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质量问题的防范及对策

作者

孟庆华

安徽驰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230041

摘要:装配式建筑因具有施工进程快、节能环保的特点,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但在实际施工时,诸如构件连接不稳固、防水性能不好等质量问题开始出现,对这些质量问题展开深入分析,制定出能够切实执行的防范与解决方法,对于提升装配式建筑的质量有着关键的作用。通过加强施工前期准备工作、规范施工流程、强化质量检测等方式,能够有效减少质量问题,助力行业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质量问题;防范;对策

在建筑行业持续发展的当下,装配式建筑依靠自身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慢慢成为建筑领域的主流,这种建筑模式是在工厂完成建筑构件的预制工作,之后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组装,缩短了施工所需要的时间,减少了施工现场产生的建筑垃圾,降低了施工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契合。然而,在其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一些质量问题逐渐显现,影响建筑的使用功能与外观,对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威胁,所以,深入研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质量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是当前建筑行业急需完成的重要任务。

一、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常见质量问题

(一)构件生产质量问题

构件生产时,混凝土强度不足的问题时有发生,往往因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科学,加上生产过程中原材料计量偏差,以及搅拌时长未达标准所导致,最终使构件的混凝土强度无法契合设计要求。构件外观质量也存在一些缺陷,如蜂窝、麻面、孔洞等较为常见,原因在于浇筑混凝土时振捣工作没做到位,模板拼接不严密,致使水泥浆流失。构件尺寸偏差也是突出问题,模具制作精度欠佳,或者在生产中模具产生变形,都会造成生产出的构件尺寸与设计尺寸不符,给后续施工现场的安装工作增添困难。

(二)构件运输与存放问题

构件运输期间,若缺乏有效的固定手段,就容易在运输过程中因碰撞而受损,运输车辆如果没有专门用来固定构件的装置,道路颠簸时构件相互碰撞,容易出现边角破损、产生裂缝等状况。存放环节,存放场地不平整,构件堆放层数过多,会让构件受力不均衡,引发变形,对构件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三)构件安装质量问题

构件连接作为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关键部分,实际施工中连接质量问题较为突出。以钢筋套筒灌浆连接为例,连接不紧实,可能是灌浆料配合比不正确,灌浆压力不足,或者灌浆时出现堵孔,使得钢筋与套筒间的连接强度不够。预制构件的位置偏差也比较普遍,放线不准确,或者安装时未对构件进行精准调整,会使构件的水平位置和垂直度超出允许的偏差范围,对建筑结构的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

二、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质量问题的防范对策

(一)强化施工前期准备工作

装配式建筑施工当中,使用的构件都是由工厂所生产,构件的质量有保障,可以避免人为因素对传统施工技术带来的影响。装配式建筑构件使用的工艺相对简单,减少了混凝土浇筑以及养护的程序,只需要按照设计要求完成构件的装配就可以,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施工所需时间,操作起来也更加方便,简化了技术管理工作的流程。施工前期准备工作中,首要的是对设计图纸进行严格审核,需要召集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相关各方的专业人员,共同对设计图纸展开全面且细致的审查工作。必须确保图纸在构件尺寸、连接节点等各个设计细节方面都准确无误且完整无缺,一旦发现设计图纸存在问题,相关人员要及时与设计单位沟通交流,推动问题得到妥善的修改与完善。例如,在核对构件尺寸时,需要精确到毫米,反复确认,以防止因设计偏差而引发后续施工质量问题。施工场地规划要合理布局。构件存放场地和加工场地的设置需科学合理,存放场地需要进行硬化处理,保证场地平整、坚实,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来支撑构件重量,依据构件的类型和数量,细致规划不同的堆放区域,避免构件随意堆放导致混乱和损坏,比如,将大型构件与小型构件分区堆放,按使用频率规划堆放位置,方便取用。施工人员的培训至关重要,通过培训提升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培训内容涵盖装配式建筑施工工艺、操作规程以及质量标准等方面,让施工人员全面熟悉施工流程,精准掌握施工要点,能够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操作。​

(二)规范施工过程操作

在构件生产阶段,控制原材料质量是基础。进入工厂的水泥、钢筋、砂、石等原材料,都必须经过严格检验,只有质量符合标准要求的原材料,才能允许用于生产,这是确保生产出高质量构件的前提条件。同时,依据构件的设计强度等级以及使用环境等因素,通过试验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生产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原材料计量,保证计量精准,不能出现丝毫偏差。还要加强混凝土搅拌和振捣管理,确保混凝土搅拌均匀,振捣密实,避免构件出现蜂窝、麻面等外观质量缺陷。

构件运输环节,必须采用专用运输车辆,并对构件进行妥善固定,根据构件的形状和尺寸,专门设计合适的固定装置,切实保障构件在运输途中不会发生移动和碰撞。对于大型构件,应选用平板拖车运输等特殊运输方式。存放构件时,严格按照规定的层数堆放,并在每层之间铺设垫木,确保构件受力均匀,存放场地要设置排水设施,防止积水浸泡构件,影响构件质量。

在构件安装阶段,控制安装精度是关键,安装前需要精准放线,确定构件准确的安装位置。安装过程中,使用专业测量仪器,对构件的水平位置、垂直度等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整,确保构件安装完全符合设计要求,着重加强构件连接质量控制,以钢筋套筒灌浆连接为例,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施工,保证灌浆料配合比准确,灌浆过程顺利,连接牢固密实。对于外墙板拼缝防水施工,需要选用质量合格的密封胶,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施工,确保密封胶的施工质量,有效防止外墙渗漏。预制柱安装施工过程当中,钢管斜支撑设置完成之后,需要依托螺栓结构将楼板、预制柱加以固定,在此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材料的规格尺寸,以便确保预制柱的实际安装效果。预制柱安装作业完成之后,需要对预制柱套管结构展开灌浆,封模预制柱底部,检查注浆材料性能,确认符合标准则拌制砂浆,开始注浆施工作业,注浆作业结束后,用橡胶塞封堵出浆口。

(三)加强质量检测与验收

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检测体系,对装配式建筑施工全过程进行质量检测,在构件生产阶段,对原材料、构配件进行检验,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序进行质量把控,比如,对混凝土的坍落度、抗压强度等指标进行定期检测,对钢筋的焊接质量进行严格检验。施工现场要对进场构件的质量进行检验,对构件的安装质量进行验收,对于钢筋套筒灌浆连接质量,采用专业检测设备进行检测,确保连接强度符合要求。同时,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不可或缺,监理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对施工过程进行旁站监理,及时发现并纠正施工中的质量问题,对于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施工行为,责令施工单位立即整改,整改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严格执行质量验收制度,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对装配式建筑的各个分项工程、分部工程进行质量验收,只有验收合格的工程,才能进入下一施工阶段或者交付使用。

结束语: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质量问题的防范,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作,涉及众多环节。施工前期,需要严谨细致的审核设计图纸,合理科学的规划施工场地,施工人员培训也需要全面到位,这些工作都马虎不得;施工过程中,从构件生产到运输存放,再到最后的安装环节,每个操作步骤都必须严格按照规范执行;质量检测与验收体系也需要持续优化加强。只有将这些方面都落实到位,才能切实减少质量问题,提高建筑品质与安全性,推动装配式建筑行业稳步前行,打造更加优质、安全的建筑物。

参考文献:

[1]赵成文.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要点与现场质量控制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24,51(06):60-62.

[2]田祥云,刘同伟.建筑工程施工中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4,(15):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