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施工技术在地铁盾构施工中的应用
路国徽 时景华
中建八局轨道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江苏省南京市 201209
摘要:地铁盾构施工面临城市密集区环境约束与复杂地质挑战,绿色施工技术通过系统化创新实现生态效益与工程效率平衡。本工程针对富水软土地层特性,采用土压平衡盾构替代土压调和盾构,结合变频驱动、智能渣土改良及光伏储能技术,降低能耗30%以上。通过三维场地优化、渣土分拣回用及多级水循环体系,资源利用率提升40%。沉降控制引入AI算法与激光雷达检测系统,材料损耗减少50%,同时冷冻法联络通道实现零排放施工。实践表明,绿色施工技术可降低碳排放18%,节水85%,经济与环境效益显著。
关键词:绿色施工;地铁盾构;三维场地优化
引言
城市地铁盾构工程常常因为泥浆污染,高耗能以及地层扰动而出现环境问题,本文把某穿越富水复合地层的盾构工程作为背景,议论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路线,对于富水软土地层穿透性强,施工空间很窄这些难点,经过设备选型的改良,智能系统的融合以及资源循环体系的形成,摆脱传统的粗放型施工模式,着重分析土压平衡盾构节能改造,模块化场地布置以及环保工法改进,包含覆盖能耗监测,材料循环以及污染防治的全过程绿色施工架构,给同类工程给予技术参照。
1.绿色施工技术概述
绿色施工技术是指在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中,通过科学管理与技术创新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环境污染最小化的系统性方法。其核心目标是在保证工程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通过节能、节材、节水及环境保护四位一体的综合措施,推动建筑行业向低碳可持续发展转型。
2.工程概况
某铁盾构项目要穿过复杂的富水软土地层,因为场坐落于于城市的中心地带,陷入交通管制严格,施工空间有限等限制,绿色施工要涉及始终,盾构选型根据地层渗透系数和颗粒分布情况,优先选择土压平衡盾构而不是土压调和盾构,这样做既可以规避泥浆处理设备占地面积大,能耗高的缺点,又能有效地降低泥浆外运带来的环境污染风险,区间隧道的埋深比较合适,最大水压不到0.3MPa,所以设计采用短螺旋输送机和高效密封技术来规避碴土喷涌的危险,工程施工过程中关注环境协调,借助控制地表沉降,渣土资源化利用和废水循环系统,做到施工活动和生态保护的动态协调。
3.设备选型
3.1盾构选型
盾构机选型把绿色施工当作核心观念,相比于传统的泥水盾构,这个方案不用建造大规模的泥浆池,削减泥浆外运给周围环境带来的污染,并且削减占地需求,同时利用变频电机带动刀盘系统,效率改进百分之十左右,大幅减小能耗与碳排放,在盾构主体结构设计里纳入轻量化概念,凭借有限元模拟改进材料强度级别,防止因过度设计而致使的资源浪费,与此同时设立智能化土仓压力调节系统,配合惰性气体渣土改良技术,达成精确调度渣土流动性,削减百分之十五到二十的添加剂用量,完成掘进效率与资源节省的两个目的。
3.2配套设备选型
配套设备选型侧重于节能降耗,优先考虑变频节能技术,隧道通风系统选择双级变频风机,按照掘进距离动态改变功率输出,比普通设备节省30%电量,循环水泵用扬程可调节机组,经由物联网即时检测水压需求,防止恒定高功率运行产生不必要的能耗,渣土处理阶段配置智能分拣系统,达成卵砾石和砂土的自动筛选和资源再利用,缩减20%废弃渣土的外送量,而且安装光伏储能装置,给场地照明和小型设备供电,缩减对传统电网的依赖,高压变压器应用电容补偿技术,把功率因数增强到0.95,切实缩减无功损耗,每月平均节省电费高于6000元。
4.盾构施工
4.1场地布置
施工场地布局按照集约化准则,凭借BIM技术模拟并改良管片堆场,渣土池和设备动向线路,削减大约百分之十五的临时占地面积,渣土池设置模块化防渗构造,内部装配集合过滤体系,达成冲洗水循环再利用,平均每天节约一百二十立方米水,场区内所有照明均选用太阳能与市电互补的LED灯具,能源消耗下降百分之四十,冲洗用水接入雨水搜集体系,污水经过三次集合之后适用降尘和设备降温,渣土运输车辆添加密封传感器,随时观察密封情形,配合智能冲洗平台实行零落地管理,清除扬尘和道路污染,粉料储存罐装备脉冲式除尘设备,粉尘排放浓度限制在每立方米五毫克之下,最大幅度削减对周围空气质量的影响。
