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研究
程晓峰 黄建波
湖北工程职业学院 湖北黄石 435003
摘要:本文聚焦湖北省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等方法,深入分析了湖北省“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背景、现状特点、存在问题及原因。研究发现,湖北省“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培养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完善政策支持、优化培养体系、创新激励机制和加强校企合作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湖北省乃至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湖北省;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要素,“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和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湖北省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重要省份,近年来在高等职业教育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一、湖北省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背景
“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的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这一概念的提出源于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需求,旨在培养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在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国家和湖北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国家层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提出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和要求。湖北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先后出台了《湖北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深化新时代湖北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为省内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政策指导和制度保障。
二、湖北省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湖北省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从数量上看,截至2022年底,湖北省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已达到60%以上,较五年前提高了近20个百分点。从质量上看,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和职称结构不断优化,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超过70%,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到40%以上。此外,湖北省还涌现出一批在国家级和省级教学能力大赛中获奖的优秀“双师型”教师。
同时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形成了若干特色做法。一是建立了“校企双聘”制度,鼓励企业技术骨干到校兼职任教,同时选派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二是实施了“名师工作室”项目,以优秀“双师型”教师为核心,组建教学团队,开展教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三是推行了“双导师制”,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指导学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四是开展了“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制定了科学合理的认定标准,规范了“双师型”教师的管理和培养。
尽管湖北省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教师数量不足、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培养机制不完善、校企合作深度不够等,亟待解决。
三、加强湖北省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政策制度
1.制定“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
教育行政部门应出台统一的“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明确各级别“双师型”教师的基本条件和认定标准。该标准应以突出教师的能力和素质为核心,以具备实践操作性为准则,分别形成初级、中级、高级“双师型”教师标准。各高职院校应遵照执行该标准,确保“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2.建立专业教师定期接受培训制度
教育部门应出台职业院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规定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利用假期或学期中的时间,深入行业企业接受一定时长的培训。为确保培训效果,可以将这一培训制度计入教师考评当中。同时,为真正落实这一培训制度,可以在教师职称(职务)评定中,作为一项必备的条件加以规定,也可以在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评选中作出相应的规定。通过这一制度,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3.完善职称评定与激励机制
教育行政部门应完善高职院校教师的职称评定体系,将“双师型”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学业绩等纳入职称评定的考量范围。同时,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提高薪酬待遇、设立专项奖励等方式,激发教师参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积极性。此外,还应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表彰和宣传,提升其在社会上的认可度和影响力。
4.加强校企合作
政府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高职院校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通过共建实训基地、联合开展技术研发等方式,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同时,应建立校企双方权益保障机制,明确双方在合作过程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确保合作的顺利进行。通过产教融合,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强化培训与考核
1.建立系统化培训体系
高职院校应建立系统化的“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包括内部培训、外出培训、网络培训等多种形式。通过邀请行业专家、企业技术人员等开展专题讲座、实操演练等活动,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同时,应加强对培训效果的评估和反馈,根据评估结果不断优化培训体系。
2.实施动态考核机制
高职院校应建立“双师型”教师的动态考核机制,通过定期考核、动态考核、多维考核等方式,评价教师的工作绩效和发展潜力。考核结果应作为教师晋升、奖励、培训等方面的重要依据。同时,应加强对考核结果的运用和管理,确保考核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三)加大经费投入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经费投入,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的有效实施。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提供经费补贴等方式,支持高职院校开展“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培训和引进工作。同时,应加强对经费使用的监管和评估,确保经费的合理使用和效益最大化。
(四)完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工作热情
高职院校应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和奖励措施,包括工资待遇、职称评定、荣誉奖励等方面。可以通过设置教学奖励、科研成果奖励等方式,激励教师积极投身教学和科研工作。同时,可以建立完善的职称评定体系和晋升机制,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空间。此外,可以设立优秀教师、教学名师等荣誉奖项,表彰和奖励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
四、结论
湖北省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在政策支持、数量增长和质量提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培养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需要从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优化教师培养体系、创新激励机制和加强校企合作深度等方面着手。同时,还应注重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高“双师型”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吸引力。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推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作者简介:程晓峰(1977-),男,汉族,辽宁省抚顺市人,院长,副教授,研究生,湖北工程职业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研究方向:职业教育,邮编:435003.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以湖北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