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乡村群众文化传播模式转型
赵俊章
上口镇人民政府 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 262732
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各领域都发生了深刻变革,乡村群众文化传播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传统的乡村群众文化传播模式在信息传递速度、覆盖范围等方面存在一定局限,已难以适应数字时代的需求。研究数字时代乡村群众文化传播模式的转型,对于丰富乡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1 传统乡村群众文化传播模式概述
1.1 传统传播模式的特征
传统乡村群众文化传播主要依赖于线下的活动和人际交流。例如,乡村庙会、节日庆典等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人们在这些活动中通过表演、展示等形式传承和传播乡村文化[1]。人际传播也是重要方式,长辈向晚辈讲述民间故事、传授传统技艺等,使乡村文化在代际间得以延续。这种传播模式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亲近感,能够让村民近距离感受和参与文化活动。
1.2 传统传播模式的局限
首先,传播范围有限。传统的传播活动往往局限于乡村内部或周边地区,难以将乡村文化推广到更广泛的范围。其次,传播效率较低。信息的传递主要依靠面对面的交流,传播速度慢,且容易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再者,传播内容更新缓慢。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收集和更新机制,乡村文化传播内容往往较为陈旧,难以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2 数字时代对乡村群众文化传播的影响
2.1 带来的机遇
2.1.1 扩大传播范围
数字技术打破了地域限制,乡村群众文化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传播到全国各地甚至全球。例如,一些乡村的特色手工艺品、民俗文化通过短视频平台展示,吸引了大量城市居民的关注,提升了乡村文化的知名度。
2.1.2 提高传播效率
数字传播能够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村民可以及时获取最新的文化资讯。同时,文化活动的组织和宣传也更加便捷,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可以迅速召集村民参与[2]。
2.1.3 丰富传播形式
数字时代为乡村群众文化传播提供了多种形式,如音频、视频、虚拟现实等。这些形式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示乡村文化的魅力,增强村民的文化体验。例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让村民身临其境地感受乡村历史文化场景。
2.2 面临的挑战
2.2.1 数字基础设施不足
部分乡村地区网络覆盖不完善,设备陈旧,导致数字文化传播受到限制。一些村民无法顺畅地使用互联网获取文化信息,影响了文化传播的效果。
2.2.2 村民数字素养参差不齐
一些年长的村民对数字技术的接受和掌握程度较低,难以利用数字工具参与文化传播活动。这使得乡村群众文化传播在受众群体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2.3 文化内容质量有待提高
在数字传播过程中,一些乡村文化内容存在低俗化、同质化的问题,缺乏深度和内涵。这不仅影响了乡村文化的形象,也难以满足村民和外界对高质量文化的需求。
3 数字时代乡村群众文化传播模式转型策略
3.1 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
3.1.1 短视频平台
短视频平台具有传播速度快、受众广的特点,乡村可以通过制作有趣、有价值的短视频来展示乡村文化。例如,记录乡村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特色美食的制作过程等。
3.1.2 社交媒体平台
利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建立乡村文化传播社群,发布文化活动信息、文化故事等内容。加强与外界的互动交流,吸引更多人关注乡村文化。例如,邀请文化专家在社群中进行讲座和交流,提升乡村文化的影响力。
3.2 打造数字化文化产品
3.2.1 数字博物馆
建立乡村数字博物馆,将乡村的历史文物、民俗文化等进行数字化展示。
村民和外界游客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参观博物馆,了解乡村文化的发展历程。
例如,运用3D 建模技术对乡村古建筑进行复原展示,让观众有更直观的感受。
3.2.2 数字图书和有声读物
整理乡村的民间故事、传说等文化资源,制作成数字图书和有声读物。方便村民在闲暇时间阅读和收听,传承乡村文化。同时,也可以将这些资源分享到网络平台,扩大乡村文化的传播范围。
3.3 培养村民数字素养
3.3.1 开展培训活动
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组织针对村民的数字技术培训活动,教授他们如何使用互联网、社交媒体、数字设备等。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基本的操作技能、内容创作技巧等。例如,举办短视频制作培训班,提高村民的创作能力。
3.3.2 建立帮扶机制
鼓励年轻村民帮助年长村民学习数字技术,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同时,设立数字技术咨询点,为村民提供及时的技术支持和帮助。
3.4 加强文化内容创新
3.4.1 挖掘乡村文化内涵
深入挖掘乡村文化的独特内涵,结合时代需求进行创新。例如,将乡村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开发出具有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文化产品。
3.4.2 打造文化品牌
打造具有乡村特色的文化品牌,提高乡村文化的辨识度和竞争力。例如,以乡村的特色农产品为依托,打造农产品文化品牌,将文化元素融入到农产品的包装、宣传中。
4 案例分析:某乡村的数字文化传播实践
4.1 基本情况
某乡村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但传统传播模式下知名度较低。近年来,该乡村积极探索数字时代的文化传播模式转型。
4.2 具体做法
4.2.1 新媒体推广
利用短视频平台发布乡村的美景、美食、民俗活动等内容,吸引了大量粉丝关注。同时,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推广乡村的特色农产品,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4.2.2 数字化文化产品开发
建立了乡村数字博物馆,展示了乡村的历史文物和传统手工艺。开发了乡村文化主题的手机游戏,让游客在游戏中了解乡村文化。
4.2.3 村民数字素养提升
举办了多期数字技术培训班,提高了村民的数字技能。村民们积极参与文化传播活动,成为乡村文化的传播者。
4.3 效果评估
通过数字文化传播实践,该乡村的知名度大幅提高,游客数量显著增加。乡村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发展,村民的文化自信也得到了增强。同时,数字经济的发展也为乡村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5 数字时代乡村群众文化传播模式转型的保障措施
5.1 政策支持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乡村数字文化传播的投入。例如,提供资金支持用于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给予税收优惠鼓励企业参与乡村文化传播项目。
5.2 人才培养
加强乡村文化传播人才的培养,吸引专业人才投身乡村文化事业。可以通过设立奖学金、提供就业机会等方式,鼓励高校相关专业毕业生到乡村工作 [3]。
5.3 资金保障
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除了政府财政支持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文化传播。例如,通过众筹、投资等方式筹集资金,用于乡村文化项目的开发和推广。
结束语
数字时代为乡村群众文化传播模式转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通过利用新媒体平台、打造数字化文化产品、培养村民数字素养、加强文化内容创新等策略,能够推动乡村群众文化传播模式的有效转型。在转型过程中,需要政府、社会和村民共同努力,提供政策支持、人才培养和资金保障等。只有这样,才能让乡村群众文化在数字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促进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石珂 . 群众音乐文化传播对乡村振兴的助力研究 [J]. 大众文艺 ,2023,(13):16-18.
[2] 马绍闯 , 周宇 . 数字时代的群众文化传播媒介转型——论当代文化馆服务的转型升级 [J]. 大众文艺 ,2016,(01):25-26.
[3] 吴向胜 .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策略 [J]. 艺术家 ,2023,(06):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