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数学教学中高阶思维培养策略

作者

段云

扬州市江都区华君外国语学校 225200

摘要:初中数学教学中高阶思维培养,教师需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提供给学生充足的空间与时间,让其主动参与至课堂学习,以激发其理解与探究数学问题的思维兴趣,并促进其高阶思维的良好发展。鉴于此,本文主要对初中数学教学中高阶思维培养策略进行探讨,以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阶思维;培养策略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信息的爆炸式增长,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重要性日益凸显。而初中数学作为数学教育的关键阶段,不仅承载着传授基础知识的任务,更肩负着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重任。高阶思维,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等,是学生未来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素养。因此,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成为了当前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设计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主动探索解决方案

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设计开放性问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案[1]。因此,数学教师应注重问题的现实性和情境性,使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点紧密结合。

以“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为例,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设你是一位建筑师,怎样才能够准确的运用平面图形的方式来体现建筑物的立体结构?为什么?请画出你的设计草图,并解释你的作图方法。”这个问题不仅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平面图形体现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还要求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践中。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尝试、修正,从而培养高阶思维。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设计的问题应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挑战性,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求知欲。在“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章节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由易到难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索。如从简单的“请列举出你熟悉的几种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并描述它们的特征”开始,逐步过渡到“请尝试用三视图的方式描述立体图形”。这样的问题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挑战精神,促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提升高阶思维能力。

二、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初中数学教学中高阶思维培养培养中,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不仅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和创新思维,而且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促进知识的内化与迁移,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的提升以及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2]。

以“图形的运动”为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动画软件等,创设一个生动直观的图形旋转情境。在引入“图形的旋转”概念时,教师可以制作一个包含多种图形的旋转动画,如风扇叶片的旋转、钟表的指针转动、甚至是宇宙中天体的自转等。这些生动有趣的动画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让他们从直观上感受到图形旋转的动态美,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动画中的共同特征,如旋转中心、旋转角度、旋转方向等,鼓励他们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旋转的过程,从而初步形成对图形旋转的感性认识。不仅如此,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图形旋转的性质,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实践操作活动。如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硬纸板剪成的几何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旋转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旋转前后图形的变化,如位置、形状、大小等,并鼓励他们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旋转拼图游戏,让学生根据给定的旋转角度和方向,将分散的图形碎片拼合成一个完整的图形。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让他们在实践中加深对图形旋转性质的理解,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注重夯实基础知识,促进高阶思维的发展

初中数学教学中高阶思维的培养,注重夯实基础知识,不仅是教育过程中的一项基本要求,更是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关键所在[3]。因此,数学教师在具体教学时,需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为学生提供认知的起点,搭建思维框架,以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培养其自主学习的习惯,从而使学生实现高效学习。

以“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为例,在引入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抛物线的运动轨迹、喷泉的水流形状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二次函数的存在和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步理解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对称轴等基本概念,通过反复练习和巩固,确保这些基础知识在学生心中根深蒂固。同时,为了加深学生对二次函数图象和性质的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制不同系数的二次函数图象,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系数变化对图象形状的影响。并且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实验验证等方式,自主探索和发现二次函数的性质。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还能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逐步构建起对二次函数图象和性质的深刻认识。在夯实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二次函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逻辑推理题,如“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某两点,求该函数的解析式”“根据二次函数的图象,判断其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和对称轴”等,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学会运用已知条件进行逻辑推理,逐步推导出未知信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学中高阶思维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进行全面创新。因此,教师可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注重夯实基础知识,为学生的高阶思维培养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因此,数学教师需深化数学教学改革,将高阶思维的培养贯穿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杜景林.初中物理教学中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美眉,2024(5):0139-0141

[2]张红真.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4(20):53-55

[3]郝文娟.小学数学教学中高阶思维能力培养路径[J].天津教育,2024(3):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