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中小学英语语音与语法衔接策略探究

作者

王彦琳

福建省漳州市闽南师范大学附属龙溪学校 363005 

摘要: 本文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深入探究中小学英语语音与语法的衔接策略。通过分析中小学英语语音与语法教学现状及衔接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出针对性的衔接策略,旨在提升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连贯性与有效性,促进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稳步发展。

关键词:最近发展区理论;中小学英语;语音与语法衔接

引言

中小学英语教学的顺畅衔接,是学生英语学习持续进阶的关键所在。语音和语法作为英语学习的根基,它们在中小学不同阶段教学中的衔接状况,深深左右着学生英语综合素养的培育成效。维果斯基所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学生发展具备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这两者间的区域便是最近发展区。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精准洞察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给予恰到好处的教学辅助,就能引领学生逐步从现有水平迈向潜在水平。把该理论运用到中小学英语语音与语法的衔接教学里,将有力推动教学策略的优化,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一、中小学英语语音与语法教学现状及衔接问题

(一)小学英语语音与语法教学现状

小学阶段英语教学注重趣味性与基础性。在语音教学方面,主要通过儿歌、童谣等形式,让学生初步感知英语语音的韵律和语调,培养语感。例如,教师会教学生唱《ABC Song》来熟悉 26 个英文字母的发音。对于语法,小学教学多采用直观、简单的方式呈现,以一般现在时等简单时态为例,通过大量生动的例句让学生初步理解其用法,但并不深入讲解语法规则。

(二)中学英语语音与语法教学现状

进入中学,英语语音教学进一步深化,要求学生掌握更准确的发音规则,如音标学习、连读、弱读等技巧。语法教学则构建起系统的知识体系,从词法到句法,逐步深入。例如,详细讲解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现在进行时等多种时态的构成、用法及区别,还涉及各类从句、语态等复杂语法内容。

(三)语音与语法衔接问题

1.教学内容跨度大

小学与中学英语语音和语法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差异显著。小学基础的语音感知与简单语法呈现,到中学突然转变为系统、复杂的知识学习,学生难以适应这种巨大的跨度,导致学习困难。

2.教学方法缺乏连贯性

小学以趣味化、直观化教学为主,而中学更侧重知识讲解与练习。在语音与语法教学方法上,缺乏从小学到中学的自然过渡与衔接,学生在学习方式的转变上无所适从。

3.忽视学生个体差异

不同学生在小学阶段对语音和语法的掌握程度各异,中学教学若未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 “一刀切” 的教学方式,会使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在衔接过程中掉队。

二、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衔接策略

(一)精准评估学生现有水平

1.语音评估:精准洞察发音奥秘

英语语音评估阶段,教师为全方位了解学生语音水平,采用多元方式。朗读是重要手段,教师安排学生朗读单词和句子,同步用录制设备留存素材。评估单词朗读时,紧盯元音、辅音发音细节,如元音口型是否标准、长短音区分是否明晰,辅音气流控制是否精准。面对句子朗读,着重关注语调自然度,看学生能否结合语境,恰当运用升降调,自然展现连读等技巧,借此精准把握学生语音水平。

2.语法评估:精准把握知识掌握程度

语法评估的设计极为关键,教师得用心让形式多样。会精心编制测试题,涵盖选择题、填空题与造句。选择题巧妙围绕小学常见语法,如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等时态,还有名词、动词等词性设置选项,以此考察学生理解。填空题让学生依语法规则填词或变形词汇。造句检验学生对语法的灵活运用。此外,教师还会细究学生短文写作的语句结构和时态一致性,精准判断其语法运用水平,全面掌握学生小学语法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 。

(二)设定合理教学目标

1.分层设定语音学习目标

教师会依据学生不同的语音起点,巧妙规划差异化目标。对于那些语音基础扎实,能够精准朗读单词,流畅说出简单句子的学生,教学的侧重点便放在攻克连读、弱读这类进阶技巧上。教师会借助丰富的日常对话实例,引导学生感知这些规则在实际交流中的运用,鼓励他们大胆模仿、实践,逐步让连读、弱读融入自己的表达习惯。而对于语音基础稍显薄弱的学生,当务之急是筑牢根基。教师会耐心地从最基本的发音规则教起,纠正每一个发音偏差,督促学生反复练习单词发音,力求让每个单词都能清晰、标准地从学生口中说出,稳步提升他们的语音水平 。

2.因材施教定制语法目标

语法学习目标同样因人而异。对于已经能够自如运用简单时态造句,展现出一定语法基础的学生,教学将迈向更深层次。教师会聚焦于相似时态的剖析,比如详细讲解一般现在时与现在进行时在表意、用法上的细微差别,通过大量例句对比,引导学生掌握两者间灵活转换的技巧,使其语言表达更加精准、丰富。面对语法基础欠佳的学生,教学先回归基础,着重强化他们对基本句型结构,像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等的理解,以及对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等常用时态的记忆。通过反复练习、趣味游戏等方式,帮助学生夯实语法根基,为后续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

(三)搭建教学支架

1.语音教学支架

教授连读规则时,教师先呈现许多含连读的简单对话,播放录音,引导学生模仿朗读,直观感受连读效果。接着拆解规则,像 “辅音 + 元音” 连读,通过练习助其掌握。针对发音困难学生,借助发音软件辅助,让学生对比自身与标准发音,找准偏差,及时纠正发音问题。

2.语法教学支架

教定语从句时,教师先以简单句切入,比如 “This is a book. The book is interesting.” 引导学生思索合并方法,顺势引出概念。再展示各类例句,让学生观察结构,归纳关系代词、副词用法。为加深理解,教师巧用图片、实物等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里尝试用定语从句表达,逐步掌握语法要点 。

(四)合作学习促进发展

1.语音合作学习

组织语音合作学习,老师把学生分成小组开展英语诗歌朗诵活动。小组成员围坐一起,在朗诵《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时,彼此认真倾听发音。一旦有人读错,大家立刻指出并探讨正确读法,交流单词发音细节,琢磨怎样巧用语调起伏,将诗歌情感生动展现,通过互相帮助,让发音越来越标准,对韵律节奏的把握也更精准。

2.语法合作学习

语法合作学习以小组语法项目作业推进,比如制作英语时态总结手抄报。小组成员依自身优势分工,有的找资料梳理时态用法,有的挑典型例句,有的负责排版。过程中,大家针对时态特殊点热烈讨论,在交流中加深对语法知识的理解,完成的手抄报成了协作学习、掌握语法的成果见证。

三、总结

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探究中小学英语语音与语法衔接策略,为解决当前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方法。通过精准评估学生现有水平、设定合理教学目标、搭建教学支架以及开展合作学习等策略的实施,能够有效缩小中小学英语语音与语法教学之间的差距,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增强学习信心,促进英语综合能力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与完善基于该理论的教学策略,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陆炼.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分层教学研究. Diss. 山东师范大学, 2007.

[2]陶季芳. “浅探中小学英语语音衔接教学.” 中学教学参考 13(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