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通用航空气象服务保障探索与实践
邓文婷
鄂尔多斯机场气象台,鄂尔多斯市,017200
摘要:结合民航运输生产统计公报、鄂尔多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等文献资料,对鄂尔多斯市通用航空气象服务进行总结分析认为,通用航空气象服务涉及气象服务模式确立、设施设备建设与升级、技术人员配置与优化和安全绩效考核与激励四个重要因素。而依据行业科技发展,根据参与通用航空气象服务相关方的实际情况,以问题为导向,制定行动方案和方法路径并坚定不移地实施与推进,从而实现了鄂尔多斯市通用航空气象服务的起步与持续发展。
关键字:通用航空 气象服务 保障模式
1前言
通用航空是指除军事、警务、海关缉私飞行和公共航空运输飞行以外的航空活动。通用航空气象服务是指为通用航空活动正常开展提供的气象保障。
本文拟通过对鄂尔多斯市通用航空气象服务保障工作探索与实践的分析,提炼出可借鉴的思路方法和途径,为提升通用航空气象服务保障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
2通用航空气象服务保障分析
2.1通用航空持续发展带来新挑战
截至2023年底,我国通用航空全行业完成生产飞行137.1万小时,在册管理的通用机场数量达到449座,获得通用航空经营许可证的传统通用航空企业690家,注册无人机共126.7万架,各项指标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通用航空气象服务面临着增加气象要素预报的种类、提高气象情报发布的频次、加大气象情报精细化程度、建立气象咨询与讲解机制等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给通用航空气象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2.2鄂尔多斯市气象服务保障有序推进
在国家利好政策的带动下,鄂尔多斯市通用航空同样得到了快速发展。从2019年首座通用航空机场短途运输投入运营,到发展至今的三座通用航空机场,业务扩展到通用航空方方面。作为鄂尔多斯市内具有行业优势的鄂尔多斯民航机场气象台,抢抓机遇,适时介入本市通用机场气象服务保障。从2019年起逐步承担了鄂托克前旗等五家通用机场气象服务保障工作。克服了保障经验缺乏、保障人员不足、保障体制机制空白等困难,圆满完成了气象服务保障工作。
3鄂尔多斯市通用航空气象服务保障要素分析与对策
分析鄂尔多斯市通用航空气象服务工作,其保障要素主要有服务保障模式、设施设备、人员配置、绩效考核等四个方面。鄂尔多斯机场气象台以全面完成气象服务任务为目标,以问题为导向,结合服务对象对气象服务的迫切需求和自身现有资源和技术实际,在符合行业管理的前提下,创新思路方法,不断探索实践。
3.1服务保障业务模式确立与完善
根据鄂尔多斯市通用航空机场和通航企业未建立气象台的实际,通用航空气象服务模式的确立,没有其他选择,只能确定为:“远端+本地”模式。
“远端+本地”模式的内涵。“远端”是指,通航作业前的通航机场气象预报制作和发布,中低空气象情报、中低空风温预告图和重要天气预告图的收集和转发、气象咨询和讲解;通航作业中的作业区、航路的气象监测和通航机场气象监测和预警等气象服务工作由鄂尔多斯机场气象台负责完成。“本地”是指通航作业全程所需的实时地面气象数据的观测与提供由所属通用机场气象观测人员负责完成。
3.2服务保障设施设备建设与升级
在“远端+本地”模式下气象服务保障设施设备规划建设,遵循依托“远端”、建设“本地”并有机结合的原则。
依托“远端”就是,充分利用和挖掘鄂尔多斯机场气象台现有设施设备资源,实现设施设备共享。随着通航气象服务持续发展,按需逐步更新、升级设施设备。“远端”使用的Micapes系统由3.0版本,逐步升级到4.6版本;与通航企业信息沟通途径由最初的两种扩展到四种。为与通航企业加强信息沟通、及时传递气象情报、不断满足气象咨询与讲解服务等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建设“本地”就是,在相关通航机场建设满足通航气象服务所需各类设施设备,一步到位,突出可靠、耐用特性。
3.3服务保障技术人员配置与优化
在“远端+本地”模式下,通航气象服务人员配置遵循因地制宜、灵活高效原则。
在“远端”,气象预报室负责通航气象服务工作,设立通航气象服务岗位,全体预报人员大轮班。平时只有一家通航机场飞行活动时,运输飞行保障岗与通用航空保障岗合一,由一名预报人员全部完成运输和通航气象服务保障任务。当有二家及以上通航机场飞行活动时,运输飞行保障岗与通用航空保障岗分开,分别设立一人,独立完成各自保障任务。既完成了民航运输和通航运输气象服务保障工作,又节约了人工成本。
在“本地”,由至少一名持民航气象观测执照人员参与气象服务工作。由于“本地”通航机场的规模、资金投入等不尽相同,气象观测人员的配置采取了由“远端”气象台观测室派驻轮换;“本地”通航机场自主培养;“本地”所属旗气象局派驻等方式。缓解了气象人员短缺的问题。
“远端”与“本地”所有气象设施设备的维护、维修和保养均由鄂尔多斯机场气象台负责。
3.4服务保障安全绩效考核与激励
在“远端+本地”模式下,通航气象服务保障安全绩效管理工作也分别由“远端”和“本地”各自负责。
“远端”安全绩效管理从三个方面严格推进。1.建立健全通用航空气象服务保障工作制度。先期完成《通航气象服务工作流程》、《值班制度》、《考勤制度》等。随着工作经验积累和实践不断深入,最终制定完成《通航气象服务运行手册》。2.开展通航气象服务业务经验交流。重点推进班组内部业务经验交流,扩展与地方气象局进行短临预报警报技术交流。3.严格工作规范、业务流程执行及考核。开展通航气象预报质量评定(按照现行民航运输气象预报质量评定办法对“本地”的气象预报进行评定),及通航气象情报提供及时性和完备性考核。按照完成情况进行奖惩。
4社会效益分析
