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水利工程中的土石坝质量检测技术

作者

时雷

身份号码 13070319870806031X

引言:土石坝质量检测技术作为保障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的关键环节,承载着从材料选择到施工控制再到运行维护的全过程质量监管使命。质量检测技术的创新发展不仅体现在检测手段的多样化和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更体现在检测理念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防的根本转变。现代土石坝质量检测技术融合了材料科学、信息技术、自动控制等多学科理论成果,形成了涵盖室内试验、现场检测、实时监控的完整技术体系,为工程质量的全面把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保障。

一、水利工程中的土石坝现场检测技术应用

(一)原位测试技术

现场原位测试技术能够直接获取坝体材料在天然状态下的工程特性,避免了室内试验中取样扰动和环境改变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标准贯入试验通过标准设备在现场直接测定土层的标准贯入击数,快速评价土层的密实程度和承载能力。动力触探试验采用不同重量的锤击器具,测定土层的动贯入阻力,判断土层的均匀性和力学性质变化规律。

旁压试验通过在钻孔中施加径向压力,测定土体的变形模量和强度参数,特别适用于粘性土和砂性土的原位测试。十字板剪切试验专门用于测定饱和粘性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试验过程简便快速,结果直观可靠。这些原位测试技术能够有效补充室内试验的不足,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更加全面的地质参数。

(二)现场密度检测方法

现场密度检测是控制坝料压实质量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环刀法、灌砂法、核子密度仪法等检测方法。环刀法适用于粘性土和砂性土的密度测定,通过标准环刀取样称重计算干密度,方法简便但受土料颗粒大小限制。灌砂法采用标准砂填充取样坑穴,通过砂的体积和质量计算土料密度,适用范围广泛但操作相对复杂。

核子密度仪法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测定土料的密度和含水率,具有快速、准确、对土料扰动小的优点,特别适用于大面积快速检测。仪器通过发射 γ 射线和快中子,根据射线在土中的散射和吸收特性推算土料密度和含水率,检测精度高且不受颗粒大小影响。现代核子密度仪还配备了 GPS 定位系统和数据传输功能,能够实现检测点位的精确定位和检测数据的实时传输。

(三)渗透性能现场检测

坝体渗透性能的现场检测对于评价防渗效果和预防渗透破坏具有重要意义。压水试验通过在钻孔中施加一定的水压,测定岩土体的渗透系数和评价防渗墙的完整性。试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试验压力和流量测量精度,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注水试验适用于包气带土层的渗透性测定,通过向试坑中注水并监测水位下降过程,计算土层的渗透系数。

抽水试验通过抽取地下水并观测水位动态变化,不仅能够测定含水层的渗透参数,还能够评价坝基的渗透稳定性。试验需要设置主孔和观测孔,通过长期观测获得可靠的渗透参数。现场渗透试验的结果需要与室内渗透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综合评价坝体的渗透性能和防渗效果。

二、实时监控技术创新

(一)连续压实控制技术

连续压实控制技术(CCC)代表了土石坝质量检测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实时监控压实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实现了从事后检测向过程控制的根本转变。该技术基于 GPS 实时动态定位系统和振动传感器技术,能够连续监测压路机的位置、速度、振动频率、振幅等关键参数,实时评价压实效果并指导施工操作。

CCC 系统通过分析压路机与地面相互作用产生的振动响应信号,建立振动特征与土料密实状态之间的关系模型,实现对整个压实区域质量的连续监控。系统软件能够实时处理和分析振动数据,以图形、数值和声音等多种形式显示压实状态,指导操作人员及时调整压实参数,确保压实质量的均匀性和一致性。

(二)智能化监测设备

现代土石坝质量检测广泛采用智能化监测设备,实现了检测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智能压实设备能够根据地面材料特性的变化自动调整振动频率和振幅,优化压实效果并降低能耗。设备配备的传感器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发动机功率、液压系统压力、振动系统状态等运行参数,通过数据分析判断设备运行状态和压实质量。

无人机遥感技术为大范围质量检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通过搭载高精度相机和激光雷达设备,能够快速获取坝体表面的高程数据和影像信息,监测坝体变形和表面质量状况。卫星定位技术的应用使得检测点位的精确定位成为可能,为建立完整的质量检测数据库奠定了基础。

(三)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

现代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采用了先进的传感器网络和云计算技术,实现了检测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存储和分析。分布式传感器网络能够同时监测多个检测点的温度、湿度、应力、应变等多种参数,构建全面的监测数据体系。无线通信技术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可靠性,即使在偏远的施工现场也能够实现数据的及时传输。

云计算平台为海量检测数据的存储和处理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够发现数据中隐含的规律和趋势,为质量控制和风险预警提供科学依据。人工智能算法的应用使得系统能够自动识别异常数据和质量问题,及时发出预警信息,大幅提升了质量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质量检测技术集成应用

(一)多元检测技术融合

现代土石坝工程质量控制需要多种检测技术的有机融合,形成相互补充、相互验证的综合检测体系。室内试验为现场检测提供标准参考,现场检测验证室内试验结果的工程适用性,实时监控技术则实现全过程的动态控制。不同检测技术在空间和时间维度上的有效衔接,能够全面反映坝体质量状况,提高质量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检测技术的融合应用还体现在检测数据的关联分析和综合利用方面。通过建立不同检测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模型,能够实现检测结果的相互校验和质量状况的综合评价。例如,通过分析压实度与渗透系数、抗剪强度等参数的相关关系,能够建立基于压实度的质量评价体系,简化检测流程并提高评价效率。

(二)质量控制闭环管理

基于现代检测技术的质量控制闭环管理体系,实现了从质量目标制定到检测实施再到问题处理的全过程管理。质量目标根据工程特点和技术要求科学制定,检测方案依据质量目标和现场条件合理安排,检测结果及时反馈并指导施工调整,形成了完整的质量控制闭环。

闭环管理体系的核心在于信息的快速传递和问题的及时处理,现代通信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为此提供了有力支撑。检测数据能够实时传输到质量管理平台,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掌握质量状况并做出决策。当检测结果显示质量问题时,系统能够自动启动应急处理程序,确保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结语:土石坝质量检测技术作为保障水利工程安全的核心技术体系,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应用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从传统的事后检验向实时监控转变,从单一检测手段向多元技术融合发展,从人工操作向智能化自动化升级,检测技术的发展轨迹清晰地反映了现代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水利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技术要求的持续提升,质量检测技术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应用环境和更高的技术要求,迫切需要在检测精度、监控范围、数据处理等方面实现新的技术突破。

参考文献:

[1] 黄元智,金淑南,王锦 . 水利工程建设中土石坝技术的运用及质量管控研究 [J]. 江西建材,2018,(13):37+39.

[2] 郎佳生. 水利工程中碾压式土石坝的质量控制技术要点[J]. 民营科技,2016,(06):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