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新时代美育理念下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创新实践研究

作者

王文霞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南县林业小学 154431

摘要:本文聚焦新时代美育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实践,深入探讨了美育理念与语文教学的内在契合性,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对美育认识不足、教学方法单一、评价机制局限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强语文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评价机制等实践路径,将美育理念融入语文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对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美育理念在不同年级、不同主题教学中的具体实施策略,为构建富有美感的语文课堂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美育理念;小学语文;教学创新

一、新时代美育理念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在契合分析

美育理念与语文教学的内在契合性体现在多个层面,从教育目标看新时代美育强调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这与语文学科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的目标高度一致。语文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无论是文学作品中的意境美,还是语言文字的表达美,都为美育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空间。在具体实践中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元素。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为例,这篇课文通过描写五粒豆子的不同命运,展现了生命的多样性和成长的美感。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豆荚和豆子,创造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意境,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和生命的美好。

在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走进自然,亲身观察豆荚的形态和豆子的生长过程。通过实地观察,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观察视角和描写手法。在朗读环节指导学生用恰当的语气和节奏诵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仿写和创作,将自己对生命、对成长的感悟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美育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还应注重情感的熏陶和价值观的培养。《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蕴含着对生命的关爱和对未来的期望,设计有深度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可以请学生思考:为什么有的豆子长成了高大的豆苗,有的却成了别人的食物?这样的思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还能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不断探索与实践,优化课堂教学,才能切实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理念的现实困境与创新需求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美育理念的落实仍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语文教师对美育理念的认识存在偏差,往往将美育简单理解为对优美词句的积累或对图画的欣赏,忽视了美育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这种认识上的局限导致语文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难以真正实现美育目标,以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夜间飞行的秘密》为例,这篇科普文章不仅包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更蕴含了科学探索的美感和自然奥秘的魅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往往过分关注知识点的讲解,将重点放在理解蝙蝠回声定位的原理上,而忽视了对科学探索精神的引导和对自然奥秘之美的感悟。

当前的评价体系过分强调知识掌握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而对学生的审美体验、情感感受和创造表达重视不够,这种评价导向使得语文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不得不将重点放在知识传授上,而淡化了美育的渗透,比如在对《夜间飞行的秘密》一课的考核中,往往只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了回声定位的原理,而忽视了学生对科学之美的感悟和对探索精神的理解,在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也存在不足,许多语文教师缺乏整合和开发美育资源的能力,难以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结合,在《夜间飞行的秘密》一课中,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科技创新,感受人类智慧的美妙,但这样的教学设计较少出现在实际课堂中。

三、基于美育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实践路径探索

要实现美育理念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必须从多个维度进行实践创新。首要任务是加强语文教师队伍建设,提升语文教师的美育素养和教学能力,学校可以定期组织语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深入学习美育理论,开展教学研讨活动,通过集体备课、说课评课等方式,帮助语文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设计方面语文教师应注重创设富有美感的教学情境,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方式,为学生营造沉浸式的学习环境。比如,在导入新课时播放优美的音乐或自然声音,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在文本解读环节采用师生对话、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语言文字中的美。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实现美育目标的关键,语文教师应该根据不同课型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文学类文本教学中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朗诵比赛等活动,深入体会作品的情感和意境,在说明文教学中可以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发现事物背后的规律之美和智慧之美。

课外活动的开展也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学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读书节、诗歌朗诵会、主题写作等。这些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舞台,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同时,要注重家校合作,鼓励家长参与到美育活动中来,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在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要充分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学校可以建设美育资源库,收集整理优秀的教学案例、教学课件等材料,供语文教师参考使用。同时,要善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建虚拟学习环境,拓展美育空间。建立语文教师资源共享平台,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评价机制的改革是保障美育实施效果的重要措施,要建立以发展性评价为主的多元评价体系,既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也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表现。可以采用档案袋评价、同伴互评等方式,全面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通过科学的评价引导语文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此外,还要注重美育实践的课程化建设,在现有语文课程的基础上开发校本课程,设计系列化的美育活动,通过课程建设使美育工作更加规范化、系统化,确保美育目标的有效达成,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实践性和开放性,给学生充分的探索和创造空间。

结论

新时代美育理念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将美育理念融入语文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其语言素养和审美能力,本文提出的教学创新实践路径,为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未来可以进一步探索美育理念在不同年级、不同主题教学中的具体实施策略,为构建富有美感的语文课堂提供更多实践参考。

参考文献

[1]王亚鑫,许红梅.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渗透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23,(22):46-48.

[2]石巍.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途径探索[J].小学生(下旬刊), 2023,(01):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