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理念下党建+就业指导服务联动模式可行性策略研究
韦丽娜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
摘要:本研究分析了三全育人理念下党建与就业指导服务联动模式的可行性,在教育改革中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三全育人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本研究认为党建与就业指导服务要实现衔接,分析了当前就业形势与党建工作的现状,结合三全育人提出联动策略,联动模式能促进学生就业竞争力,助力学校可持续发展,高校应该重视党建与就业指导服务的融合,探索创新合作模式,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三全育人,党建,就业指导,服务联动
一、党建与就业指导服务联动的现实困境
(一)当前实践中的突出问题
一是党建工作与就业指导服务的沟通协作机制不健全,导致信息不对称,资源浪费,如学生参加党组织活动,可能错失就业指导资源,影响职业发展。二是职责目标不明确,造成工作主动性不强。党建部门和就业指导中心工作目标不同,缺乏统一规划,难以形成合力,影响学生求职支持。三是资源整合效率低下,高校中党团组织与职业发展中心的培训活动内容重叠,造成时间浪费,学生素质和职业能力提升效率低下。因此,需要在新理念指导下,对沟通协作、责任目标、资源整合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
(二) 党建与就业指导分离运行
高校中党建和就业指导由不同部门负责,沟通和信息共享受限,难以形成合力。部门间目标和考核体系不一致,导致资源浪费,无法形成统一服务体系。高校就业指导活动缺乏党建部门参与,活动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脱节。信息化手段应用不足,信息管理系统缺乏统一平台,影响信息共享。部分高校虽有就业信息平台,但未与党建工作结合,学生获取信息困难。另外还缺乏跨部门协作机制,即使有合作意愿,也因流程和机制不明确难以落实。因此,需通过机制创新与资源整合提升党建与就业指导服务的协同效应,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效支持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资源整合低效与评价体系滞后
在党建与就业指导服务联动实践中,资源整合效率低、评价体系滞后是主要问题,资源整合效率低表现为信息共享、资源共享不够,资源配置不均衡造成资源闲置,评价体系滞后导致资源整合效果难以量化。部门间信息共享和资源利用存在壁垒,党建活动与就业指导服务缺乏协同效应,同时资源配置不均,导致部分领域资源闲置。加之缺乏有效的评价标准,既有重定量指标、轻定性分析的评价体系,以及对学生反馈的不重视,难以科学评价联动效果。
这些都是当前高校中党建与就业指导服务联动的现实困境,亟待我们提出解决策略。
二、三全育人理念下联动模式的可行性论证
(一)理论可行性:立德树人与大思政格局
结合立德树人大思政格局,党建与就业指导相联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管理,培养学生成为专业技能人才与责任人才;大思政格局全员化,党建在此过程中凝聚力量,战斗力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促进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责任相结合。
当下教育评价改革落实立德树人、大思政格局,国家提倡高校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将学生综合素质、思想品德纳入评价,为党建和就业指导相结合提供制度保障。
(二) 实践可行性:成功案例与技术赋能基础
实践可行性方面,多所高校进行党建与就业指导融合的尝试,如“党员先锋岗”模式下,党员教师与就业指导教师一起工作,将学生就业意识、就业能力提升上去,使毕业生就业率得到提高;技术赋能方面,数字化工具为党建与就业指导服务联动提供支撑,如某高校开发“就业服务与党建活动一体化平台”,将就业信息、党建资料、活动安排等集成在平台中,将信息流、资料流、活动流进行整合,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主参与活动的机会,并形成良性循环。此外,借助技术手段,可以对联动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估,通过数据分析,可以评估党建活动对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为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三、党建+就业指导服务联动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 机制创新策略:三级联动机制与跨部门协同
三设计层级联动机制,旨在通过不同层级的协同配合,促进党建与就业指导工作的深度融合,层级联动机制涵盖高校、地方、社会组织三个层面。高校需要在课程和活动中融入党建元素,地方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资源整合,社会组织提供实习和就业信息服务,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和党建部门要定期沟通,设计课程和活动,要符合时代背景。地方政府通过座谈会等形式,汇聚资源,推动政策落实,促进高校与企业对接,如建立“校政企”合作平台,举办“就业与党建”主题活动,提高学生就业率,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等。地方政府要提供资金和政策引导,高校负责活动组织,社会企业提供实践机会,形成良好的互动反馈机制,这样才能使党建与就业指导服务联动模式运行更有效率,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社会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二)路径优化策略:课程思政融合与双导师制
课程思政融合:在各门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例如:在工科课程中通过项目实践导入国家需求、社会责任等思政内容,强化专业与国家发展的联系,提升专业能力与责任感;双导师制:学业导师+职业导师,学业导师指导学术研究与能力提升、职业导师提供职业规划与实习机会,整合资源,双管齐下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建立导师库,邀请行业专家担任职业导师,举办职业发展活动,促进导师间交流。
通过课程思政融合与双导师制结合,将提升学生素质和职业能力,推动党建与就业指导服务融合,为实现三全育人目标创造条件,具有理论和现实价值。 (三)资源整合策略:校企联盟与数字化平台
一在这方面,需要建立起发挥其效能的长效机制,比如学校与企业合作,定期研讨人才培养,企业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为企业提高人才效益,同时,校企双方也能为增强合作凝聚力的党建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另一方面,构建数字化平台支撑资源整合,为党建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学校可结合党建活动,通过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就业等方式掌握学生就业情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四、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联动模式对三全育人的促进作用
联动模式促进了党建工作与就业指导服务的互动,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职业发展结合起来,通过“红色就业指导”等活动,在增强综合素质的同时,增强了学生对党的认同感,使学生对岗位有了更深的认识。
整合资源的联动模式提升了就业服务质量,而高校与企业合作则引入实际案例和实践环节,这种合作模式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帮助学生增强求职能力,提升学生求职竞争力,也是一种合作模式。参加企业实习项目的学生在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加深了对社会责任的理解和团队合作的认识。
(二)未来展望:数字化融合与长效机制
数字化能够提高信息效率,优化资源,有助于协作,所以党建和就业指导服务的未来应当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形成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适应新时代发展,智能就业服务系统结合学生的学业和兴趣为学生推荐实习就业,提高就业率。数字化融合、长效机制构建为党建与就业指导服务联动模式注入新活力,提升效能,助力“三全育人”理念落实。
参考文献
[1]孟宜林.三全育人教育理念下高职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2,(13):152-154.
[2]向苡心,缪炀,张东升.“三全育人”理念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优化研究[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3,(01):105-108.DOI:10.19494/j.cnki.issn1674-859x.2023.01.016.
作者简介:韦丽娜,助理研究员、讲师,1986-,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教师。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三全育人理念下的“党建+”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构建研究(2021ZJY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