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家庭自测血压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作者

彭坤

上海市崇明区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2157

【摘要】目的:探究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家庭自测血压的实际价值。方法:纳入98例社区高血压患者作为样本研究,时间2022年10月-2024年10月,通过随机法将9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社区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家庭自测血压管理,研究指标有血压水平、治疗依从性、满意度。结果:管理后SBP、DBP、治疗依从性、满意度差异显著,P<0.05。结论:社区高血压患者经家庭自测血压管理后的治疗依从性明显上升,进一步稳定患者的血压水平,保证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满意度。

【关键词】家庭自测血压;社区高血压;血压控制;治疗依从性

高血压是临床上确诊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之一,患者患病后存在收缩压以及舒张压异常上升的情况。现阶段,人民的生活压力较大,日常生活习惯及饮食变化较大,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明显增加[1]。特别是社区高血压患者年龄较大,在管理干预期间的依从性较低,导致疾病预后效果较差,影响患者的健康躯体状态。由此,为了保证血压的控制效果,需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管理干预,指导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监测血压水平。家庭自测血压是指利用血压监测仪对患者不同阶段的血压进行监测记录,进而了解患者的疾病变化情况,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用药,了解患者的康复状态。本文选择98例社区高血压患者研究,记录管理效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数据

选择2022年10月-2024年10月 98例社区高血压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年龄均值(70.33±1.64) 岁,病程(2.88±1.32) 年,男22例,女27例;对照组病程(2.98±1.21) 年,年龄(70.41±1.81) 岁,男性26例,23例女性;组间基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临床诊断标准;② 可正常沟通;③资料完整;④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⑤生存时间在12个月以上。

排除标准:① 存在恶性肿瘤疾病;② 精神不正常;③ 血液循环异常;④ 器官功能异常;⑤ 全程未完成跟踪试验的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管理:本组患者给予定期随访,对患者血压监测,同时开展简单的健康宣讲、用药指导、情绪疏导、饮食管理、运动管理等;告知患者一旦出现血压水平异常及其他不适症状后需紧急就医。

观察组-家庭自测血压管理:本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家庭自测血压管理,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家属的实际情况进行统计,指导家属及患者学习如何居家自测血压,包括血压自测的注意事项以及方式,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在血压自测期间要求患者使用上臂式电子血压测量仪器,并提供医院内水银柱血压计对监测仪器校正。在患者血压测量前需保持正座位,并短暂休息后双脚自然垂直向下,在上臂位置绑一袖带,要求和心脏处于同一高度。要求患者居家自测血压期间每日一次,坚持一周,于不同时间段对血压水平记录,并记录心率水平。社区工作人员在收集患者相关数据后分析处理,给予患者相应的指导管理。

1.3观察指标

(1)血压水平:统计患者管理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

(2)治疗依从性:统计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包括非常依从、一般依从、不依从。

(3)满意度:记录患者管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意义

分析数据以软件SPSS 23.0统计,用率(%)描述计数资料,组间比较行2检验;用(±s)描述计量资料,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或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血压水平

治疗前血压指标无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压符合临床标准,P<0.05。

2.2 治疗依从性

治疗依从性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2.3 满意度

经评估,满意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高血压疾病在我国的残疾率及死亡率较高,对患者生存质量及生活状态影响较大。在文献研究中提出,高血压疾病的防治工作是我国医疗事业单位中的重要内容,特别是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疾病的控制存在难度[2]。在调查中显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日常采取持续用药的方式控制疾病,但也会受到环境变化、运动不当、饮食不当、情绪过激等增加疾病的复发次数,增加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3]。由此,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进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通常,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多采取常规社区管理,包括简单的认知管理、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用药指导等,但会受到患者认知水平出现治疗依从性下降的情况,对患者的康复质量存在较大影响。家庭自测血压是指在社区常规管理基础上给予患者血压监测仪器,通过血压监测仪器对不同时间段患者的血压水平记录,了解患者的实际病情。同时,采取家庭自测血压期间也提升患者对疾病的重视度,要求患者注重个人血压水平变化,一旦出现异常及时上报医生处理,保证疾病的康复质量及康复效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管理后SBP、DBP、治疗依从性、满意度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通过家庭自测血压管理后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保证患者的管理满意度,稳定患者的血压水平,进一步控制患者病情,避免疾病反复发展。同时,家庭自测血压管理期间需对患者进行档案信息汇总,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便于按照患者的需求提出相应的治疗干预措施,进而保证患者的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促进患者的生存质量上升。同时,对辖区内高血压患者实施家庭自测血压管理提升基层单位对老年慢性病的掌控,由此控制疾病的进展,提升社区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及躯体健康状态[4]。

综上所述,家庭自测血压管理在辖区内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疾病控制中效果较好,患者的认知水平明显改善,血压水平逐渐稳定,同时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而消除不良生活习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疾病控制效果更理想。

【参考文献】

[1]管晓勤,张学武,王浅,等.家庭自测血压值与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关系[J].中国健康教育,2024,40(10):907-912.

[2]梁志强,汪玲燕,王奕雯.女性高血压疾病患者家庭自测血压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干预对策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23,38(22):4427-4431.

[3]黄海泉,林军雄,郭庆辉,等.高血压患者自测血压最佳测量次数的探讨[J].中华高血压杂志,2023,31(07):673-677.

[4]杨昌妮,李宇,胡凤蓉,等.老年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的控制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