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基层党建与生产一线融合发展的路径探索
赖雷
德阳华润燃气有限公司 618000
摘要:在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中,基层党建与生产一线的融合发展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凝聚力的关键。本文深入探讨国企基层党建与生产一线融合的现实意义与路径选择,分析党建引领在生产管理、文化建设与技术创新中的作用机制,提出通过组织协同、文化融合与机制创新,推动党建与生产深度融合的策略,为国企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国有企业;基层党建;生产一线;融合发展
引言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肩负着重大责任。基层党建作为党的工作的基础,其与生产一线的融合是实现国企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党建工作的核心价值在于引领方向、凝聚力量,而生产一线则是企业创造价值的主战场。如何将党建优势转化为生产力,是当前国企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国企基层党建与生产一线融合的理论基础与现实意义
(一)党建引领生产的价值逻辑
党建引领生产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与现代企业管理相结合的重要体现。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而党的领导则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国有企业中,基层党组织不仅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者,更是生产一线的引领者和组织者。党建引领生产的价值逻辑在于通过党组织的组织优势、思想优势和政治优势,凝聚职工力量,优化生产资源配置,提升生产效率。例如,党组织可以通过开展劳动竞赛、技术攻关等活动,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将党的先进性转化为生产力。同时,党建引领生产还体现在对生产过程的价值导向上,通过将党的宗旨与企业使命相结合,引导生产活动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需求,确保国有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二)融合发展的理论支撑
国企基层党建与生产一线融合发展的理论支撑主要源于系统论和协同理论。系统论强调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协同作用,认为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各要素功能之和。在国有企业中,基层党建与生产一线是两个相互依存的子系统,党建为生产提供思想引领和组织保障,生产为党建提供实践载体和物质基础。通过党建与生产的融合,可以打破两者之间的壁垒,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协同增效。协同理论进一步指出,当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达到最佳协同状态时,系统的整体效能将得到显著提升。在国企基层党建与生产一线融合过程中,通过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如党建与生产目标的统一、组织架构的融合以及考核评价体系的一体化,可以有效促进党建与生产之间的协同互动,提升国有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和竞争力。此外,融合发展的理论支撑还体现在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中,如企业文化理论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通过党建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可以塑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增强职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通过党建引领人力资源管理,可以优化人才结构,提升职工素质,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国企基层党建与生产一线融合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党建与生产融合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国有企业在基层党建与生产一线融合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的实践探索,形成了多种创新模式。部分企业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与生产任务紧密结合,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例如,一些制造业国企在生产关键环节设立党员技术攻关小组,针对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开展专项研究,成功解决了多项制约生产的瓶颈问题。此外,还有企业探索党建与生产目标一体化管理模式,将党建工作目标与生产经营目标纳入统一考核体系,通过量化指标确保党建与生产同频共振。这种管理模式不仅强化了党组织在生产一线的引领作用,还促进了企业整体运营效率的提升。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一些国企通过党建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增强了职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二)融合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国有企业在党建与生产融合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首先,党建与生产融合的深度不足,部分企业仍存在“两张皮”现象。党建活动与生产任务在目标设定、工作流程和考核评价上缺乏有效衔接,导致党建工作与生产实践脱节。例如,一些企业的党建活动多为形式上的学习和会议,未能真正深入生产一线解决实际问题,难以发挥党建对生产的引领作用。其次,党建与生产融合的机制尚不完善。在组织架构上,党建与生产部门之间的协同机制不够健全,信息沟通不畅,难以形成工作合力。在考核评价方面,缺乏科学合理的量化指标体系,导致党建与生产融合的效果难以准确评估。此外,部分企业基层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存在薄弱环节,党员队伍的业务能力与生产一线的需求不匹配。一些党员在生产技术、管理能力等方面存在短板,难以在生产一线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影响了党建与生产融合的质量和效果。
三、国企基层党建与生产一线融合的路径探索
(一)强化组织协同,构建党建与生产一体化机制
强化组织协同是实现国企基层党建与生产一线融合的关键。首先,应将党建工作纳入企业章程,明确党组织在企业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确保党组织全面参与企业决策、执行与监督。在此基础上,建立党建与生产一体化的组织架构,明确各级党组织和生产部门的职责分工,形成“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管理模式,打破党建与生产之间的壁垒,实现组织上的深度融合。其次,完善协同工作机制,通过定期召开党建与生产联席会议,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党组织与生产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确保党建与生产目标一致、任务协同。
(二)推动文化融合,以党建文化引领企业文化建设
党建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是实现国企基层党建与生产一线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党建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与企业文化的价值导向高度契合,通过党建文化的引领,可以为企业文化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首先,以党建文化为引领,塑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建活动,如党课培训、红色教育、劳动竞赛等,将党的先进理念转化为职工的行动自觉,增强职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其次,将党建文化融入企业日常管理,以党的纪律性和组织性规范职工行为,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此外,通过党建文化引领企业文化建设,还可以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推动企业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
(三)创新融合机制,激发党建与生产协同发展的活力
创新融合机制是推动国企基层党建与生产一线融合发展的核心动力。首先,创新党建活动载体,将党建工作与生产任务有机结合。例如,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开展“党建+安全”“党建+质量”等主题活动,通过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全体职工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其次,建立党建与生产协同创新机制,针对生产一线的技术难题和管理瓶颈,组织党员技术攻关小组,开展技术革新和管理创新,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升级。此外,完善党建与生产融合的激励机制,通过表彰先进、设立专项奖励等方式,激发党员和职工参与党建与生产融合的积极性,形成党建与生产协同发展的良好氛围。
结论
未来,国有企业应进一步深化党建与生产融合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持续优化融合路径,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为国有企业在新时代的改革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倩,刘静茹,杨望笑.国有企业基层党建人才职业发展规划与路径研究[J].就业与保障,2025,(01):13-15.
[2]谢扬业.国有企业基层党建与经营发展融合路径探索[J].上海企业,2025,(01):18-20.
[3]姚梦如.国有企业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实践策略[J].现代企业文化,2025,(01):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