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策略研究
刘衡 杨淑雯
微山县昭阳街道第一中学 277600
摘要:跨学科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它的应用能创新课堂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以全新的思维和眼光看待知识,这对于他们综合素养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情境创设是辅助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在跨学科视角下创设教学情境能在深化学生文本内容感知的基础上,实现深度学习的有效发生。因此,本文将以历史、英语学科为例,就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策略进行探讨,旨在通过对跨学科教学的分析思考与历史、英语学科创设情境的方法,以期提高教学质效。
关键词: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情境创设;策略分析
引言: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科目,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不仅能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获得自身文学修养的逐步提升,有助于实现核心素养的可持续发展。然而由于学生之间接受能力的不同,他们对文本内容的感知程度也各不相同,情境的创设则能让教学活动的开展尽可能地面向全体学生,保证课堂的教学效益。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妨在跨学科教学中结合不同的学科进行情境的创设,给学生的学习提供辅助功能,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课堂教育实效。
一、跨学科教学概述
(一)概念
跨学科教学是一种跨越单一学科界限的教学模式,它涵盖了两个或更多学科知识的融合教学。跨学科教学活动的实施以一个核心研究问题为中心,以某一学科的课程内容为主线,通过和其他学科知识相整合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它的实际应用不仅能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学习乐趣,还能通过其实践性强、开放性强以及综合性强的特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可持续发展。
(二)特点
1.整合性
众所周知,跨学科教学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整合到一起进行教学,具有整合性的特点。它突破了常规化教学的桎梏,能有效拓宽学生的学习眼界,让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感知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最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实现对知识的灵活迁移。
2.发展性
跨学科教学的根本仍然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它具有发展性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跨学科教学活动,能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融会贯通所学内容,并借助其他学科的辅助增进其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一过程会给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对其个体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3.创造性
跨学科教学强调学科之间的联动性和互动性,它具有创造性的特点。教师组织学生实施跨学科教学,能推动学生新认知的形成和出现,这一现象能给学生创造性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动力,且跨学科教学本身也鼓励学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完成创新与创造,推动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形成,也对其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二、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中情境创设策略
(一)结合历史学科创设情境
结合历史学生创设情境能在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让语文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对此,在初中语文的跨学科教学中,教师不妨结合历史学科创设教学情境,积极寻找语文和历史学科相融合的部分,以此作为出发点让语文和历史学科衔接得更加流畅,发挥历史学科的辅助功能,令学生在历史知识引领下进入到语文知识的深度学习状态中,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效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1]。
例如,在实施《邓稼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的教育课程时,首先,教师要整理这一篇文章中所蕴含的语文知识,明确教学重难点,并搜集和这一部分内容相关的历史资料,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工作。其次,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给学生展示“原子弹”的照片,向学生提出“同学们,你们知道图片中的是什么吗?”的问题,引领学生对图片进行观察,引出“原子弹”的内容,随后,再次向学生提出“有哪位同学知道原子弹是用来做什么的吗?”的问题,并随之讲解相关的历史知识,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历史知识的了解中意识到“原子弹”出现的重要意义。最后,点明整节课的教学主题,组织学生阅读《邓稼先》的文本内容,并鼓励其结合所引入的历史知识感知文本表达的情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借此引领其分享自身的阅读感受,随之进行语文知识的讲解,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学习,提高其学习效果的同时,实现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的良性效果。
(二)结合英语学科创设情境
英语和语文同为语言类的教学科目,将英语和语文进行学科融合,能在加强两个学科之间联动性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初中语文的跨学科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寻找语文和英语学科的共通点,以此为基础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英语知识的辅助下感知语文知识的内涵,切实拓宽学生的学习眼界,增强其学习效果[2]。
例如,在实施《社戏》(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的教育课程时,教师要分析这篇文章的主旨,以民俗为切入点进行跨学科教学。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同学们,你们所知道的家乡民俗有哪些呢?”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分享,以此调动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使其全身心参与到问题的回答中。随后,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给学生出示一篇用简答英文描述国外民俗的材料(这一材料和教学内容相似),组织学生分析其中所描述的内容,并借机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图片或视频的展示,创设情境,让学生能清晰感知到国外民俗的内容,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引出整节课的主题,向学生提出“同学们,你们知道‘社戏’是什么吗?它也是一种民俗,那么这一民俗有什么内容呢?”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之主动开展对文本内容的阅读。最后,依托教学情境实施语文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在情境的辅助下深刻理解、掌握语文知识,增强其对文本内容的感知程度,最终实现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的理想化教学效果。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的跨学科教学中,教师要意识到情境创设的重要价值,积极探寻语文与历史、英语学科的关联性,明确跨学科的切入点,做好各学科之间的衔接,让学生在历史和英语学科的辅助下能进入到语文知识的深度学习状态中。此外,教师也要增加课堂的互动环节,以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推动学生对语文跨学科课堂的全身心参与,充分发挥跨学科教学的开展价值,增强学生学习效能的同时,实现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的高质量教育成效。
参考文献
[1]汤雅淇.初中语文跨学科学习的意义及实施路径[J].中学语文,2023,(27):3-5.
[2]唐爱平.初中语文跨学科学习的价值探究与实施策略[J].初中生世界,2023,(32):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