自2019年鄂尔多斯市开启通用航空运营以来,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指引,在以通用航空短途运输为重点前提下,不断拓展通航活动领域,向空中游览、航空体育、飞行培训等领域扩展。为本地区抢险救灾、医疗救护、反恐处突与公共管理等提供了重要基础设施。在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做好“干支通、全网联”以及各类交通运输方式相互衔接,方便人民群众出行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通用航空发展,一方面助推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通用航空发展又提出了更高要求。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鄂尔多斯机场气象台在付出保障服务的同时,也获得了相应的经济回报。每个通用机场每年合同约定劳务费12万元。实现了良性循环。
5结语
通过对鄂尔多斯市通用航空气象服务保障工作的分析与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通用航空气象服务保障重点集中体现在服务保障模式确立、设施设备建设与完善、技术人员配置与优化、安全绩效考核与激励四个要素。2.“远端+本地”通航气象服务模式很好地解决了通用航空机场和通用航空企业气象预报业务技术和人员匮乏的难题。3.依托行业科技发展不断改进和完善保障设施设备是提升通航气象服务质量的基础。4.强化安全绩效考核,落实激励约束机制是完成通航气象服务任务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马文博,周雅琴,通用航空气象服务需求及展望[J],民航学报,2018(1).
[2]李宏肖,通用航空气象服务研究[J],现代导航,2016(2).
[3]李晓婧,气象服务在我国通用机场的现状与思考[J],民航管理,2019(5).
[4]龙妍妍,关于我国通用航空气象服务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9(2).
3.1 构成元素体现创作者情感
油画的构成不仅是外在形态的排列,更是创作者内心情感的映射。每一幅油画作品的构成,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色彩,每个构成元素的选择都与创作者的内在精神和外部环境密切相关。
正如,毕加索一生分为五个时期,这些时期中他所运用的构成元素的不同体现了他的内心情感。毕加索的蓝色时期的画作以蓝与蓝绿的色调为主,极少使用温暖的颜色,是由于毕加索受到在西班牙孤单的旅行与他的朋友卡洛斯?卡萨吉马斯自杀的影响。相比之下,毕加索的黑人时期,黑人原始、大胆、强烈的造型,给毕加索很大的刺激。后来 1907 年毕加索的《亚维农的少女》完成,成为他创造立体派风格的里程碑。“毕加索的绘画单纯但不显得单薄,不同几何形体的结合如人体的机能组织一般,在毕加索那里,它们是他通往历史和未来的一扇门,是打开内心的一把钥匙。”[4]
3.2 构成对情感氛围的营造
油画作品的情感氛围,往往依赖于构成要素的综合运用。“油画材料的特性赋予其一种浓郁厚重的色调美,色调要有魅力,要富于韵律感,给人以和谐的色彩美感。”[5]色彩的使用、光影的变化、空间的组织、形状的安排等,都能在情感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冷色调常常带来忧郁、冷静的氛围,而暖色调则使画面充满生气和激情。
法国画家克劳德?莫奈,作为印象派代表人物及创始人之一,是一位运用色彩的大师。莫奈的经典画作《撑阳伞的女人》,画面描绘了画家的妻子卡米尔?莫奈和他们的儿子简漫步在夏日微风中的情景。画面中色彩非常的明亮鲜艳,整体“势”的走向是向上的,这样就更加突出主体人物,也表达了莫奈对于妻子深爱的情感。由此可见构成要素对氛围营造的重要性。通过构成,艺术家能够与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传达自己对生命、自然、社会等的独特感悟。
第四章 结论
油画创作中的构成要素及其表现形式是艺术家表达情感与思想的重要手段。通过多样化、系统化和个性化的构成方式,艺术家不仅能够展现出丰富的视觉效果,还能够通过构成元素的运用传达出深刻的情感与内涵。油画创作中的画面构成不仅仅是形式和技术的呈现,它更是艺术家思想和社会意识传达的一种途径。通过对构成要素的深刻理解与运用,艺术家能够使作品在视觉上具有冲击力,同时在精神层面传递出复杂而深刻的内涵。因此,深入研究油画中的构成要素及其作用,对于提升油画创作水平和加深对艺术本质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汪晓曙:《绘画创作研究》,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4 年版,第 32 页
[2]于鹏涌,李天阳,刘国亮.具象绘画中构成要素与形式美感[J].大舞台,2012,(04):138-139.DOI:10.15 947/j.cnki.dwt.2012.04.163.
[3]杨洁.浅析中国油画人文精神的发展轨迹[D].西安美术学院,2013.
[4]邱涛,毛希文.立体主义绘画及其构成要素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22,(11):128-13
[5]张野.油画创作中的构成因素[J].美术教育研究,2011,(06):176.
[6]王宏健:《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0.7 年版
[7]田川流:《艺术美学》,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8.5 年版
作者简介:,2002 年 3 月出生,男,河北邢台人,汉族,硕士研究生(在读),吉林大学艺术学院,学生,研究方向: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