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曹瑞佳
沁源县任之恭小学 046500
摘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普遍面临学习兴趣不足、参与度低等问题。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提升音乐课堂的趣味性与实效性。本文以小学音乐教学内容为例,结合游戏情境、故事情境和表演情境的设计,探索情境教学法的具体应用策略,旨在为小学音乐教师提供实践参考,助力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提升音乐素养。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小学音乐;运用策略
新课标强调,艺术教育应通过情境化任务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深度体验。小学阶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传统的“灌输式”音乐教学难以满足其认知特点,容易导致课堂枯燥。情境教学法通过将音乐知识融入生活化、趣味化的情境,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促进知识内化。
一、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创造能力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如何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让他们在欢乐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魅力,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以《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首活泼的童谣为例,它以其歌词重复性强、节奏轻快的特点,成为了开展游戏化音乐教学的绝佳素材。通过巧妙设计游戏情境,将音乐知识与趣味活动相结合,不仅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更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歌词创编接龙是一种极具创意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分组后,引导他们以原歌词“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为基础,替换动物角色进行创编。学生们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出“洋娃娃和小狗跳舞”“洋娃娃和猫咪跳舞”等有趣的歌词。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要思考新的动物角色,还要设计与之对应的舞蹈动作。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肢体协调性和创造力。每一个小组在展示自己的创编成果时,都充满了自豪和喜悦。 角色扮演游戏则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教师播放歌曲,学生们佩戴上各种动物头饰,根据歌词内容自由表演。他们仿佛置身于一个童话世界中,尽情地释放自己的天性。当音乐停止时,学生们需定格动作并回答与歌曲相关的乐理问题,如节奏型、拍号等。这种将游戏与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乐理知识,提高了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感知能力。 多声部协作游戏能够强化学生的节奏感和团队意识。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演唱主旋律,另一组用打击乐器伴奏。在游戏过程中,学生们需要相互配合、相互倾听,才能演奏出和谐美妙的音乐。通过一次次的协作,他们逐渐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节奏感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通过这些游戏化的教学实践,学生们在《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旋律中,尽情释放着自己的创造潜能,享受着音乐带来的快乐。
二、创设故事情境,深化音乐理解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情绪与结构,提升音乐素养,是教师们持续探索的重要课题。将故事情境融入音乐教学,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创新且有效的途径。
以《捉迷藏》这首充满童趣的歌曲为例,其旋律跳跃、节奏鲜明,非常适合通过故事情境引导学生理解音乐情绪与结构。在实践策略上,首先采用情境导入的方式。教师可以以“森林捉迷藏”为背景,绘声绘色地讲述小动物们躲藏与寻找的故事。在讲述过程中,适时播放歌曲片段,让学生猜测“哪些小动物在游戏中”。这种方式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融入到音乐情境中。图谱辅助教学也是关键的一环。利用图形谱,如用波浪线表示旋律起伏、圆点表示休止符,直观展示歌曲节奏。学生根据图谱拍打节奏,模拟“捉迷藏”时的紧张与欢快。通过视觉与触觉的双重体验,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音乐的节奏变化。互动问答则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教师结合歌词提问,如“音乐中的休止符像不像小动物屏住呼吸躲藏的时刻?”引导学生发现音乐元素与故事情节的关联。这种互动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这些实践策略,学生能够将抽象的乐理知识转化为具体情境中的情感体验,增强对音乐结构的理解。在故事与图谱的结合中,学生仿佛置身于一场生动的音乐冒险,在互动中不断提升音乐素养,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
三、创设表演情境,体验音乐情感
在小学音乐教育的多元教学探索中,如何让学生更深刻地体验音乐情感、提升协作能力,始终是教育者关注的焦点。表演情境作为一种生动且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方式,为达成这一目标提供了有效途径。
以《幸福拍手歌》为例,这首歌曲以其简单的歌词和强烈的节奏,传递着快乐的情绪,非常适合通过表演情境来强化学生的情感表达与协作能力。在实践策略方面,肢体律动设计是重要的一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歌词内容设计动作,比如拍手、跺脚、转圈等,然后分组编排舞蹈。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加入即兴表演元素,像用纱巾模拟“幸福飞扬”的场景。这不仅能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歌曲内容,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分角色演绎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将班级分为“演唱组”“伴奏组”和“表演组”,每个小组承担不同的任务,通过合作完成歌曲的完整呈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配合、相互倾听,强调不同角色的配合与情感表达。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感。多媒体情境融合能够进一步丰富教学体验。教师可以播放不同版本的《幸福拍手歌》,如合唱版、器乐版,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情感差异。然后让学生尝试用表情和动作传递“幸福”的不同层次,使他们对音乐情感有更细腻的理解。通过表演情境,学生能够实现多感官参与,在视觉、听觉、动觉的共同作用下,深入体会音乐的情感内涵。同时,在团队协作的过程中,学生的舞台表现力和自信心也会得到锻炼和提升。他们不再仅仅是音乐的聆听者,更是音乐的创造者和表达者,在音乐的海洋中尽情释放自己的情感,收获成长与快乐。
结语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能够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使音乐知识具象化、情感化。通过游戏、故事、表演三类情境的设计,学生不仅能够掌握音乐技能,还能在主动探索中发展创造力、合作力和审美力。
参考文献:
[1]叶子瑞.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唱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22.
[2]谢张琦,蒯卫华.探析核心素养下小学低年级音乐情境教学[J].艺术教育,2022(12):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