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跨学科学习的教书育人

作者

江玲

襄阳市第一实验小学

午饭时收到信息“下午两节课,来听我上课吧!”

这是湖北名师李先军校长发给我的邀请。手机差点儿从手中滑脱,激动的,紧张的。高中化学?我听得懂吗?93年初中毕业便没有与任何相关的化学名词打过交道,至今30年。那一定是演说家对着尚未学会开口讲话的婴儿,外行看热闹都不算的吧。

可我依然想去。对李校长的仰慕已久,李校长的课真的像传说的那么神?究竟有多好?我们的差距在哪里?

初中毕业原本被保送上高中的我,阴差阳错上了师范,如果我上高中会怎样?

女儿终于考上四中,三年里多想四中开展哪怕一次开放课堂,让我有机会见识一下高中老师的风采,亲临一下四中学生的氛围,遗憾的是一次也没有。

今天得到襄阳四中李校长的亲自邀请,一并圆了我多年以来的好几个梦想,就算听天书,我也想去啊。

心情很激动,但还是晚了几分钟。抵达的时候,李校长已经在上课了。按照约定,更是循着声音,很容易找到李校长。李校长的声音,穿透力很强,教室不远的走廊上也听得清楚,那么温和、坚定、清晰,真的是太中听了。光听李校长上课的声音,就已经是一种莫大的享受了!

孩子们太专注了。走廊上高跟鞋滴答的声音,此刻显得格外刺耳,我恨不能提着鞋光着脚。不过我多虑了,没有一个孩子望向走廊,李校长上课的魔力真大啊!

我坐在了教室的最后排。李校长讲的硫、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大概就是的吧:我进教室的时候,李校长刚刚结束上学期的复习过渡,开始新课板书。原来,这是李校长跟分科后的新班级的第一堂课。

关于硫的知识,我竟然也听明白并记住了一二:硫不溶于水,易溶于二硫化碳;蛇不喜欢硫磺的味道;硫磺常用于制作肥皂,治疗皮肤病;硫偏亲汞;二氧化硫具有暂时的漂白性,防腐可用于干果保存;双氧水可美白;最好不要在家自制葡萄酒,杀菌程序不过关。

还有我想听懂却怎么也记不住的化学方程式,李校长带着学生娴熟地写了一个又一个方程式,写了擦,擦了写,写了变换,而且不停变换……对于小儿科的我确实太高深莫测了哈,不过我虽有些眼花缭乱,却也因为李校长与学生的你呼我应配合默契而饶有兴致。我的听课笔记上竟然不知不觉记下了七个元素符号十多个化学方程式呢!

其实我也不算完全的门外汉,只是不会高中化学,因为至少我是一个热爱教育也懂点儿教育的教育人。

李校长的课最吸引我的并不在于他渊博的化学知识,而是他干净的语言,通俗幽默地表达和巧妙的构思。

两节课,近100分钟,我没听到一句废话。老师干净的语言,是习惯,是功底,更是课堂高效的前提,是我们每个人特别是教育工作者都喜欢和期望的。

李校长讲化学,不只讲化学。他把化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让学生有真体会。

讲硫的性质的时候,李校长问“我们要了解硫的什么呢?”,他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说“我们把硫当作一个人,你想了解一个人应该了解他的什么”——“性别、身高、体重、爱好”,从而引出硫的“物性、化性、用途、制备、结构、保存”等。在这需要了解的6项里,李校长三言两语就排除了三项“制备太专业,我们暂时用不上;结构我们已经了如指掌,课前就首先回顾了硫的前后左右的邻居,知己知彼;保存就不用了,又不像真金白银一样宝贵需要存放在保险柜”……听着轻描淡写却让学生心服口服。

在讲硫的物化性质和用途的时候,李校长没看书,也不让学生看书。他说“你们能在书上看得懂的学得会的,我不讲;我就讲一讲你们可能不知道的和书上没有的但考试又会考的,当然也是我们必须掌握的重要的东西。”李校长讲得细致,学生听得认真,原谅知识贫乏的我,只能从他们的神情举止互动中得到如此结论。

印象深刻的还有“愚人金”,我是第一次听说,但再也不会忘记。“如果有一天你们在街上看见李先军在卖黄金,那一定是愚人金,因为真金子李先军卖不起……”学生笑了,我也笑了,我们在笑声中记住了愚人金的性质。

化学课当然少不了实验,李校长做“浓硫酸与蔗糖反应”实验的时候,整个课堂时而寂寂无声时而翻江倒海,在李老师幽默的讲解与熟练的演示里,学生与我,仿佛在看一部惊心动魄的电影,不,仿佛我们自己就是演员。

写到这儿,我又突然想起李校长讲的“一只老鼠的实验”,我想再听一遍,因为我想知道李校长是怎么利用老鼠利用他的化学知识带着他的班级,神不知鬼不觉地“歼灭”他的隔壁的隔壁班的……学生乐得哈哈大笑。此刻的李校长,静静地温柔地看着大家:“所以,我们学化学的,一定要有良知,切不可昧着良心做人做事。我们学到的化学知识可用于服务我们的生活,绝不可害己害人!”

好的语言,好的功底,好的方法,好的智慧,好的氛围,好的效果,是好的课堂;而加上好的人品,才是好的老师。谢谢好的李先军校长,让我有幸走进高中校园,体验高中课堂,感受名师风范,近距离向李校长学习,圆作为教育人的我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