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素养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初探
田忠
巫山初级中学 重庆市巫山县 404700
摘要:良好的综合思维素养,有利于学生从系统、辩证的角度来理解和掌握初中地理知识。因此,如何科学开展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素养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已成为备受关注的课题之一。本文简要阐述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素养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的相关内容,包括突出学生主体、开展时空综合、关注区域特征、推进多元化教学,以期能在提高初中学生综合思维素养方面具备参考价值。
关键词:初中地理;综合思维素养;时空综合;区域特征;多元化教学
引言:
传统初中地理课堂,不利于学生形成综合思维,更难以针对综合思维素养进行合理培养。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初中地理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已将培养综合思维素养,作为重要教学目标,便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初中地理知识。由此可见,在开展初中地理教学时,重视培养综合思维素养是当前必须关注的内容。因此,研究此项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突出学生主体
教师想要实现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目标,应率先做好突出学生主体环节。具体方法为,以学生主体为核心,采取不同方法,调动学习能动性,便于在持续自主探究中,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以学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中的“自然环境”为例,由于该部分教学内容主要围绕亚洲的位置与范围,教师可采取设计问题链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例如,亚洲的名称从何而来?亚洲处于哪个半球位置?亚洲的经纬度位置大约是多少等。这种设计由浅入深问题的方法,能有效激发热情,并可以结合多种地理要素,帮助从不同角度理解地理知识,促使学生思维得到合理发展。也可开展合作学习活动,便于在相互交流中,互补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各自然要素间的关系,确保能从综合角度来分析地理知识。依旧以上述内容为例,可以教材为基础,提出多个学习任务,包括找出亚洲河流众多的原因、亚洲气候特点等。学生通过共同探究能发现,分析自然要素时,应与各要素有机结合起来。比如,亚洲的地形是河流众多的主要原因。亚洲的多类型气候与经纬度位置有关等[1]。
二、开展时空综合
在实际开展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许多地理事物和现象都是经过不断发展和演化而来。这种情况下,想要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必须要积极开展时空综合。具体方法为,从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出发,对地理知识进行细化与解剖。以学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中的“东南亚”为例,在讲解东南亚气候与农业生产时,可先从空间维度出发,明确东南亚地区的气候类型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其中,热带雨林气候分布于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分,热带季风气候则分布在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如果从时间维度来看,东南亚地区因气候类型不同,每年不同月份的降雨量存在较大差异。例如,热带雨林气候区的马来群岛,每月降水均在200mm以上,年降水量不低于2000mm,可知农作物能随时播种且一年内均有收获。热带季风气候区的中南半岛,每年6月至10月为雨季,适合播种农作物。11月至次年5月为旱季,属收获季节。
三、关注区域特征
区域特征既涵盖自然要素,又与人文要素密切相关。教师在设计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时,还应融入区域综合思维,也就是在剖析区域特征过程中,需从多方面角度出发,对自然、人文以及人地关系等要素进行解读,指出对区域特征形成产生的重要影响。以学习《撒哈拉以南非洲》为例,在针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发展状况的成因进行分析时,教师不仅要从自然要素着手,包括地形、海陆位置、气候条件等,还应与人文要素相结合,涵盖人口、资源和交通等。另外,人地关系问题,同样是必须考虑的方面。例如,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增长速度居各大洲之首,随之产生的问题,则是因长期落后的农业生产,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人口基数,引发严重粮食短缺。同时,人们为满足生存需要,还持续进行森林砍伐、草原过度放牧,促使土壤肥力降低,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趋于荒漠化。这种方法既有利于对地理教学内容,进行多角度观察与思考,又可在不断探究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提炼、融合不同观点或结论,能为形成综合思维素养创造必要条件。
四、推进多元化教学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素养,还可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实现。以学习《极地地区》为例,可采用情境教学的策略。具体方法为,以信息技术为媒介,借助计算机软件,制作一个能将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展现在同一视角的动画,并结合与纬度、海陆分布、代表性动物有关的图片。该方法不仅能让学生具备准确描述南极和北极地区位置、范围的能力,提高区域认知核心素养。还可通过针对性展现不同自然要素,促使地理知识具体化,助力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分析和对比,从而不断强化综合思维。也可利用思维导图达到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素养的目的。仍旧以上述内容为例,根据极地地区的特点,可先将“独特的自然环境”作为中心主题。然后,从自然要素角度出发,设置“位置与范围”、“地形”、“气候”三个主分支。最后,将“南极”与“北极”作为不同的次分支,以便对两个极地地区进行区分。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可利用系统化的结构,将初中地理教学内容完整展现出来,确保可以清晰梳理各自然要素间的联系,保证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得到进一步强化。或者,运用多个涵盖不同地理信息的地图。比如,展示南极与北极的经纬图、海陆位置图、资源分布图等,保证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在分析各地理要素分布规律期间得到有效锻炼[2]。
结论:
综上所述,积极培养综合思维素养,可让学生从更多角度分析初中地理知识,促使学习效率得到显著提升。所以,教师必须要正视培养综合思维素养的重要性。同时,还应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合理运用时空综合、区域综合、多元化教学等方法,确保可以在提高学习质量过程中,助力形成良好综合思维素养,便于加深对初中地理知识的认识,也能为实现学生全面成长的目标提供更多保障。
参考文献:
[1]周泽.初中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培养方案策略[J].文理导航,2025(1):37-39.
[2]徐士龙.基于综合思维素养培养的初中地理教学方法[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3,(02):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