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英语跨学科项目化作业的设计与评价实践

作者

蒋怡静

武进区洛阳中心小学

摘要:本文聚焦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项目化教学融合问题,通过分析现阶段教学实践现状,发现存在技术应用不深入、教师专业能力欠缺、资源整合不充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构建多元化教学平台、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师资培训等实施策略,同时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完善形成性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信息技术与项目化教学有机结合能有效提升小学英语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基础教育改革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英语;项目化教学

引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背景下,教育教学模式正经历深刻变革。项目化教学作为一种注重实践、强调探究、突出学生主体性教学方法,与信息技术融合后呈现出广阔应用前景。本文聚焦信息技术支持下小学英语项目化教学实践,分析现状问题,探索实施策略,构建评价机制,旨在促进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提升,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与综合素养,为推动教育信息化与课程改革深度融合提供参考。

一、信息技术支持下小学英语项目化教学的现状分析

当前信息技术支持下小学英语项目化教学实践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面临诸多问题,其一信息技术应用深度不够,停留于工具层面,许多学校仅将其作为展示工具或资料查询渠道,未能发挥技术优势促进项目化学习。其二教师信息素养参差不齐,部分教师缺乏必要技术能力,无法熟练运用各类教育软件与平台,导致项目设计与实施流于形式。其三教学资源整合不充分,优质数字资源缺乏,现有资源与项目化教学需求匹配度低,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教师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过分注重结果评价而忽视过程评价,难以全面客观反映学生学习成果。另外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硬件配置不足,网络环境不稳定制约教学活动开展。同时家校协同机制缺乏,家长参与度低难以形成育人合力。最终缺乏系统性规划与顶层设计,项目化教学活动零散连贯性不强,难以形成长效机制。

二、信息技术整合于小学英语项目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构建多元化教学平台成为首要任务,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建立包含微课、动画、游戏等元素英语学习平台,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创新教学模式则推行混合式学习,结合翻转课堂理念,让学生课前通过平台预习知识,课堂中开展项目活动,课后进行拓展练习形成完整学习闭环。强化教师培训环节显得尤为重要,通过集体备课、教研活动、专题培训等方式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与项目设计能力。丰富项目内容时应结合学生兴趣与生活实际,设计真实情境任务激发学习兴趣。优化技术支持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配备必要硬件设备,提供稳定网络环境。加强家校合作机制建设,邀请家长参与项目活动,形成教育合力。建立资源共享平台,促进优质资源流通与应用。注重跨学科融合,打破学科壁垒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构建学习共同体,创设互助学习环境促进协作探究。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个性化学习指导,满足差异化需求。

以译林版五年级上册Unit 4 Hobbies为例,教师设计爱好大调查项目,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支持项目实施全过程。课前教师通过班级学习平台推送预习微视频,介绍常见爱好英文表达与简单问答结构,学生完成线上预习任务。课堂伊始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调查方案,确定调查问题What's your hobby?及可能回答。学生使用平板电脑设计电子调查问卷,借助班级交流平台收集同学爱好数据。各小组运用信息处理软件对收集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制作图表展示调查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借助多媒体制作工具,创建包含文字、图片、音频等元素爱好主题电子海报或短视频。学生利用班级云平台展示作品,进行线上互评与交流。课后教师鼓励学生通过学校网络平台采访其他班级同学或家长爱好,扩大调查范围,形成更全面调查报告。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信息技术融入小学英语项目化教学的评价机制

建立多元评价主体成为首要任务,打破教师唯一评价者局面,引入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价等多方参与机制,全面客观反映学习成效。完善形成性评价体系则强调过程性,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记录学生学习全过程,关注任务完成情况、参与度、创新性等方面,注重学生成长轨迹。构建智能数据分析系统能够利用技术手段深入分析学习轨迹,精准把握每位学生学习状态,为个性化指导提供科学依据。设计层次性评价标准则针对不同能力水平学生制定相应评价指标,实现差异化评价避免简单划一。即时反馈机制借助信息平台及时向学生传递学习情况,指出问题所在,提供改进建议促进持续进步。创新评价呈现形式则运用电子档案袋、微视频展示、在线测评等多种方式呈现学习成果,激发学习热情。情感态度评价则关注非智力因素发展,将学习兴趣、合作精神、问题解决能力等纳入评价视野,促进全面发展。评价结果应用机制则强调评价结果反哺教学,引导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实现评教互促。

以译林版六年级上册Unit 5 Signs教学为例,教师设计校园标识设计师项目并构建完整评价体系。项目启动前教师通过智能教学平台发布任务清单与评价指标,明确项目各阶段评价要点与标准。学生分组调查校园现有标识,利用平板电脑拍摄记录,上传至班级云平台形成电子档案。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标识作用并学习相关英语表达。各小组根据校园实际需求设计新标识,制作包含英文提示与图案电子版标识。制作过程中学习平台自动记录各组成员参与度、贡献度等数据,为过程评价提供依据。作品完成后通过班级互评系统进行线上投票与评价,系统自动生成评分报告。教师组织专家评审,邀请美术教师与校园管理人员参与评价,提供专业意见。最终各组将优化后标识制作成实体模型,并制作多媒体介绍视频,解释标识含义与使用场景。项目全程通过学习平台记录学生活动轨迹,自动生成电子成长档案,综合展示知识掌握、语言运用、创新设计、团队协作等多方面表现。

结论:本文通过构建多元教学平台、创新教学模式、强化教师培训、丰富项目内容等策略能有效推进信息技术与项目化教学融合。同时建立多元评价主体、完善形成性评价、构建数据分析系统等评价机制对保障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信息技术与项目化教学深度融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促进英语核心素养形成。未来应进一步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项目化教学长效机制,为基础教育改革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王进芹.小学英语项目化教学探索[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3,(Z1):75-76.

[2]骆小维.英语项目化教学设计浅谈[J].小学教学参考,2020,(30):48-49.

[3]李丽华.浅探小学英语项目化学习实施途径[J].新教育,2020,(26):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