4.2用电及消耗材料控制
电力与材料消耗控制依靠数据形成策略,盾构掘进过程中,按照地质参数灵活改变刀盘转速与推力,富水砂层中,转速守住在1.2rpm之下,刀盘功率从峰值下降25%,螺旋输送机以间隙模式运行,加上高分子聚合物渣土改良技术,扭矩需求削减20%,润滑油脂与盾尾密封脂启用智能注入系统,根据压力反馈及时调整流量,材料浪费削减18%,同步注浆采用改进配合比的砂浆,利用北斗定位系统及时监测填充率,浆液损耗率控制在5%之内,泡沫原液选用纳米发泡剂,膨胀率达到12%,单位环用量削减0.5m³,全线节省化工材料成本胜过百万元。
4.3隧道内用水消耗
隧道内部水资源管理凭借分级循环体系达成高效运用,注浆设备和台车清洗应用高压雾化喷枪,流量从0.57m3/分钟缩减到0.2 m3/分钟,单个环节节水达到70%,清洗废水经过管道泵送到始发井汇集池,解决之后关于土仓补水或者盾尾密封冷却,泥岩地层挖掘期间,洞内渗漏的水经由反渗透净化符合标准以后重新关于混凝土保养,平均每天回收量达到80 m3,生活区域安装智能水表监测系统,过度用水就会触动报警机制,全线执行节水成果考核,施工用水再利用比例达到85%,相比传统模式削减城市供水损耗40%,污泥排放量下降60%。
4.4沉降控制
沉降防控融入掘进全程,依靠人工智能算法预测掘进参数,把蛇形调整幅度限制在正负20毫米之内,地表沉降量较规范标准缩减30%,同步注浆选用快凝型环保浆液,联合盾尾间隙激光雷达检测体系,填充率改良到98%,后期二次注浆工作量削减50%,高危地段预先设置自动监测网络,按时把地面位移数据传送到云端平台,超限报警率增强到分钟级反应,对于上软下硬地层,开发刀盘 - 地质自适应体系,经由调整刀具布置和转速来适应岩层变动,清除泥饼产生带来的超挖危险,全线施工总共节省注浆原料1800吨,地面修补成本下降高于300万元。
4.5联络通道施工
联络通道用环保型冷冻法施工,靠改良制冷机组布置,管道保温设计,比常规方案省25%能量,盐水循环系统用双层真空绝热管,冷量损失率减15%,冷冻区铺气凝胶隔热层,冻结效率提升20%。施工时用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制冷技术,取代氟利昂工质,臭氧破坏潜值变为零,而且用快速冻结工艺,把设计冻结时间缩10天,减电能消耗12万kWh,碴土开挖用机械破碎加真空吸运装置,阻止扬尘扩散,PM10浓度控在≤50μg/m³,施工废水净化后回用保护冻结管,成零排放循环体系。
5.结语
本工程验证了绿色施工技术在复杂地层地铁盾构中的适用性。通过土压平衡盾构变频改造、智能材料注入及光伏储能应用,实现单环施工能耗下降28%。资源循环体系使渣土回用率达75%、废水再生超80%,全周期减少泥浆外运12万吨。AI沉降控制与环保冷冻法将环境干扰降至Ⅱ类标准以下。研究表明,绿色技术可降低综合成本15%以上,形成可复制的城市地下空间可持续施工范式,具有显著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赵广平.地铁暗挖隧道群施工绿色环保通风技术[J].建筑机械化,2024,45(12):32-35.
[2]白书宏,郭义,王浩楠.绿色施工技术在地铁盾构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33):127-129.
[3]安慧,高勇强,郭世豪,等.绿色施工技术在盖挖逆作地铁车站中的应用[J].科技风,2021,(10):118-119.
[4]柴庆水.绿色施工技术在地铁盾构施工中的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6.
[5]温法庆,张立泉,皮膺海,等.绿色施工技术在地铁盾构施工中的应用[C]//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轨道交通学组.智慧城市与轨道交通2016.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2016:32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