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交互设计对博物馆展陈发展影响的论述

作者

李国祥

鲁迅美术学院 辽宁大连 116650

摘要:文章通过对交互设计前景发展的研究以及新式交互媒体如何融入博物馆展陈中等众多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从更为丰富的维度来认识展陈设计,以及交互式展厅理念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应用研究。通过AI交互软件的巧妙运用,合理高效的运用交互科技也可以最大限度的在博物馆空间中达到信息的接收与传递。从影响博物馆展陈的多种因素、交互科技的类型、参观动线的方向,以及陈列布局等主要方方面面展开讨论与研究。旨在分析这一交互手法的现今发展状况与未来交互媒体的可持续发展性。

关键词:交互设计;展陈设计;人工智能

引言

在一段旅途中,游览一家当地的博物馆可以最快了解此地的风土人情、文化特色、历史底蕴。随着数字媒体时代的发展,交互设计也在现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发光发热。新式展陈空间的设计中,结合新媒体与人工智能;运用五感的多重刺激;采取多媒体新型科技;多方面地发挥展陈空间内信息传递的功能,更高效地使用动线引导。精准地把控参观者参展路线。从而进行三维空间内短时间的信息传达。

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改变了普罗大众生活方式;新式交互也为展陈空间设计带来更深层次更多元化的视觉效果。

一、交互设计是展陈设计组成传播信息的重要语言

(一)交互设计在现代的普及情况

21世纪初,科技高度发展带来经济的繁荣增长,交互设计在当代博物馆展陈领域中应用愈加广泛,大众认可度与普及性提高,大众对于科技媒体等娱乐活动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由此可见新式展陈语言出现是随着科技进步必然出现的现象。

(二)交互设计在现代的发展状况

新时代的交互设计在布置方面大多不仅需要展板与图文的视觉传达;同时也需要感官刺激的帮助。成本较高的同时也比较费时费力;且大型投屏与影音设备一般需要借助多媒体。流动性展厅与商业活动则较少运用到大型设备,所以更出彩的交互装置多存在于一定规模的建筑空间中。

二、交互设计在展厅中的实际应用

(一)将单一的感官接触变为五感的多重刺激

人的神经反应通过:器官感应、大脑皮层反应、神经指令、身体运作的流程进行指令的处理。在展馆展陈中运用眼、耳、舌、鼻、身等器官,丰富的感官应用能够更好的移情入境,使观众产生共情能力。博物馆交互设计不仅能从不同维度观察展品;且具有承载线上线下信息传递的功能。灵活地运用交互装置,无论参观者身处展厅何地都可以通过听觉、触觉、视觉等多方感官接收此次展览的信息。人工智能对观展者整体进行筛选识别、行为与语音进行分析。通过人机交互使得参观的大众透过文物背后,看到历史、看到非物质文化的内容。多种形式和不同层次地传递给各地的观展者。

(二)人工智能在展馆设计中的运用

一般性展览,博物馆的主题性展厅是由数个子展厅构成,设计师为了在繁复错杂的各式展厅中拥有固定的观展顺序,采用动线设计,最早来源于建筑行业,指人在空间内进行动态的活动所产生出来的路径。简单来说,就是大众在观览博物馆时行走的路线。动线可以将博物馆中的展品信息串联起来,是展陈设计的基础要素之一。而线上人工智能导览类APP作为更便捷高效的科技手段能够使参观者更精准的选择展品。在AI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可以通过科技手段的革新为大众带来更深层次的观展体验。

三、交互设计在传统博物馆应用的必要性

(一)以博物馆角度看待交互设计

博物馆给社会提供了一个链接历史与人文的公共平台,通过视觉元素以动态化的形式向参观者传达文化,如何使参观者更快速高效的接收到博物馆所展出的信息是展陈设计师最需要考虑的。而作为文化与艺术的凝结,博物馆中丰富的馆藏却多只被当做无生命体展示在柜中,冗杂的文字介绍无人问津。交互设计作为新时代的展陈手段,在原有的观展程序中加入听觉,触觉,视觉等交互手段,打破空间与时间的束缚。

