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预见性麻醉苏醒护理在预防腹部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中的效果分析

作者

余倩云

中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南区 安徽 合肥 230000

摘要:目的:探析预见性麻醉苏醒护理在预防腹部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2年7月-2023年7月,将82名腹部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预见性麻醉苏醒护理,对两组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麻醉苏醒护理在预防腹部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预见性麻醉苏醒护理;腹部手术;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

全身麻醉是腹部手术患者常用的麻醉方式,由于麻醉药物、手术以及患者自身因素等原因,很多患者术后麻醉苏醒期会出现躁动症状,进而易导致意外拔管、手术切口破坏等不良情况,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甚至会影响患者生命安全[1]。当前临床常规护理缺乏针对性护理干预,难以控制其发生率。预见性护理是通过针可能影响患者病情的相应风险因素落实干预方案,以有效预防相应风险因素对患者病情影响,进而改善患者病情,在很多疾病当中得到较好应用。本研究探究预见性护理在预防腹部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中的应用效果,以为临床提供参考,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22年7月-2023年7月,随机选取82名腹部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41)男女比22:19,年龄23-61岁,平均(41.26±5.31)岁;麻醉时间1-5h,平均(2.57±0.86)h。观察组(n=41)男女比23:18,年龄23-62岁,平均(41.47±5.52)岁;麻醉时间1-5h,平均(2.62±0.91)h。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均实施全身麻醉;均能够正常沟通交流;均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脏器疾病;合并精神疾病。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包含术前常规健康指导,术中护理配合以及术后麻醉苏醒室病情观察和常规苏醒护理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预见性麻醉苏醒护理,具体措施包含:

(1)术前预见性护理:①术前应积极结合患者病情、手术方式、患者心理状态、患者机体对麻醉耐受情况等对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风险进行评估,针对风险较高患者加强预防性护理干预。术前积极与患者沟通,告知患者麻醉和手术相关流程等要点,并实施心理指导。

(2)术中预见性护理:麻醉前,给予心理指导,同时告知术后可能发生的不良症状,引导患者提前做好心理准备,避免不良症状发生导致患者机体生命体征大幅波动。术中加强患者的保温干预,其中提前调整手术室温湿度适宜;预热输注液体,控制温度在37℃左右,并将其转移到恒温箱中进行备用;术中为患者配置保温毯,通过保温毯控制患者核心温度,使其维持在37℃左右。

(3)术后预见性护理:①体位干预:患者术后转移至麻醉苏醒室后,对患者体位进行调整,使其保持去枕平卧,并确保患者体位舒适,并对患者约束带进行调整,确保约束带松紧,以避免因体位不当或约束等导致患者血管和神经遭受压迫,增加躁动发生几率。②呼吸干预:护理中合理调整呼吸囊参数,确保患者呼吸频率维持在10-20次/min,潮气量维持在7-8mL/kg,同时加强患者呼吸情况观察,如患者伴有呼吸不畅或表情痛苦等不良情况,应给时通过氧气面罩对患者开展呼吸支持干预,以避免患者机体出现低氧血症状。③保温干预:患者进入麻醉复苏室前,提前将复苏室温度控制在26℃左右;将患者裸露部位进行覆盖,必要时刻为患者提供热毛毯以避免患者失温;针对麻醉复苏室护理期间需要为患者输注的液体也要提前进行加温至37℃左右后再进行输注。④管道干预:麻醉复苏室护理期间需要对患者使用的留置导管进行妥善固定,并加强导管观察,避免出现脱出、扭曲等不良情况,针对男性患者,可适当将其导尿管进行开放,以有效避免患者因膀胱过度充盈刺激增加其苏醒期躁动发生几率。

1.3 评价指标

以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苏醒期心率和血压指标和苏醒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作为观察指标,具体如下:

①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统计两组出现苏醒期躁动患者数量,计算其在小组中占比即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分析,计数数据(%)/计量数据(±s)经x2/t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对比分析

观察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为确保手术效果和安全性,腹部手术患者多选择全身麻醉方式进行术前麻醉处理,此类患者全身麻醉后存在很多风险因素如麻醉药的残余作用、术后体温偏低等会增加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几率,此不良症状属于急性发作,发生后会导致患者出现血流动力学变化、创面出血量增加、误吸、意外拔管等不良事件,严重影响患者机体健康和预后,甚至会引发死亡等严重情况发生[2]。对此采取有效护理干预预防全身麻醉腹部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非常必要。

结果显示,预见性麻醉苏醒护理干预后患者苏醒期心率、血压、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均优于常规护理,说明预见性麻醉苏醒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避免对患者机体不良应激,避免苏醒期躁动及其不良事件发生。分析其原因主要是:①术前加强风险评估,针对高风险患者加强预防干预[3];②加强围术期心理干预,有效避免患者围术期负面情绪对患者心率、血压等指标的影响,降低苏醒期躁动发生;③预见性麻醉苏醒护理中术中和术后均加强患者低体温干预,有效避免低体温增加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4];④加强患者术后体位干预避免因体位不当或约束等导致患者血管和神经遭受压迫,增加躁动发生几率;⑤加强患者呼吸干预,有效避免低氧血症等并发症发生,以预防低氧血症导致苏醒期躁动发生;⑥预见性麻醉苏醒护理中加强患者导管干预,避免导尿管等留置导管对患者机体刺激[14-15];⑦预见性麻醉苏醒护理中加强患者术后疼痛干预,降低术后疼痛对患者机体刺激。

综上所述,预见性麻醉苏醒护理在预防腹部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铁,陈家趁,谢葵山.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并发症及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23):3846-3847.

[2]马娟娟,柴卓玉.家庭护理干预联合静脉全身麻醉对腹部手术患者脑电双频指数的变化影响[J].贵州医药,2023,47(02):315-316.

[3]罗英,葛培,薛芳.循证护理模式与预见性护理模式在全麻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06):61-64.

[4]张红妍,支慧,吴苏.探讨基于预警理念的预见性干预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麻醉恢复期躁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研究,2021,29(07):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