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蚌埠特色农产品视觉识别设计的文化融合与创新应用

作者

王莹 陈可欣 王馨冉 赵义可 杨孜玟 尤立梅 孙海霞

蚌埠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 安徽蚌埠 233000

引言

蚌埠是中国南北分界线上的城市,淮河穿城而过,历史文化悠久,是安徽省重要的农业城市,拥有丰富的特色农产品资源和独特的地域文化。此项目探讨如何将蚌埠地域文化元素用现代风格融入特色农产品视觉识别设计中,运用文献资料分析、实例研究以及实地考察等方法,以文化融合与创新的方式为蚌埠特色农产品进行视觉识别设计,从而促进蚌埠文旅融合创新发展。

一、蚌埠“特色农产品”现状研究

蚌埠市地处淮河流域,有着悠久的农耕文化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这里盛产白莲坡贡米、怀远石榴、固镇黑花生、五河螃蟹、天河鱼、淡水珍珠等农作物及农副水产品。其中,怀远石榴、五河螃蟹等特色农产品更是享誉全国。这些特色农产品不仅品质优良,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蚌埠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

目前,根据实地调查发现,尽管蚌埠特色农产品在品质上具有优势,但这些农产品在品牌建设和视觉识别方面仍存在很大的不足。许多产品的包装设计缺乏地域特色,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同时,大部分农产品品牌形象不统一,视觉识别系统不完善,影响了产品的整体形象和辨识度。这些问题制约了蚌埠特色农产品的进一步发展,也影响了其文化价值的传播和传承。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农产品品牌化成为提升附加值的关键路径。消费者也从“功能消费”逐渐转向“情感消费”,地域文化成为差异化竞争核心。

二、蚌埠“特色农产品”的文化赋能

蚌埠历史文化悠久,将农产品品质与文化价值深度融合,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路径,将农产品嵌入文化体验场景,把地域文化基因与现代农业产业链深度融合。作为淮河文化的重要构成,构建“文化符号—品牌IP—消费情境”的农产品增值模式,推动农产品从传统生产向文化消费转型。

首先,将文化符号赋能于农产品作为基础,将蚌埠的特色农产品与丰富的历史文化、深厚的民俗传统以及经典的传说故事紧密相连。其次,品牌 IP 的打造与传播是文化赋能的核心,通过地理标志认证,举办特色农产品评选与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将农产品升级为文化消费符号。最后,营造消费情境的沉浸式体验是将文化变现的关键,通过“农文旅”融合,带动农旅深度融合,给予文化经济价值。

三、文化符号设计元素的提取

蚌埠的文化符号设计元素提取,是立足于“淮河文化”、“大禹文化”的特色文化为基础,结合自然景观、历史记忆、民俗艺术与物产特色,形成兼具识别性与传播力的视觉语言。

蚌埠既有禹会遗址、汤和墓、双墩遗址、垓下遗址等历史遗迹,又有南北分界线、望淮塔、龙子湖风景区等城市新地标。在文化符号的设计过程中,需跳出“具象复刻”思维,通过解构、抽象与重组等手法,让传统元素在当代设计中焕发新生,最终形成属于蚌埠特有的视觉 IP. 。

本项目以提取特色文化符号,设计蚌埠“农产品”特色 IP 形象为目的,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农产品进行文创产品、包装视觉的设计,通过文献研究构建理论基础,理论与实例相结合方法以及实地考察的形式,对蚌埠城市文化进行分析、梳理,提取特色文化符号。

四、视觉设计思路

本项目采用平面设计等形式把具有蚌埠城市风貌与特色农产品结合,用艺术的手法生动地展现,将设计的图样运用至产品包装或直接设计成为文创产品,使人们更为直观、直接地了解蚌埠特色农产品和传播蚌埠文化。

以作品《花开珠城系列》为例,分别提取蚌埠地标建与农产品和蚌埠文化元素进行设计。《花开珠城系列之一》(图 1)中将固镇梨花与珍珠女雕像结合设计成扇形图案样式,从视觉上能直接反映出特色农产产业,也体现出蚌埠地名与文化都与珍珠密不可分。《花开珠城系列之二》(图 2)中是通过设计出石榴花的优美造型和望淮塔的壮阔为形象内容的文创图式,含蓄典雅而又不失目的,不仅体现城市精神也呼应蚌埠“淮畔明珠”的城市定位,将其与蚌埠特产石榴相结合,起到传播城市精神和宣传特色农产的作用,更是农旅结合的体现。

图1《花开珠城系列之一》 图2《花开珠城系列之二》五、“特色农产品”视觉设计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

视觉设计的终极目标是将农产品嵌入多元消费场景,将特色农产品从“土特产”向“文化消费品”转型,视觉设计作为连接农业资源与消费市场的桥梁,通过视觉设计,赋予农产品情感价值与传播势能,成为乡村振兴与地域文化输出的重要载体。

在设计初期,构思了各种各样的文创载体来传达蚌埠的文化,在考虑市场需求的前提下,从观众和游客的角度来考虑如何使设计作品在文创产品中得到实际应用。

如作品《花开珠城系列》在应用与特色农产品的包装设中,扇形设计与蚌壳结合,视觉向体验延伸,可作为珍珠产品、怀远石榴、五河蟹礼、固镇花生等包装。形似蚌壳的包装盒,内盒附赠“河蚌姑娘”、“禹会诸侯”、“候人兮猗”、“霸王别姬”的传说故事或“双墩文化”、“南北分界”、“花鼓灯”等非遗文化卡片,消费者开启包装时仿佛打开了源远流长淮河文化故事,诉说蚌埠厚重深邃的历史文化。为农产品打造了独特的视觉识别标志,强调其特色化的品牌形象 IP,实现了从“文化符号”到“品牌 IP”再到“消费情境”的农产品价值提升与创新模式构建。

总结

本项目通过对蚌埠特色农产品视觉识别设计的文化融合与创新应用进行深入探讨,总结出“文化符号—品牌IP—消费情境”的农产品增值创新模式。蚌埠地域文化元素融入特色农产品视觉识别设计,能够有效提升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市场竞争力。设计的应用能够为蚌埠特色农产品注入新的活力。视觉识别设计不仅能够促进产品销售,还能推动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未来农产品视觉设计将突破二维平面,向多维感官体验进化,向文化共情方向发展。让设计与农产品结合,最终在文旅消费、乡村振兴中实现价值转化,成为乡村振兴与文化输出的重要载体。

参考文献

[1] 陈志全 , 胡月英 . 蚌埠市农产品品牌建设路径研究 [J].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8.

[2] 赵启玥. 蚌埠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D]. 安徽农业大学,2016.

[3] 蒋慧洁. 安徽花鼓灯的符号学解读[D].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8.

[4] 付佳洁 , 张德林 , 张鹏 , 张海瑜 . 视觉识别系统在乡村振兴规划中的应用 [J]. 农业工程 ,2024.

[5] 唐桦. 中国花鼓灯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 [D]. 安徽工程大学,2018.

[6] 王玉珏 . 视觉传达艺术元素在农产品文创设计中的应用——评《文创设计》[J] 热带作物学报 .2021.

[7] 胡晓云 . 中国农业品牌论 [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21.

基 金 项 目:2024 年 安 徽 省 大 学 生 创 新 创 业 训 练 计 划 项 目(S202411305125)。

作者简介:王莹(2003-),女,安徽省蚌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