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工科院校电气控制与PLC 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郑莹
重庆市轻工业学校 重庆市 400709
1 课程教学现状
1.1 教学内容有待更新
在当前电气控制与 PLC 课程的教学中,教学内容的滞后已成为制约学生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随着工业自动化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智能制造和物联网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教学内容已无法满足现代工业对人才的需求。现有课程往往侧重于基础理论和简单的 PLC 编程,忽视了对新兴技术的探讨和应用实例的分析。这种单一的知识传授模式不仅使学生难以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也影响了其创新能力的培养。
1.2 教学理念和模式有待提高
在电气控制与 PLC 的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工业的迅速进步。现有教学方法通常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被动,忽略学生主体地位 , 这种单向传授,造成学生学习时缺少主动探索和思考机会,从而影响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所以急需改变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3 教学评价模式有待细化
目前,电气控制与 PLC 课程的教学评估方式过于简化,主要依赖于期末考试和课堂作业,没有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估。这一评价方式既不能真实地体现学生实践操作、创新思维等多方面的技能,又易使学生片面地追求考试成绩而忽略实际技能发展。为此,教学评价模式急需细化和优化,以便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2 课程改革实践
2.1 整合扩充教学内容
首先,课程内容应积极引入与工业自动化、智能制造相关的新技术。例如,人工智能在电气控制中的应用已成为行业热点,通过将机器学习算法与 PLC 编程相结合,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如何在复杂环境中实现智能控制。此外,云计算和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也为电气控制系统提供了新的视角,学生需要掌握如何通过网络连接与数据处理来优化控制过程。这些新技术的融入,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提高其在未来职场中的竞争力。
其次,增加实际案例的教学比重是另一个重要措施。通过对真实企业电气控制项目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当中的运用。该案例教学法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如教师可通过设计项目使学生能够在模拟环境下解决电气故障或者对生产流程进行优化,以加强其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最后,整合跨学科的知识也是课程内容扩展的重要方向。电气控制与 PLC课程可以结合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工程思维。这种跨学科的融合,将有助于学生在面对复杂的工程问题时,能够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与解决。
2.2 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一是提倡以生为本,注重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课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和讨论,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促进思维的碰撞。项目式学习被认为是一种高效的教育方法,鼓励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环境中处理真实问题,从而培育实际操作和创新思维。比如,设计几个电气控制有关项目由学生自己去研究、设计并执行,这样既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又可强化团队协作意识。二是创新教学模式。混合式学习、翻转课堂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可以将线上线下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适应不同学生对学习的要求。翻转课堂下学生课前能够通过视频,在线资料独立学习基本知识,同时利用课堂时间深入探究,破解疑难问题并动手操作。该模式既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又可以让学生更主动,更有参与感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三是采用虚拟仿真技术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加强学生对于复杂电气控制系统的认知。通过该仿真软件学生在虚拟环境下完成实验与操作,该“零风险”学习模式既减少了实验成本,又能让学生重复实践直到掌握相关的技能。
2.3 采取多样化评价方法
一是课程评价要涉及到知识的掌握、实践能力的培养、团队合作的开展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等诸多维度。采用项目设计、案例分析以及小组讨论的方式能够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价。比如在项目设计时,老师让学生们围绕电气控制系统这一现实问题展开调查,并对其在调查,设计和执行等方面的性能作出评价。该方法既可以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又可以启发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勇于创新。二是过程性评价,这是促进评价科学性发展的重要环节。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评价,比如课堂参与、实验操作与团队协作。该评价方式能及时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反馈,便于教师针对学生实际成绩对教学策略进行调整。与此同时,过程性评价还能激励学生保持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学生不断向前。三是自我评价与同学评价在多样化评价方法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自我评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思并确定其优势和不足,以便做出改进计划;同学评价鼓励了学生间的交往和沟通,有利于提高团队协作能力。这种评价方式在强化学生责任感的同时,也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应用型工科院校电气控制与PLC 课程教学发展展望
首先,课程内容的持续更新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关键。未来,电气控制与PLC 课程应更广泛地融入前沿技术,如边缘计算、机器学习等,以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通过引入这些新技术,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最新的行业知识,也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推动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进行深入探索。其次,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将是提升学生学习体验的重要手段。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利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先进技术,能够为学生带来更为直观的学习体验,让他们能够在模拟环境中进行实际操作。该沉浸式学习方式可以有效地加强学生对于复杂电气控制系统的认知与应用。最后,改进评估和反馈机制也是今后课程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向,要构建更灵活、更多元的评价体系并定期搜集学生反馈信息,从而适时调整课程设计与教学策略,通过综合评价与反馈的方式,能够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促使学生自主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
结语
综上所述,电气控制与 PLC 课程的教学改革是应用型工科院校应对现代工业需求的重要举措。通过对课程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评价方法的全面更新与优化,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 戴乾军 , 王淑红 , 王筱芳 . 应用型工科院校电气控制与 PLC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J].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2024,31(05):151-156.
[2] 李睿智 , 武志伟 , 程晟 .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电气控制与 PLC 技术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以山西能源学院为例 [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3,(10):142-145+149.
[3] 陈天聪 , 赵亚利 , 叶娟 .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电气控制与 PLC”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J]. 科技与创新 ,2022,(19):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