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
刘富香
中共大城县委员会党校 065900
引言
新时代党校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为党育才、为党育人,承担着加强党的思想理论武装和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使命。教师作为党校履行职责的关键主体,其教学能力的高低不仅决定着教育培训的实际效果,也关系到党校自身功能的实现和社会形象的树立。然而,当前党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工作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方面,现有评价体系偏重定性判断、主观印象较多,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另一方面,部分评价内容过于聚焦于授课表现,忽视了教师政治素养、课程设计、课后反思、科研支撑等多维能力的评价与反馈,难以全面反映教师教学能力的真实面貌。
一、党校教师教学能力内涵解析与评价指标构建逻辑
党校教师教学能力不仅是一种专业能力,更是一种政治能力,是其履行为党育才职责的基础保障。其内涵应包括政治素养、理论功底、教学设计能力、课堂组织能力、教学方法运用、教学反馈与反思、科研能力支撑等多方面内容,是知识、技能、态度与信念的综合体现。构建教学能力评价体系的首要任务,就是厘清教学能力的结构维度,并据此设计可操作、可量化、可评估的指标体系。从党校教师的工作实际出发,本文将教学能力划分为五个一级指标:政治素养与理论水平、教学内容设计与逻辑结构、教学方法与课堂组织、教学成效与学员反馈、科研能力与教学支撑。
二、党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制度价值与现实功能分析
构建党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的目标,不仅是为了“评价”,更在于“引导”和“激励”。评价是管理的工具,但更是发展与改进的导向。一方面,科学的教学能力评价体系能够明确党校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向,使教师清晰认识自身优势与短板,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改革与能力提升,从而促进教师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另一方面,该体系也有助于推动党校教师管理机制改革,将教学评价结果与教师聘用、职称晋升、绩效考核、奖励激励等制度有机衔接,形成“教好者有为、能者多得”的鲜明导向,激发教师教学热情与教学创新动力。同时,通过构建一套科学、公正、公开的评价机制,也能提升党校整体治理水平,增强制度公信力。此外,教学能力评价体系还能引导教师强化教学与科研的内在联系,推动从“教教材”到“教思想”“教能力”的转变,真正落实“理论武装 + 能力提升”的培训目标,全面提升党校教育质量与干部培训实效。
三、党校教师教学能力实证评价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
为了验证构建的教学能力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与适用性,本文选取某地市级党校作为实证研究对象,设计包括自评量表、学员评分表、同行互评表和专家评议表四种评价工具,对党校 30 名专兼职教师开展综合评价。问卷采用Likert 五点量表方式,结合定性访谈数据,全面收集不同维度教学能力表现的数据样本。调查结果显示,在五个一级维度中,政治素养与理论水平得分相对较高,表明大多数党校教师在政治立场和理论基础方面具备良好素养;教学内容设计方面表现稳定,多数教师能够围绕中心、联系实际,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维度中得分差异较大,尤其在互动教学、案例引导、技术应用等方面表现不均,暴露出部分教师教学手段单一、课堂吸引力不足的问题;教学效果方面,学员反馈总体积极,但部分课程反映教学深度不够、实用性不强;在科研支撑方面,教师之间的差距最为明显,科研成果与教学结合紧密程度不高,影响了课程理论深度与逻辑体系建设。
四、教学能力评价结果的反馈应用机制构建与制度保障建议
评价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教学能力评价的价值在于“用”而不在于“评”。为实现评价结果的最大化应用效益,必须建立完善的评价反馈与改进机制。一是建立常态化的评价机制,确保评价结果能够动态反映教师教学状态和发展趋势。每年定期开展自评与互评,结合教学督导结果与学员评议,形成完整的教学档案资料,纳入年度考核体系。二是构建个性化教师发展支持机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针对性提升计划,提供教学工作坊、教育技术培训、课程开发指导等服务资源,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能力。
五、构建党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的未来优化路径与理论发展方向
从长远看,党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构建仍处于不断探索和完善之中,需要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层面持续推进。第一,应加强教学能力评价的理论基础研究,深度融合教育学、管理学与政治学等多学科成果,构建党校教师专业成长的理论模型,为教学评价体系提供更坚实的学理支撑。第二,应构建多样化、模块化的评价维度结构,针对理论讲授类、案例研讨类、实践教学类等不同类型课程设置有差异的评价指标体系,实现精准化评价。第三,应推动智能化评价技术发展,利用教学大数据、课堂行为识别、在线互动记录等新技术手段,增强评价的实时性、客观性与精细化水平。
结论
党校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是党校教育质量提升和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基础工程。本文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并验证了一套包括政治素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成效与科研支撑五维度的综合评价体系,并通过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对其科学性与实用性进行了初步验证。研究表明,该评价体系具有系统性、可操作性与导向性,能够为党校教师教学能力的识别、提升与管理提供有效支持。
参考文献:
[1] 王策三 . 应该探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学校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 [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 教育科学版 ),1988,(03):45-57.
[2] 管培俊 . 关于我国大学教师工资待遇若干问题的思考 [J]. 上海高教研究 ,1990,(01):32-39.
[3] 刘冀生 , 石涌江 . 创建中国经济管理案例教学及案例研究体系 [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1992,(02):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