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融入幼儿绘本课程的构建研究
吕晓坤 陶文丝 莫升雲 于家宇 李俊杰
南宁理工学院 广西省南宁市 530000
摘要:在全球化浪潮与现代化进程日益加速的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作为民族记忆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文化价值与生活智慧,对于维系民族认同、促进文化多样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探讨如何通过绘本这一媒介,创新性地展现非遗文化的魅力与价值,设计符合幼儿认知特点的绘本内容与教学策略,以期在丰富幼儿教育资源的同时,为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实践范例。
关键词:非遗文化;幼儿绘本课程;构建研究;广西地区
引言:
幼儿阶段是个体认知发展、情感培养及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广西,这片神奇而多彩的土地,孕育了壮锦织造技艺、桂林米粉制作技艺、刘三姐歌谣、瑶族盘王节等众多独具特色的非遗项目,它们是广西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因此,探索非遗文化如何有效融入幼儿绘本课程,通过生动有趣、易于理解的绘本形式,激发幼儿对非遗文化的兴趣与探索欲,对于促进广西乃至全国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1.非遗文化
非遗文化,即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璀璨结晶,承载着各民族的智慧、历史与情感。它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这些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非遗文化包括但不限于传统技艺、节日节庆、民俗表演、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传统手工艺等多个方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是各民族历史积淀和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1]。
2.广西地区非遗文化的种类与分布
广西地区的非遗文化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是广西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广西,非遗文化的种类和形式各具特色。例如,侗族大歌、壮族三声部民歌等传统音乐以其独特的旋律和演唱方式,展现了广西各民族的音乐才华;侗族芦笙舞、壮族铜鼓舞等传统舞蹈则用优美的舞姿和节奏感,体现了广西各民族的舞蹈艺术;而柳州螺蛳粉制作技艺、北海贝雕等传统技艺,则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文化内涵,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此外,广西的非遗文化还包括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如壮族三月三、瑶族祝著节等,这些活动丰富了当地的文化生活,也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3.非遗文化融入幼儿绘本课程的构建策略——以广西地区为例
3.1结合幼儿认知特点,选择适宜的非遗文化元素
幼儿阶段是人类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认知方式以直观、形象、感性为主,对色彩、形状、声音等感官刺激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因此,在选择非遗文化元素时,应注重其直观性、形象性和趣味性,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广西地区的壮族织锦技艺、侗族木结构建筑技艺等传统手工艺,以及刘三姐歌谣、侗族大歌等传统音乐,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些元素可以借助绘本中的图画、色彩、音乐等形式,直观地呈现给幼儿,让他们在观看、聆听的过程中,感受到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2]。教师还可以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选择与他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非遗文化元素,如广西地区的传统节日、民俗活动等,用绘本故事的形式,让幼儿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了解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在选择适宜的非遗文化元素的基础上,还需要注重绘本内容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以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幼儿阶段的学习以游戏为主,他们喜欢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来获取知识。因此,在构建非遗文化融入幼儿绘本课程的策略中,可以设计一些与绘本内容相关的互动环节,如手工制作、角色扮演等,让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更深入地了解非遗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例如,可以设计一本以广西地区传统节日为主题的绘本,讲述节日的由来、习俗和传说,让幼儿了解非遗文化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传承。还可以提供相关的手工制作材料,让幼儿在动手制作节日装饰、传统服饰等的过程中,亲身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这样的互动环节能够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2引导幼儿参与绘本创作,培养其文化创新能力
幼儿阶段是个体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天生具有好奇、探索、创造的潜能。引导幼儿参与绘本创作,可以将非遗文化的精髓融入其中,同时鼓励幼儿发挥想象,进行个性化的创作,从而培养他们的文化创新能力。具体而言,以广西地区的非遗文化为例,教师可以借鉴“绘美八桂”广西民族故事线上绘本展中的《一起来过三月三》这一作品,来引导幼儿参与创作,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一起来过三月三》是一本以广西传统节日“三月三”为主题的绘本,讲述四个小朋友在壮族歌圩节中的奇幻旅程,展现了广西多民族地区的民俗、文化、服饰、建筑和自然环境。在引导幼儿参与此类绘本创作时,教师首先要做的是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想象力。例如,可以让幼儿们想象自己也是绘本中的小主角,他们会如何在三月三这天与小伙伴们一起赶歌圩、做五色糯米饭团、春游踏青等。这样的想象,幼儿们能更深入地了解三月三这个节日的传统习俗,还能在创作中融入自己的个性和创意。接下来,教师可以提供丰富的创作材料,如彩色纸张、画笔、贴纸等,让幼儿们亲手绘制出他们心中的“三月三”场景。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幼儿们大胆尝试不同的色彩搭配和构图方式,以展现他们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审美感受。
3.3鼓励家长参与绘本教学活动,共同促进幼儿的文化传承
家长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陪伴者,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邀请家长参与绘本教学活动,可以共同为幼儿营造一个浓厚的文化氛围,让他们在家庭和幼儿园的双重熏陶下,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在绘本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亲子互动环节,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参与绘本的创作、阅读和分享[3]。例如,可以组织一次以“我的家乡,我的非遗”为主题的亲子绘本创作活动,让家长和幼儿共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广西非遗文化元素,用绘画、剪纸、拼贴等形式,创作出一本属于自己的绘本。这样的活动能够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还能让家长和幼儿一起深入了解非遗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共同感受文化传承的乐趣。
除了亲子绘本创作活动,教师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绘本教学的课堂展示和分享环节。让家长在课堂上分享自己对于非遗文化的理解和感悟,或者讲述自己家族中与非遗文化相关的故事,都能为幼儿提供更加真实、生动的文化体验。而家长也可以作为幼儿的学习伙伴,与幼儿一起阅读绘本、讨论故事情节、模仿绘本中的角色等,这样的互动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还能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加深对非遗文化的理解和记忆。
结束语
总的来说,广西地区的非遗文化种类繁多,各具特色,是广西文化多样性和民族特色的生动体现。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将广西的非遗文化融入幼儿绘本课程中,以丰富其教学内容,提高幼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水平。
参考文献:
[1] 罗洁.绘本传承非遗,文化重塑新生——赣南采茶戏系列绘本创作[J].当代文坛, 2024(3):I0009.
[2] 包玉婷.非遗文化在儿童绘本中的创作和传承[J].鄂州大学学报, 2024, 31(3):70-71.
[3] 刘雪,张春晓.非遗文化在儿童绘本中的传承路径研究[J].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3, 3(1):143-145.
南宁理工学院项目 基金:2024年自治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智“绘”非遗--幼儿美育与非遗文化融合的绘本课程设计与实施——以广西地区为例》 编号S202413645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