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作者

刘定文

邻水县观音桥镇冷家小学 四川广安 638503

摘要:近几年,现代教育事业如火如荼发展,新课改全面普及与持续推进,小学数学教师在高度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侧重于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积极主动地将提高实践能力与培育创新精神的相关内容有机融入。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新时代小学数学教师经常使用创设问题情境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抽象数学概念有更加充分理解,还可以让学生问题解决技能得到锻炼,更可以全面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文章主要探讨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教育;数学教学;创设问题情境

前言:

所谓问题情境,实际上就是以学生认知特点为根据,花费时间精心设计可以将学生探究欲望激发的情境,如此一来,可以让学生学习数学不再是死记硬背知识点,而是对实际问题进行及时发现与妥善解决的过程。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课程应当组织开展能够提升学生能力和发展学生素养的丰富多彩教学活动,正确引导学生在亲身参与真实生动情境过程中快速发现和勇敢提出数学问题,并对创新高效教学方法加以利用来妥善解决问题。”全面构建问题情境对现代小学数学教师提出更高要求,不仅要对生活和数学之间存在的联系有深入理解,还要切实保证教学内容可以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起来,这样才能够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与新课标要求更好适应,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一、创设高效的生活化问题情境

众所周知,生活经验是莘莘学子学习的根本出发点,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学适时提供海量优质生活素材。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以学生个体较为熟悉的日常生活为根据为学生创设高效的生活化问题情境,既能够让学生排斥和厌恶数学学科的情绪得到缓解,又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大幅增强。例如,在讲解《辨认方向》这单元知识内容的时候,小学数学教师为帮助学生将基本方向词语充分理解和灵活应用,其创设“动物园导游图”的生活化主题问题情境。课程伊始,小学数学教师应将提前准备好的动物园平面图展示给学生,该图中详细标注了不同野生动物所在展区的详细位置,如考拉馆在大象馆的东北方、火烈鸟馆在熊猫馆的西南方、老虎馆在狮子馆的正西方等,借此逐步引导学生对八个基本方向有正确认识,让学生真正学会对方向词语加以使用,将展区所在位置清楚描绘出来。这一环节结束后,小学数学教师可继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内容如下:“正值五一假期来临之际,家长与教师正在制定出游计划,其中就包括动物园之旅,同学们一起来制定参观动物园的路线图。”把班级学生合理划分成若干个小组,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参观路线,需要注意的是,该路线必须将大部分展区全面覆盖。小学生在该过程中,应当对所学方向词语加以综合运用,将游览路线及方向准确描述出来,如从动物园入口处到达考拉馆,应向北走到大象馆,之后再继续朝着东北方向行进。小学数学教师为学生创设高效生活化问题情境,不仅可以将教师深入生活的教学智慧体现出来,还可以让原本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越来越生动立体,从而有效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1]。

二、创设趣味化的游戏问题情境

立足新课程背景下,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以游戏作为载体,为班级学生科学创设趣味性较强的游戏问题情境,既可以将学生内在动机彻底激发,又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润物无声地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和培养学生技能,还可以推动以玩促学目标全面实现。例如,在讲解《小数》这单元内容时,小学数学教师应带领学生对本单元重点教学内容进行了解,即小数的意义及性质、小数的近似数等。对于大部分小学生而言,上述提到的这些数学概念过于复杂抽象,往往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趣味性较强的方式加以巧妙应用。小学数学教师可为学生设计如下趣味化的游戏问题情境:“在一个神秘的数字国度,数字战争频发,为帮助数字王国平息战乱,恢复和平,学生需要亲自扮演探险家角色,利用所学知识将小数谜题全面解决。”开始游戏以前,师生双方协同合力布置教室,让其与数字国王模样相贴近,然后由教师将数学问题放置在“数字王国”的各个角落,如“小数的基本概念”“小数点的秘密是什么”和“小数的排序挑战”,最后由学生进行回答。教师设计的小数数学问题必须由易到难。学生在上述数学问题情境中,每顺利完成一个数学问题,便可以获得一个“数字小精灵”,当学生收集6个“数字小精灵”以后,便可以让数字王国恢复如初,数字国民安居乐业。设计该游戏问题情境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定学习成就感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

三、创设学情分层数学问题情境

当下,越来越多小学数学教师充分认识到分层教学的重要性,既可以将新课标要求充分体现出来,又可以全面凸显学生课堂学习主体地位,还与学生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十分契合。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学情分层的数学问题情境,确保班级中不同学习能力和层次的学生,皆可以在亲身参与问题情境过程中学有所获。以《平行四边形与梯形》为例,公式推导是本单元教学难点,数学教师应以学生学习实情为根据,精心创设学情分层的问题情境,根据情境对学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提出明确要求:对于学优生,教师应鼓励其思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关系,可以将数学公式正确推导出来;对于中等生,教师应要求学生思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面积公式存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对于学困生,仅需这部分学生思考什么样的图形是梯形与平行四边形?数学教师设计层次性分明的数学问题情境,除能够为学优生逻辑思维实现高阶发展提供助力以外,还能够帮助中等生应用迁移和更好巩固所学知识,更可以让学困生将基本理论知识牢牢掌握,从而切实保证全体学生皆可以在参与问题情境过程中学到知识,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逐步提高,更好地培养学生学科素养[2]。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师在为学生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时候,必须高度重视所创设情境的高效性、趣味性和层次性,以学生日常生活作为切入点,与数学课程特点有机结合,积极创设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数学问题情境,以便从根本上促进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最大限度提高。

参考文献:

[1]刘云艳.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J].数学之友,2024,38(6):33-34.

[2]陈禹.小学低年级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D].重庆三峡学院,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