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行为中的创新点与发展思考

作者

阮婷玉

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南街小学 115100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更多贴近学生实际的有效方法。在二年级语文教学中,笔者发现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采用游戏化的方式开展识字教学、设计实践性语言活动,能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语言运用能力。本文将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分享实践中的创新做法和思考。

一、创设情境,增强学习体验

创设情境是通过营造贴近课文内容的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增强学习体验。二年级学生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对抽象文字的理解能力有限,情境化教学能够将语言文字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式,降低理解难度,提高学习效果。

在《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采用了角色扮演的方式创设情境。课前准备了小蝌蚪、鲤鱼、乌龟和青蛙妈妈的头饰,让学生分别扮演这些角色。教学时,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然后请几位学生上台表演。扮演小蝌蚪的学生沿着预设的路线游动,遇到扮演鲤鱼和乌龟的学生时进行对话交流,最后找到青蛙妈妈完成认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表演体会了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变化,从着急、困惑到最后的喜悦。特别是在表演“迎上去”和“追上去”这两个动作时,学生通过实际的动作演示,直观地理解了词语的含义差异。这种理解不是通过教师讲解获得的,而是在情境体验中自然领悟的。

课后观察到,参与表演的学生对课文内容记忆深刻,能准确复述故事并解释重点词语。其他观看表演的学生也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也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游戏化识字,提高学习兴趣

游戏化识字教学通过将汉字学习转化为互动活动,符合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降低识字枯燥感,更能通过多感官参与强化记忆效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把握游戏与教学目标的平衡,确保娱乐性与知识性统一。比如在《树之歌》教学中,可设计分层递进的识字游戏。第一阶段使用磁性拼字板,学生根据偏旁部首组合成课文中“梧、桐、枫、柏”等树木名称。拼字板设置三种颜色区分形旁、声旁和整体字,如“木”旁用绿色,“风”用蓝色,“枫”字用红色。第二阶段开展小组竞赛,每组发放10 张字卡,要求在三分钟内用卡片上的部件拼出最多正确汉字。获胜小组获得为班级树木挂牌的实践机会。《拍手歌》的教学则可利用儿歌节奏优势,开发“节奏识字”游戏。将课文中的“你拍一,我拍一”改编为识字口令,如“你拍手,认木字;我拍手,认林字”。学生两两一组,边拍手边轮流认读投影幕布上闪现的生字。对于易混淆字“休”和“体”,设计专项拍手练习:人靠木,是休息;人靠本,是身体,通过动作与语言的配合强化区分记忆。游戏化识字需要注意三个要点:一是控制单次游戏时长在 8-10 分钟,避免学生注意力分散;二是每轮游戏后安排1-2 分钟静心书写,实现动静态学习结合;三是定期更新游戏形式,防止模式固化。在期末测评中发现,采用游戏化教学的班级,汉字听写平均正确率有所提高,字形混淆现象相对减少了。这类教学实践表明,将汉字结构规律转化为游戏规则,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识字方法。关键在于教师要对汉字系统有清晰把握,才能设计出既有趣味性又有教学价值的识字活动。

三、联系生活,促进语言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文字。二年级学生正处于从口头表达向书面表达过渡的关键期,将课文内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能够有效搭建语言运用的支架。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巩固课堂所学,更能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的习惯。例如,在《邓小平爷爷植树》的教学中,设计了为期三周的实践延伸活动。第一阶段结合课文内容,指导学生了解植树的基本步骤和养护要点。第二阶段组织学生在校园空地栽种月季、薄荷等易成活植物,每两人负责一株。第三阶段要求学生每周两次观察记录,用简短的语句描述植物变化。实践过程中发现,学生逐渐养成了系统性观察的习惯。最初多数记录仅停留在“我的植物长高了”这类简单表述,随着教师提供“嫩芽是淡绿色的”“茎秆上有细小的绒毛”等示范句式,记录内容明显丰富起来。其中,有位学生写道:“薄荷叶子边缘出现锯齿状,凑近能闻到清凉的味道,和妈妈牙膏的气味很像。”这样的描述既包含科学观察,又融入了生活联想。

为了更好的提升表达质量,我们还会定期开展“植物成长发布会”。学生轮流展示记录本,用完整句子介绍发现。然后着重引导学生使用“先 ... 接着 ... 最后 ...”等顺序词描述生长过程,运用“像 ... 一样”等句式进行联想表达。通过同学互评、教师点评等方式,不断优化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活动结束后,将优秀观察记录汇编成《我们的种植日记》,作为班级共读材料。统计显示,参与该活动的学生,在后续写话练习中细节描写能力提升显著,平均每篇写话多使用 2-3 个形容词,句式变化更为丰富。这种生活化语言实践,使课文中的植树知识转化为真实的劳动体验,让语言学习自然融入成长过程。

结语

语文教学创新需要教师立足学生实际,通过创设情境、游戏化教学和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让语文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更多适合低年级学生的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佳琦 .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难点与创新研究 [J].文渊(小学版),2021(7):1242-1243.

[2] 玉吉 .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营造轻松的氛围 [J]. 空中美语 ,2021(8):346-347.

[3] 谢仕英 .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促进高阶思维创新的应用研究 [J].小学生作文辅导(看图读写),20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