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育课程体系中《乐理与视唱练耳》模块化课程建构与应用
段春利
辽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辽宁省沈阳市 110169
摘要:在舞蹈教育课程体系中,《乐理与视唱练耳》模块化课程的建构与应用至关重要。本文深入剖析该课程在舞蹈教育中的教学现状及问题,基于舞蹈专业课程特点,提出针对性的模块化课程应用策略,旨在提升《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质量,增强舞蹈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舞蹈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舞蹈教育;乐理与视唱练耳;模块化课程;应用策略
一、引言
舞蹈与音乐紧密相连,音乐是舞蹈的灵魂,为舞蹈提供节奏、旋律和情感表达的支撑。《乐理与视唱练耳》作为音乐基础课程,在舞蹈教育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舞蹈专业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内涵,提升舞蹈表现力。然而,传统的《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存在诸多问题,难以满足舞蹈专业学生的需求。构建模块化课程并合理应用,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所在。
二、舞蹈教育中《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目前,许多舞蹈教育专业的《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内容与音乐专业课程相似,未充分考虑舞蹈专业的特点和需求。例如,在乐理知识讲解中,过多侧重于复杂的和声理论,而对舞蹈音乐中常见的节奏型、节拍特点等内容涉及较少。在视唱练耳方面,选用的曲目大多是音乐专业的经典作品,与舞蹈音乐风格差异较大,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舞蹈实践中。
(二)教学方法单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在乐理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黑板板书和口头讲解来传授知识,学生缺乏主动参与和实践操作的机会。视唱练耳教学则多以钢琴为辅助工具,进行简单的模唱和听写练习,教学形式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
从课程安排来看,《乐理与视唱练耳》通常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开设,与其他舞蹈专业课程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在教学时间分配上,也存在不合理之处。由于课程内容较多,而教学课时有限,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能对知识点进行蜻蜓点水式的讲解,学生无法深入理解和掌握。此外,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生缺乏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舞蹈作品中的机会。
三、舞蹈教育中《乐理与视唱练耳》模块化课程应用策略
(一)与舞蹈专业课程相结合
1. 与中国舞基本功训练结合:中国舞基本功训练注重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和节奏感。在《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中,可以将节奏训练与基本功训练相结合。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国舞基本功训练组合,分析其音乐节奏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击打节奏、哼唱旋律等方式感受音乐与舞蹈动作的配合。例如,在进行“踢腿”训练时,让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来控制踢腿的速度和力度,使舞蹈动作更加富有韵律感。
2. 与中国民族民间舞结合:中国民族民间舞具有丰富多样的风格和特色,每种舞蹈都有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在模块化课程中,可以针对不同民族的民间舞,设置相应的音乐模块。以蒙古族舞蹈为例,其音乐节奏明快,旋律悠扬,具有独特的长调风格。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蒙古族音乐作品,让学生学习蒙古族音乐的节奏型、旋律特点和调式结构,同时引导学生根据这些音乐特点进行舞蹈动作的创编和表演,增强学生对民族民间舞音乐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创设与舞蹈音乐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理解音乐。在讲解舞蹈音乐的节奏时,可以模拟舞蹈表演的场景,让学生扮演舞者,根据音乐的节奏进行舞蹈动作的表演,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节奏对舞蹈的影响。
2. 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在视唱练耳训练中,小组内成员可以互相倾听、互相评价,共同提高视唱练耳水平。在舞蹈音乐创编环节,小组成员可以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舞蹈音乐的创编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3.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资源。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舞蹈音乐视频、音频等资料,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舞蹈音乐的魅力。同时,还可以使用音乐制作软件,让学生亲自参与音乐的创作和编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1. 舞蹈音乐创编实践:安排专门的舞蹈音乐创编实践课程,让学生根据所学的乐理知识和视唱练耳技能,结合舞蹈专业知识,进行舞蹈音乐的创编。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舞蹈风格和音乐主题,进行创作实践,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创作能力。
2. 舞蹈表演实践:组织学生参加舞蹈表演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在表演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情感进行舞蹈动作的表演,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和音乐感知能力。同时,通过观众的反馈和评价,学生还可以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改进。
3. 教学实习实践:安排学生到幼儿园、培训机构等单位进行教学实习,让学生将所学的《乐理与视唱练耳》知识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和特点,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
(四)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1. 多元化评价主体: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教师评价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学生自评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促进自我反思和自我提高。学生互评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评价能力,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2. 多样化评价方式: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考试、作业、实践作品、课堂表现等。在考试中,除了传统的乐理知识和视唱练耳技能考核外,还可以增加舞蹈音乐分析和创编等内容的考核。通过作业和实践作品的评价,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课堂表现评价可以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等方面。
3. 注重过程性评价:在课程评价中,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可以通过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活动参与度等,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同时,过程性评价也可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四、结论
在舞蹈教育课程体系中,构建《乐理与视唱练耳》模块化课程并合理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与舞蹈专业课程相结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完善课程评价体系等策略,可以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质量,提升舞蹈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未来的舞蹈教育中,应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乐理与视唱练耳》模块化课程的建构与应用,不断适应舞蹈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培养更多优秀的舞蹈人才。
参考文献:
[1]陈雅先.视唱练耳教学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2]赵玮,彭木木.乐理与视唱练耳[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本文为辽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模块化课程建设专业课程类项目 立项编号:ZY23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