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经典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高春燕
四川省夹江中学校
引言
经典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人文素养。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典阅读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探究初中语文经典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初中语文经典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经典作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文学技巧和艺术价值。通过阅读经典,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学习到多样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例如,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学生可以领略到他犀利的语言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学习到如何通过文字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经典阅读需要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作品的内涵,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从而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例如,在阅读《红楼梦》时,学生需要分析众多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性格特点,这对于提升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三)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经典作品往往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精神追求,能够为学生打开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通过阅读经典,学生可以体验到不同的人生经历和情感世界,从而丰富自己的精神内涵。例如,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学生可以感受到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从而激励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勇往直前。
二、当前初中语文经典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
部分教师在经典阅读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法,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法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降低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讲解古诗词时,教师只是逐字逐句地翻译和解释,而没有引导学生去感受诗词的意境和韵味。
(二)阅读资源有限
一些学校的图书馆藏书量不足,且经典阅读书籍更新不及时,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部分教师对阅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够,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资源来拓展学生的阅读渠道。
(三)评价方式不合理
目前,初中语文经典阅读教学的评价方式主要以考试为主,注重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查,而忽视了对学生阅读过程和阅读能力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容易导致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阅读,缺乏对经典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感悟。
三、提升初中语文经典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优化教学方法
1 采用情境教学法
教师可以根据经典作品的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作品的氛围和情感。例如,在教学《背影》时,教师可以播放一段父子离别的视频,然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父子之间的深情。
2.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经典作品中的问题,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例如,在阅读《骆驼祥子》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祥子的人物形象和命运变化,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
3.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来辅助经典阅读教学。例如,在教学《社戏》时,教师可以播放一段越剧视频,让学生
了解社戏的表演形式和艺术魅力。
(二)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1. 建设班级图书角
班级图书角悄然成为阅读生态的微缩景观,书架上《红楼梦》《平凡的世界》等典籍错落排列,扉页留存着往届学生的摘抄笔迹。值日生每周轮换整理荐书卡,语文课前十分钟常见学生驻足翻阅,泛黄纸页间夹着批注便签,教师据此动态补充版本校勘本与研究性读物,资源流转中形成持续对话的文本场域。
2. 开展阅读活动
校园晨光微露,阶梯教室座无虚席,学生手持精心整理的阅读札记,于静谧中等待登台。在“经典润心”读书报告会上,一名学生以沉静语调剖析《呐喊》中知识分子的精神困顿,台下师生凝神倾听,目光交汇间涌动着思想共鸣,文本深意在言语交锋中层层绽出。
3.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晨光初透窗棂,学生执笔静读,书页间批注密密如织,教师循迹指导,引导其将零散感悟凝为系统记录,每日十五分钟的专注阅读与反思性笔记相融,渐成自觉认知实践,习惯由此内化于心。
(三)开展多元评价
1.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教师需在教学实践中构建动态化、持续性的评价体系,将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投入、思维发展与理解深度纳入考察范畴。课堂中,学生围绕《朝花夕拾》展开批注式阅读,教师通过其笔记中批语的思辨性与文本关联度判断理解层级;小组共读《水浒传》时,成员在讨论中呈现的观点建构过程成为评价的重要依据。终结性评价则通过结构化命题检测学生对主题意蕴、人物塑造等核心要素的整体把握,二者互为补充,形成能力发展的闭环观测。
2. 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相结合
学生在完成《傅雷家书》整本书阅读后,依据预设的反思量表梳理自身在情感共鸣与价值判断上的演进轨迹,实现元认知提升。同伴间基于统一评价维度开展互评,如在朗诵《黄河颂》后,学习共同体从语言张力、情感传达与节奏处理等维度进行多向反馈,促进阅读体验的再深化与认知重构。
结论
初中语文经典阅读教学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积极优化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开展多元评价,以提高经典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孔令邦 . 提高初中语文经典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分析 [J]. 中学语文 ,2025,(17):23-24.
[2] 戴双平 . 初中语文革命文化群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J]. 中学时代 ,2025,(04):26-28.
[3] 叶玉丹 . 初中语文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探究 [J]. 学周刊 ,2025,(02):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