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提升党校政治教育感染力的策略与实践

作者

张彦飞

中共清丰县委党校 河南省濮阳市 457300

摘要:党校作为培养党员干部的重要阵地,其政治教育的效果直接影响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与政治素养。提升党校政治教育的感染力,是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任务。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三个方面探讨提升党校政治教育感染力的策略与实践。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党校政治教育能够更好地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增强教育的实效性,为党的事业培养更多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

关键词:党校;政治教育;感染力;策略

党校是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其政治教育是提升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党校政治教育面临诸多挑战,如教学内容与学员需求脱节、教学方法单一、师资力量不足等,导致教育效果不够理想。如何提升党校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成为当前党校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党校教育的实际情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三个方面提出具体策略,旨在为提升党校政治教育感染力提供实践参考。

1优化教学内容,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与时代性

1.1紧扣时代主题,突出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

党校政治教育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围绕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重大决策部署展开。例如,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核心内容,深入解读其理论内涵和实践意义。同时,结合国内外形势变化,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学员的实际工作相结合,帮助学员更好地理解党的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1.2结合学员需求,设计个性化教学内容

党校学员来自不同领域和岗位,其知识背景和学习需求各异。因此,党校政治教育应根据学员的特点,设计个性化的教学内容。例如,针对基层干部,可以增加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专题;针对企业干部,可以融入经济政策、企业管理等知识[1]。通过满足学员的实际需求,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1.3引入案例教学,提升内容的生动性与说服力

案例教学是提升政治教育感染力的有效手段。通过选取典型案例,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帮助学员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政治理论。例如,在讲解党风廉政建设时,可以引入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例,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教训,增强学员的警醒意识。

2创新教学模式,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与学员参与度

2.1推行参与式教学,构建双向互动的学习环境

传统的单向知识灌输模式已难以适应当前干部教育培训需求。在新时代背景下,党校政治理论教育应当转变教学理念,积极采用研讨式、体验式、案例式等多元化教学方法。通过组织分组讨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互动形式,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主动性。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更能促进学员对理论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内化。以群众路线教育为例,可以设计"假如我是基层干部"的情景模拟活动,让学员分组体验接待群众来访、处理矛盾纠纷等工作场景,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工作方法的理解。

2.2整合现代教育技术,打造智能化教学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为政治理论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具体实践中,可以运用以下方式:一是采用纪录片、微视频等影像资料,将抽象的政治理论具象化;二是运用信息图表、动态演示等可视化手段,帮助学员理解复杂政策;三是建设智慧教室,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例如,在讲解"新发展理念"时,可以通过数据可视化技术,动态展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学员在直观感受中深化理论认知。此外,还可以依托移动学习平台,建立课程资源库,支持学员根据工作需要和个人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实现个性化、碎片化学习。

2.3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促进理论联系实际

实践教学是课堂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和延伸。党校应当充分利用红色教育资源优势,精心设计实践教学方案:一是组织学员参观革命纪念馆、党史教育基地,通过实物观摩和场景还原深化学习效果;二是开展主题鲜明的现场教学活动,在历史现场感悟党的奋斗历程;三是安排基层调研实践,让学员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如在开展党性教育时,可以组织学员赴井冈山、延安等革命圣地开展"重走革命路"主题活动,通过实地参观、专家讲解、情景体验等方式,让学员在身临其境中接受精神洗礼。这种沉浸式、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往往能产生更持久的教育效果。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专业化教学团队

3.1构建教师发展体系,提升教学科研能力

教师是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党校应当建立健全教师培养机制:一是实施"名师工程",通过导师制培养青年教师;二是定期组织教学研讨、学术交流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三是建立教师到党政机关挂职锻炼制度,丰富实践经验。具体可采取"三个结合"的培养模式:理论研修与实践锻炼相结合、校内培养与校外进修相结合、个人发展与团队建设相结合[2]。同时,要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实现教研相长。

3.2拓展教学资源网络,实现优势互补

要打破封闭办学模式,构建开放共享的师资体系:一是建立专家资源库,聘请党政领导干部、高校学者、企业高管等担任客座教授;二是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三是开展校际合作,实现优质师资共享。如在解读乡村振兴政策时,可以邀请农业农村部门的政策制定者进行专题辅导;在党建课程中,安排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传授工作方法。这种多元化的师资配置能够为学员提供多维度、多视角的学习体验。

3.3完善激励机制,激发教学创新活力

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一是设立教学成果奖,对教学改革成效显著的教师给予表彰奖励;二是将教学质量与职称评聘、岗位晋升挂钩;三是设立专项教研经费,支持教师开展教学创新研究。同时,要建立容错机制,鼓励教师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制度创新,营造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3.4建立动态反馈机制,提升教学针对性

教师应当主动了解学员需求:一是开展训前调研,掌握学员的知识结构和培训需求;二是建立课堂互动机制,及时获取教学反馈;三是完善训后评估,跟踪教学效果。可以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师生互动平台,实现教学相长。教师要根据学员反馈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5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党校教师要自觉践行"四个相统一":一是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二是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三是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四是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具体措施包括:定期开展政治理论学习、组织师德专题教育、建立师德考核档案等。要将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确保教师队伍的政治坚定性和理论先进性,真正成为学员思想上的引路人[3]。

结束语

提升党校政治教育的感染力,是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培养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任务。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党校政治教育能够更好地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增强教育的实效性。未来,党校应继续探索教育改革的新路径,不断提升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为党的事业培养更多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

参考文献:

[1]李梁.新时代背景下党校文化品牌建设研究[J].品位·经典,2024,(22):34-36.

[2]吕美荣.党校教学与短视频内容创作的融合路径[J].中国报业,2024,(22):156-157.

[3]郝晓凤,邓永禄.探索基层党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化途径[N].黑龙江日报,2024-04-25(008).

姓名:张彦飞 出生年月:1983年11月 性别:男 民族:汉  籍贯:河南省清丰县 学历: 大学本科 职称:讲师  研究方向:政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