(二)以观览者角度看待交互设计

常见的交互方式多为图文并茂的展板展示,在展陈空间内安排与展示空间主题相契合的元素。通过展品的放置与基础灯光设施的运用,使参观者进入某主题性活动的展陈空间内,根据设计师的规划动线进行空间内单向位移。如今交互设计以更加符合当代人需求的观展方式出现,在趣味方面大大满足了不断变化的文化需求。

四、交互设计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与运用

(一)数字时代必然产生的新型方式

1.交互设计在未来展馆的发展的前景

现如今无论是业内龙头腾讯阿里巴巴等大型企业,亦或是传统型展馆,都有交互性展厅的一席之地。博物馆建筑作为静止不可移动的社会公共场所,所能发生变化的只有内部的展陈设计运用灵活多变的交互展陈,将历史与文化流动起来。如今站在全球信息化的浪潮中,以博物馆展陈的角度来看,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展陈运用交互设计,这是顺应时代发展与科技振兴的必然产物。实现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效率最大化,其发展前景不可小觑。

2.交互设计在博物馆以外的展陈设计应用

无论是大型商业展览或流动展厅都在商业活动中用到了交互设计。受时间空间与预算限制或可能无法使用电子设备与人工智能,但基本的投影技术与多重感官刺激都是这类小空间展陈所常用到的交互手段。例如山东青岛电影博物馆中采用大量影片投屏与全息展台、VR体验、绿幕抠像等技术,帮助参观者与展品“共情”是交互设计中有“感情”的参展方式。

(二)应用方法

在交互设计中丰富多样的多媒体载体包括:虚拟现实(VR)、全息影像、人工智能、3D影音、3D打印、视听装置、触屏互动、终端游戏、三维动画等。在花样繁多的方式中怎样有效地选择是难点之一。以上几种设计手法无非是从侧面烘托展览的氛围感,真实性与趣味性。实际运用交互设计要考虑:展览主题是否符合、资金是否支持、能否有效率的讲解展品等深层次问题。

(三)结合实际

把握空间方位,结合展馆布局,抓住展览重心,运用交互设计。在较封闭的环境中,密闭空间令人有负面的心理情绪,在展陈空间无法改变的情况下,适应展馆展厅分布;运用交互技术的投屏与互动转移注意力;利用光与电的智能科技将交互设置分布在展厅有助于减轻负面情况;转变参展观众的情绪变化。在实际展陈作业中,不同博物馆的空间方位与展陈的侧重方向不尽相同,要根据展览所要传达的中心思想,贴合展陈设计。

(四)量力而行

交互设计的优点颇多,虽在展陈设计中属于较高效的视觉传达手法,但不是所有类型展厅运用交互设计都能达到更效率的展览观感,同样还要考虑如何衡量交互成本。

结论

在博物馆展陈中,交互媒体作为重要的展厅布置手段,对于展厅布置的运用至关重要。多媒体、APP的运营,AI智能科技的运用,线上自媒体的营销等都是交互设计的手段。通过展馆的三维空间作为载体,加以交互媒体的运用能够更灵活高效地传播信息。

革新技术层面的展陈设计,从而构建一个更广阔的以人为本的展示空间,展陈手法的革新只是服务于展陈信息的传递。作为载体更好的承接信息,更效率的传达信息是展馆设计的基础与核心。

参考文献:

[1]彭静,王刚。《展馆APP基于用户需求服务的新价值》出版广角,2018。

[2]田格红。《针对参观心理的展陈对策》文物春秋,1992年,第三期。

[3]马玉鹏。《浅议中小型博物馆的陈展运营》中国博物馆,2020年第三期。

作者简介:李国祥(1999.7—),男,汉族,山东高密人,鲁迅美术学院传媒动画学院,22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艺术设计,研究方向:民族元素在实验动画短片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