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新形势下大气环境污染原因及治理措施研究

作者

王东林

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市 身份证 622922199405216519

引言

VOCs 作为“十四五”期间的重点管控污染物,其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备受关注。为有效防治大气污染,维护大气环境质量,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不可或缺,其能够帮助准确把握大气污染现状、溯源解析污染成因、评估防治成效,进而为科学施策提供可靠依据。

1 大气污染治理的基本内涵

大气污染治理是一项持久性工程,其内容丰富多元,具有较为突出的系统性与综合性特征,主要包括能源利用、环境治理规划、污染预防治理等诸多内容。所谓大气环境,是指万物赖以生存的空气的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特性,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均会对大气环境特性产生改变性影响,并引起污染,造成大气环境质量下降,破坏物种多样性。大气环境与人们生存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大气的环境质量直接影响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对此,需进一步强化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深化运用环境监测技术,加大污染治理力度,从而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高质量的生活环境。

2 大气环境污染的主要成因分析

2.1 化工工业排放

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化工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量的污染物。特别是煤炭燃烧,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是酸雨生成的主要前物质,它不仅对水、土、植物造成伤害,而且对建筑、基础设施有侵蚀作用,还能改变土壤和水的酸碱度,对植物的生长造成伤害。对水生生态环境的破坏,可能会通过食物链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危害。另外,氧化氮还能和空气中的其它化学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臭氧层,从而导致大气遭到破坏,并且对气候的改变产生了更大的影响。氮氧化物是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2.2 区域联防联控机制不完善,跨区域污染传输应对不足

大气污染具有显著的区域性、流动性特征,但当前区域联防联控机制仍存在协同不足、响应滞后等问题。一方面,不同地区的污染治理标准与力度不一,如部分省份执行较宽松的排放标准,导致高污染企业向监管薄弱地区转移,形成“污染转移”现象;另一方面,重污染天气预警与应急响应缺乏统一协调,各地区应急预案启动时间、管控措施强度不一致,如某区域出现重污染天气时,上游地区未及时启动应急减排,导致污染物向下游传输,影响区域整体治理效果。

2.3 生活源污染

餐饮油烟、装修喷涂、秸秆焚烧等生活源污染贡献率持续上升。VOCs 排放量占比超过 30% ,是臭氧污染的重要前体物。农村地区散煤燃烧、生物质燃烧等问题仍然突出,治理难度较大。

3 大气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

3.1 大气污染治理技术

(1)烟气脱硫技术。烟气脱硫是实现二氧化硫减排的重要途径,在燃煤电厂、钢铁工业和化工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湿法脱硫工艺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工艺,它的工作原理是将烟气送入吸收塔中,与石灰石浆液等碱吸收剂发生反应,产生硫酸钙或石膏。本发明具有高效、可脱除二氧化硫达 90% 的特点,在大型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干法脱硫是一种以固态或半干状态吸收剂,与烟气中的二氧化硫直接生成硫化物或硫酸盐。与湿法相比,干法具有设备简单,占地面积小等优点,但是脱硫效果略差,适合中、小规模的工业设备使用。半干法脱硫是一种介于湿法与干法之间的新型工艺,它利用湿态吸收剂与烟气发生反应,生成的产品为干粉状,从而达到了占地面积与效率的均衡,尤其适合中等规模的工业设备,在排放控制方面有很高的要求。(2)脱氮技术。氮氧化物是一种重要的空气污染物质,在燃煤、天然气发电及道路等环境中均有大量生成。选择催化还原法是目前最有效的氮氧化物治理方法。选择性催化还原具有极高的脱氮效率,常用于大型电厂和工业设施。选择性非催化还原不需要催化剂,直接将氨气或尿素注入高温区,氮氧化物在此温度下被还原为氮气。低氮燃烧是指通过对燃烧过程进行优化,从而降低氮氧化物的产生。(3)工业废气治理设备的改进与创新。袋式除尘器是一种高效的颗粒物去除设备,适用于各种工业排放源,通过将含有颗粒物的废气引入除尘器,利用纤维滤袋将颗粒物截留,并定期清除附着在滤袋上的粉尘。静电除尘器使用高压静电场将废气中的颗粒物带电,然后通过电场吸附到集尘板上,相比于袋式除尘器,静电除尘器适用于处理大风量、低浓度的废气,近年来其在能效和除尘效率方面得到显著提升。

3.2 完善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提升跨区域治理能力

(1)健全区域协同治理体系。建立国家级、区域级、省级三级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等重点区域成立统一的联防联控机构,统筹协调污染治理工作;统一区域内污染排放标准与应急响应标准,确保治理措施同步实施;建立区域环境监测数据共享平台,实时共享 PM2.5、VOCs、臭氧等监测数据,实现污染来源精准解析。(2)强化重污染天气应急联动。完善重污染天气预警机制,基于区域气象条件与污染传输规律,提前 24-48 小时发布预警信息;统一区域应急响应措施,当发布橙色及以上预警时,区域内所有城市同步启动工业企业停产限产、机动车限行、扬尘管控等措施;建立区域应急物资调配机制,在重污染天气期间统筹调配雾炮车、洒水车等应急设备,提升区域应急处置能力。

3.3 灵活运用环境监测数据

监测所得数据信息能够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开展提供更加科学的参考,在实践过程中相关部门可以构建大气环境监测系统,将系统划分为采样设备、分析设备、数据处理设备及通信设备四部分。其中,采样设备主要功能为大气污染样品收集,包括颗粒物采集器以及气体采样器;分析设备主要用于对样品污染物含量与成分进行分析,包括气体分析设备、颗粒物分析设备等仪器;数据处理设备主要用于收集整理监测数据,并进行充分分析,包含数据采集器、处理器等;通信设备主要用于监测数据的传输,包含数据传输设备、远程监控设备等。利用这一系统,实现对大气环境的有效监管。同时,相关部门还应当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环境监测数据库,对环境监测所得数据信息进行分类、安全、高效存储,并利用数据处理设备将监测数据传输至数据库之中,以更好地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同时,还应当强化数据信息资源共享,将自身大气环境监测系统与其他地区监测系统衔接,通过各地区之间环境监测数据的对比分析,寻找自身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的不足之处,并进行优化与完善,以切实提升环境监测实际成效。

结语

新形势下大气环境污染成因复杂,涉及工业、交通、能源等多个领域,且呈现出传统污染与新型污染交织、区域性与复合型特征凸显的新态势。未来,随着绿色低碳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环境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将向“精准化、智能化、协同化”方向发展。通过持续深化治理措施,我国将逐步实现空气质量全面达标,为公众健康与生态环境安全提供坚实保障,助力“双碳”目标与美丽中国建设落地见效。

参考文献:

[1] 巩加芳 . 城市大气环境污染成因及治理措施探析 [J].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4,5(2):105-107.

[2] 韩伟,闫慧,刘生涛,白鑫 . 大气环境污染因素及治理措施探索 [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2,3(22):51-53.

[3] 刘月 . 大气环境污染因素及治理措施分析 [J].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2,3(22):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