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创业女性品牌形象的塑造与传播策略
陈佳琦 竺晟奕 吴豪杰通讯作者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传媒与法学院 宁波 315000
摘要:本文聚焦于农村创业女性品牌形象的塑造与传播策略,选取台州市18家“巾帼共富工坊”为实例进行深度剖析。通过对工坊品牌形象的构建流程、传播路径及成效进行科学评估,本文提炼出一套针对农村创业女性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品牌形象塑造与传播策略。研究表明,融合地方文化特色、注重产品品质、有效运用社交媒体、积极争取政府支持是打造和传播品牌形象的核心要素。本研究成果将为农村创业女性提供宝贵借鉴和具体实践指导,有助于她们在市场中树立鲜明的品牌形象,增强品牌竞争力,推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农村创业女性;品牌形象;传播策略;巾帼共富工坊
一、引言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化与推进,农村创业女性已日益成为驱动农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她们凭借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在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然而,尽管农村创业女性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和活力,但在品牌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方面,她们仍面临着资源匮乏、市场认知度不足等诸多挑战[1]。这些难题不仅限制了她们的市场竞争力,也阻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此背景下,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品牌形象塑造与传播策略,对于提升农村创业女性的市场地位、拓宽其产品销路、进而推动整个农村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2]。这不仅有助于农村创业女性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更能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台州市为我国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在推动农村创业和女性发展方面一直走在前列。近年来,台州市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巾帼共富工坊”的建设,旨在为农村女性提供创业就业的平台,促进女性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3]。截至目前,台州市建立的“巾帼共富工坊”涵盖了手工编织、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多个领域,吸引了众多农村女性参与其中。这些工坊不仅为农村女性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还通过技能培训、创业指导等方式,提升了她们的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成为农村女性创业的重要载体。
本文选取台州市的18家“巾帼共富工坊”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品牌形象塑造与传播策略的全面剖析与深入探讨,力求挖掘出一套可推广的成功经验,为广大农村创业女性在品牌形象的塑造与传播上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二、台州市“巾帼共富工坊”女性品牌形象建设现状
(一)利用社交媒体平台,拓宽传播渠道
在数字化时代,社交媒体已成为品牌传播的重要渠道。台州市“巾帼共富工坊”积极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布产品信息、活动预告等内容,吸引了大量粉丝关注和互动。同时,工坊还通过直播带货等创新方式,实现了线上线下的无缝对接和深度融合,进一步拓宽了品牌传播渠道,提升了品牌影响力。
(二)争取政府支持与合作,提升品牌知名度
政府在推动农村女性创业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台州市“巾帼共富工坊”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和合作,参与各类创业创新大赛、展览展示等活动,不仅展示了工坊的创新成果和品牌形象,还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此外,政府还通过资金扶持、政策引导等方式,为工坊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三)整合农村社区资源,实现精准传播
农村社区是台州市“巾帼共富工坊”的重要目标市场。工坊通过整合农村社区资源,开展各类宣传和推广活动,实现了精准传播和有效覆盖。例如,工坊与当地村委会合作,举办手工艺品展览、农产品品鉴会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村民的参与和关注。这些活动不仅提升了品牌在当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还促进了农村社区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
台州市“巾帼共富工坊”在品牌形象塑造与传播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这些工坊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创新和完善品牌形象塑造与传播策略,为更多农村女性提供创业创新的机遇和平台,共同推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三、“巾帼共富工坊”女性品牌形象建设存在问题
尽管台州市一些“巾帼共富工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部分工坊在女性品牌形象建设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在品牌特色打造方面,部分工坊对地方文化挖掘不足。许多工坊未能充分认识到当地产业特色和文化底蕴的价值,只是简单跟风市场上热门的产品类型,缺乏对传统手工艺、民俗风情等独特元素的提炼。例如一些工坊没有深入挖掘当地特色物产与文化的关联,导致产品千篇一律,缺乏鲜明辨识度。像在某些盛产特色农产品的地区,工坊仅仅将农产品简单包装售卖,没有融入当地种植文化、传统加工技艺等元素,无法打造出别具一格的品牌特色[4]。
产品质量把控与创新能力不足。部分工坊质量管控理念淡薄,没有建立完善的全流程质量管理体系。在原材料采购上,可能因贪图便宜而选择质量不佳的材料;生产加工过程中,缺乏标准化操作流程和严格监督,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在产品创新研发方面,也未能紧密围绕市场需求。一些工坊多年来产品样式和功能几乎没有变化,忽视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难以在市场中立足。
