段,CPU 按输出映像区状态和数据刷新输出锁存电路,经输出电路驱动外部设备,此时输出端子信号才反映用户程序执行结果,之后 PLC 又回到输入采样阶段开启新一轮循环扫描。

(三)PLC 技术的特点

PLC 技术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通过硬件光电隔离、电源稳压滤波及软件故障自诊断等措施,能在恶劣工业环境可靠运行,内部模块化设计也便于维护更换。其通用性强,同一型号 PLC 可通过编写不同用户程序实现对不同设备和生产过程的控制,满足多样化需求。功能强大,除基本逻辑控制,还具备数据运算能力,可实现模拟量与数字量转换以控制监控模拟量,且具备通信功能可实现远程控制监控。编程简单,采用类似电气控制原理图的梯形图语言,易于理解掌握,降低编程难度。采用模块化设计,简化控制系统设计施工,减少布线与硬件采购成本,控制程序还可通过编程软件修改调试,方便系统调试维护。

三、PLC 技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一)开关量控制

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开关量控制极为常见。PLC 技术用于开关量控制时,以编程存储器替代传统继电器实现对机械设备的控制。传统电气控制系统中继电器通过硬件接线实现逻辑控制,存在布线复杂、可靠性低、灵活性差等问题,而 PLC 只需依据控制逻辑编写梯形图程序并下载,就能依输入信号状态按程序逻辑控制输出信号,实现如电机启停、阀门开闭等机械设备的开关量控制,提高系统可靠性与灵活性,简化系统设计维护工作。

(二)模拟量控制

工业生产中有诸多如温度、流速、压强、液位等连续变化的模拟量,其精确控制对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意义重大。PLC 技术应用于模拟量控制,主要通过模拟量输入模块将传感器采集的模拟量信号转换为数字量信号送 CPU 处理,CPU 依用户控制程序运算处理后,再经模拟量输出模块将结果转换为模拟量信号输出到执行机构实现控制,同时还能实时监控模拟量,超出预设范围及时报警,如化工生产中对反应釜温度的精确控制。

(三)运动控制

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运动控制领域,PLC 技术通过控制电机转速、位置、加速度等参数实现对机械设备的精确运动控制。PLC 可通过脉冲输出模块向电机驱动器发送脉冲信号,改变脉冲频率和数量来控制电机转速与位置,还可与编码器等位置检测元件配合,满足自动化生产对运动控制的高精度要求,一些高端 PLC 具备专门运动控制功能模块,可实现多轴联动控制、插补运算等复杂运动控制任务,广泛应用于数控机床、机器人等领域。

(四)数据处理与通信

随着工业自动化水平提升,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数据处理和通信能力要求更高。PLC 技术在这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数据处理上,其具备较强运算能力,可对采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滤波处理、数据存储等操作,为生产过程优化控制提供依据;通信方面,PLC 拥有 RS - 232、RS - 485、以太网等多种通信接口,可与上位机通信上传数据、接收控制指令实现远程控制,也可与其他 PLC 或智能设备通信组成分布式控制系统,如大型工厂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各车间 PLC 与中央控制室上位机通信实现集中监控管理。

(五)顺序控制

顺序控制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系统常见控制方式,要求系统按预设顺序执行操作步骤。PLC 技术应用于顺序控制优势明显,通过编写梯形图程序可清晰描述顺序控制逻辑,利用定时器、计数器等指令控制操作步骤执行时间和次数,像自动化装配生产线中零件搬运、装配、检测等操作依序进行,且当生产工艺变化时,修改程序即可适应新要求,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六)闭环控制系统

闭环控制系统能依据输出结果自动调整控制信号以达预期目标,将 PLC 技术应用其中可实现系统自动化甚至智能化控制。在闭环控制系统中,PLC 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被控对象输出信号与预设目标值比较,按控制算法计算控制信号,通过执行机构调整被控对象,使其输出信号接近目标值,如电机调速系统中,PLC 依转速传感器检测的实际转速与设定值比较结果,调整电机驱动电压,提高调速系统稳定性和精度,保障闭环控制系统稳定运行。

四、PLC 技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展望

伴随科技进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系统向智能化、网络化、集成化方向发展,PLC 技术作为关键技术也将不断创新发展以适应未来工业自动化需求。未来 PLC 将更智能化,集成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通过学习分析大量生产数据自动优化控制策略,依实时数据自动调整设备运行参数实现生产过程智能化控制;随着物联网技术发展,PLC 将更注重网络化应用,实现远程监控、编程和诊断,操作人员可通过网络终端设备监控操作,且 PLC 间及与其他智能设备网络通信将更便捷高效,实现复杂分布式控制系统;还将与工业机器人、传感器、智能仪表等设备深度融合,提高系统整体性能和可靠性,降低成本和维护难度。

结束语

综上,PLC 技术凭借独特优势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广泛应用,在开关量控制、模拟量控制、运动控制、数据处理与通信等多方面发挥关键作用。随着工业自动化水平持续提高,PLC 技术将不断发展创新,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智能化、网络化、集成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张俊莲. PLC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J]. 造纸装备及材料, 2025, 54 (02): 55-57.

[2]刘勇. PLC技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J]. 中国设备工程, 2025, (01): 227-229.

[3]张国才. PLC技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 造纸装备及材料, 2024, 53 (09): 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