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职学生主动健康培养路径研究

作者

任晓峰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 25300

【摘要】主动健康理念的提出为学校体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本研究以山东省某中等职业学院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调查分析了中职学生的体质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中职学生主动健康培养的有效路径。研究表明:中职学生体质健康总体水平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心肺功能、力量素质等方面;影响中职学生主动健康的主要因素包括运动意识、时间安排、场地设施等;提出了以课堂教学为主导、课外活动为补充、科技手段为辅助的主动健康培养路径。

【关键词】中职学生;主动健康;培养路径;体育教育

1 研究背景

在全球健康理念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创造性地提出了"主动健康"的理念,从被动应对疾病转向主动预防和健康管理。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体现了国家对全民健康的高度重视。如何将主动健康理念有效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成为当前体育卫生工作的重要课题。

中等职业教育承担着为社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近年来,《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等政策文件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然而,当前中职学生的健康状况并不乐观。据教育部2022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中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整体素质水平不高,二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三是部分指标呈下降趋势。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主动健康理念的提出为推进全民健康提供了新的思路。主动健康强调个体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健康促进活动,而不是被动地等待问题出现后再进行治疗。中职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其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未来职业发展和生活质量。然而,当前中职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健康意识和行为,是体育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与实施过程

本研究以山东省某中等职业学院为研究基地,选取2022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该校是一所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院,开设有机械制造、电子商务、学前教育等12个专业,在校生规模3000余人,具有较强的代表性。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如下:

(1)选取2023级共15个教学班,涉及6个专业方向

(2)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78份,有效率为95.6%

(3) 男生263人(55.0%),女生215人(45.0%)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平台,查阅近五年来关于主动健康、中职学生体质健康等相关文献,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2.2 问卷调查法

设计《中职学生体质健康与运动行为调查问卷》,包含基本信息、体质健康状况、运动行为、主动健康认知等维度。问卷信效度检验结果如下:

2.2.3 访谈法

对10名体育教师和30名学生进行半结构化访谈,了解体育教学现状和学生运动需求。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中职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

3.1.1 形态发育水平分析

通过对学生身高、体重、BMI等指标的测量分析发现,学生的形态发育总体处于正常水平。但存在以下问题:体重超标率达到12.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8%);BMI指数异常的学生占比15.3%,其中偏瘦占4.6%,超重占8.2%,肥胖占2.5%;男女生发育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女生体重超标比例(14.2%)高于男生(11.3%)。

3.1.2 身体素质状况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中职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各项目的及格以上比例在85%左右,但优秀率普遍偏低。其中心肺耐力项目(1000米/800米)的不及格率最高,达到15.7%,反映出学生的心肺功能有待提高。

3.2 中职学生主动健康影响因素的多层次分析

3.2.1 学生个体层面的制约因素

(1)健康认知维度

研究发现,当前中职生在主动健康认知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数据显示,63.5%的受访者对健康管理理念缺乏基本了解,45.7%的学生存在"无病即健康"的认识偏差。值得注意的是,超过半数(52.3%)的学生在运动能力自信心方面表现出明显不足,这种心理障碍直接影响了其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2)日常管理维度

调研数据反映,中职生在时间调配方面面临显著挑战。学生每日课业学习时长普遍超过10小时,这种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严重压缩了体育活动空间。调查中发现,38.6%的学生作息规律性较差,且仅有四分之一左右(25.4%)的学生能够对运动时间做出合理规划,体现出自我管理能力的欠缺。

(3)体育素养维度

数据分析表明,中职生体育技能呈现"基础广泛、深度不足"的特征。虽然65.3%的学生掌握了基本运动项目,但深入调研发现,在科学运动方法的掌握上仍有明显短板。仅18.7%的学生具备科学运动规划能力,且普遍缺乏运动伤害预防意识,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体育活动的质量提升。

3.2.2 学校支持体系的现状分析

(1)硬件保障情况

学校体育设施存在数量不足、类型单一的问题。场地人均面积仅1.8平方米,与国家规定标准差距较大。室内场馆数量有限,在恶劣天气条件下难以满足全校师生的运动需求。此外,现有场地开放时段(16:00-18:00)与学生实训时间(16:30-18:30)存在重叠,影响了场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2)体育管理机制

现行管理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体育活动评价体系尚未形成,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课外活动内容相对单调,难以激发学生参与热情;专业指导资源不足,无法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指导和安全保障。

3.2.3 社会环境因素探析

(1)家庭支持层面

研究显示,家庭在学生体育发展中的支持力度有待加强。仅23.5%的家庭保持规律运动习惯,这一数据反映出家庭体育氛围的薄弱。通过深度访谈了解到,大多数家长将专业技能和文化课成绩作为关注重点,对体育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2)多因素综合探讨

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健康意识培养和时间分配管理是最具影响力的因素,超过七成的学生将这两项因素列为主要制约因素。这一发现为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提供了重要依据。

本研究通过对上述多层面因素的剖析,揭示了中职生主动健康发展的复杂性和系统性,为后续提出有效的干预策略奠定了基础。这些因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彼此关联,需要采取整体性思维,构建多维度的解决方案。

4 中职学生主动健康培养的系统化路径设计

4.1构建主动健康教育体系

4.1.1 完善制度保障

制定《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实施方案》:建立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 每月定期召开体育工作专题会议,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制定学期、学年工作计划,明确时间节点和责任人

落实"一岗双责"责任制:将体育工作纳入学校年度考核体系;体育教师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负责课外活动指导;班主任协助开展早操、课间操等日常体育活动

建立经费保障机制:每年按生均200元标准列支体育专项经费;设立体育器材更新维护专项资金;制定经费使用监督管理办法

参考文献

[1] 李祥臣,俞梦孙.主动健康:从理念到模式[J].体育科学,2020,40(2):83-89.

[2] 董传升.走向主动健康:后疫情时代健康中国行动的体育方案探索[J].体育科学,2021,41(5):25-33.

任晓峰,男,汉族,1981年12月7日生,籍贯:山东省德州市, 讲师,体育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