品牌故事传播意识薄弱。不少农村创业女性没有意识到品牌故事的重要性,没有深入挖掘工坊创业历程、匠人精神等素材。即使有一些故事,也缺乏有效的传播手段,仅靠简单的文字介绍,没有通过多元化形式如视频、图片等进行全方位传播[5]。这使得消费者难以深入了解品牌内涵,无法与品牌建立深厚情感联系。
新兴传播渠道运用不充分。虽然处于新媒体时代,但部分工坊对社交媒体等新兴渠道的利用程度较低。有的工坊没有建立官方社交媒体账号,有的即使建立了账号,也很少更新内容,无法吸引粉丝关注。在与网红、博主合作方面,存在沟通不畅、合作方式单一等问题,无法充分发挥新兴传播渠道的作用来拓展品牌传播范围。
对政策支持把握不足。许多农村创业女性对政府发布的创业扶持政策关注度不够,没有及时了解申报项目资金的流程和要求,错过获取资金支持的机会。同时,参与创业培训、创业创新大赛、产品展览展销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不仅失去展示产品和品牌形象的机会,也无法学习先进经验,拓展市场渠道。
社区资源整合不到位。工坊与当地社区、学校等合作不够紧密,很少组织线下体验活动和开展公益项目。在市场分析方面,缺乏深入调研,没有根据目标市场特点制定针对性传播策略。例如在针对城市消费者时,没有充分考虑城市居民对乡村文化的好奇和体验需求,未能有效开展乡村体验游等活动来传播品牌。
综上所述,台州市“巾帼共富工坊”在女性品牌形象建设进程中也暴露出多维度的问题,这些问题相互交织,制约着台州市“巾帼共富工坊”的进一步发展。为推动农村女性创业、助力乡村振兴,必须高度重视并尽快解决这些问题,通过针对性举措提升品牌建设水平,实现浙江省“巾帼共富工坊”的高质量发展。
四、“巾帼共富工坊”女性品牌形象塑造策略
台州市部分“巾帼共富工坊”以女性创业者为主体,巧妙融合当地产业特色,业务范畴广泛覆盖手工艺品制作、农产品深加工等多元领域。这一模式不仅切实解决了农村女性的就业难题,还为她们搭建起实现梦想的创业平台,有力推动农村女性参与经济发展。截至2025年初,台州市已成功建成数十家“巾帼共富工坊”,其中18家工坊凭借其卓越的运营成效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在农村创业领域脱颖而出,为其他农村创业项目提供了宝贵经验与成功范式。
(一)挖掘地方文化,打造特色品牌
品牌形象是工坊的核心标识,农村创业女性应深入挖掘当地产业特色和文化底蕴,将传统文化元素巧妙融入现代创业理念。通过提炼地方独特元素,如传统手工艺、民俗风情、特色物产等,打造具有鲜明辨识度的品牌形象。以临海市东塍镇初心“巾帼共富工坊”为例,依托当地彩灯文化资源,将彩灯制作技艺与传统文化深度结合,不仅开展彩灯制作技能培训,还定期举办彩灯文化展览,让消费者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品牌独特魅力,形成别具一格的品牌特色。
(二)严控产品质量,树立品牌形象
产品质量是品牌的生命线。工坊要树立严格的质量管控理念,建立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到成品检验的全流程质量管理体系。引入先进的生产标准和质量检测手段,确保每一件产品都符合行业高标准。同时,注重产品创新研发,紧密围绕市场需求,不断推出新颖优质的产品。路桥区蓬街镇小伍份村红旗粮仓“巾帼共富工坊”引入非遗工作室,传授传统手作技艺,提升村民技能,凭借优质新颖的产品赢得市场认可,树立了良好品牌形象。
(三)讲述品牌故事,增强情感共鸣
品牌故事是连接消费者与品牌的情感纽带,通过讲述品牌背后的故事,增强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情感联系[6]。农村创业女性可挖掘工坊创业历程、匠人精神等素材,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元化形式进行传播,让消费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品牌、认同品牌。玉环市坎门街道“渔家女”巾帼共富工坊打造“红渔女”品牌,讲述渔嫂们通过工坊实现共同富裕的励志故事,激发消费者情感共鸣和认同感,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借助新兴渠道,扩大品牌影响
在新媒体时代,积极利用社交媒体等新兴传播渠道扩大品牌影响力至关重要。工坊应建立官方社交媒体账号,定期发布产品信息、制作过程、活动预告等内容,吸引粉丝关注。同时,她们还可以与网红、博主合作,通过直播带货、产品推广等方式,拓展品牌传播范围。利用短视频平台展示产品特色和制作工艺,增加品牌曝光度。
(五)争取政策支持,参与创业活动
政府出台的创业扶持政策为工坊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农村创业女性要密切关注政府发布的创业扶持政策动态,积极申报项目资金,参加创业培训等活动,提升自身创业能力。此外,她们还可以参与各类创业创新大赛、产品展览展销活动,展示自己的产品和品牌形象,提升品牌知名度,学习先进经验,拓展市场渠道[7]。
(六)整合社区资源,精准传播品牌
农村社区资源丰富,工坊应加强与当地社区、学校等合作,组织线下体验活动、开展公益项目,增强与当地居民互动联系。同时,她们还可以深入分析目标市场特点,制定针对性传播策略,提高品牌在目标市场的认知度和美誉度。如针对城市消费者开展乡村体验游,让其亲身感受工坊产品的制作过程和文化内涵。
通过以上多维度的发展对策,“巾帼共富工坊” 能够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在促进农村女性创业就业、推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未来,各工坊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策略,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发展之路。
五、结语
通过对台州市18家“巾帼共富工坊”展开深入调研与精细剖析,研究发现这些工坊在品牌形象塑造与传播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品牌形象塑造维度,工坊们展现出了清准的品牌定位、鲜明的个性特征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工坊深度挖掘地方特色,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巧妙融合,打造出了独具魅力的品牌形象。同时,工坊们注重产品质量管控,确保每一件产品都承载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从而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赞誉。
从市场反馈来看,台州市“巾帼共富工坊”的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均得到了显著提升。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并购买工坊产品,其产品不仅在本地市场上站稳脚跟,还逐渐拓展至全国乃至国际市场。这不仅为工坊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为当地产业发展与升级注入了新动能。
参考文献:
[1]刘姿含.家庭创业经历与农村女性创业研究[D].上海财经大学,2023.DOI:10.27296/d.cnki.gshcu.2023.001775.
[2]李亚菊.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女性就业创业路径探索[J].中国就业,2024,(04):48-50.DOI:10.16622/j.cnki.11-3709/d.2024.04.015.
作者简介:陈佳琦,女,本科,新闻传播专业;竺晟奕,女,本科,新闻传播专业
通讯作者:吴豪杰,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文艺理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