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不动产登记高效便捷之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甘肃实践与创新

作者

万坤

庄浪县不动产登记事务中心

1 问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不动产登记作为产权保护的核心环节和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指标,其效能提升对保障群众权益、促进要素流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受限于历史遗留问题复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财政资源有限及专业人才不足等因素,不动产登记工作面临特殊挑战。

2021 年以来,甘肃省累计发现“登记难”问题房屋 86.91 万套,截至 2024年底,已完成首次登记 86.21 万套。这一数据背后,折射出历史遗留问题的复杂性与化解成效。2025 年初,省政府提出“最多跑一次”改革目标,要求全省在 11 月底前实现不动产统一登记“最多跑一次”和 5 个工作日内办结。截至2025 年初,全省已有 78 个市、县两级大厅(综合窗口)将房管、不动产登记和税务部门窗口整合到一个大厅,实现了交易、缴税、登记“一站式”办理,完成率达到 81% 。

庄浪县作为甘肃省平凉市下辖县,在推进不动产登记工作中面临典型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困境:财政有限制约平台建设;地理条件导致群众办事成本高;专业人才短缺影响服务质效;历史遗留问题拖延办证进度。探索一条符合甘肃省情、投入成本可控、实施效果显著的不动产登记优化路径,不仅关乎群众切身利益,更对优化区域营商环境、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2 现状与问题剖析

2.1 历史遗留问题复杂多样

甘肃省不动产登记领域的历史遗留问题成因复杂,类型多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用地手续不全与产权纠纷:农村地区普遍存在“一户多宅”、“权属来源缺失”等问题。城市地区则因开发商违规操作导致办证难。

审批验收环节缺失:部分建设项目因年代久远或监管不到位,导致规划许可、竣工验收等关键环节缺失。

涉法涉诉资产冻结:当不动产涉及法律纠纷被查封时,登记流程即陷入停滞。

2.2 数据共享与平台建设短板

经济欠发达地区在不动产登记数字化建设方面存在明显短板:

系统孤立与信息壁垒:虽然甘肃省已完成全省86 个县(市、区)及兰州新区共 95 个不动产交易登记大厅设置综合窗口,但部门间数据共享机制不健全,自然资源、住建、税务等部门系统独立,数据互认困难,导致群众需多头提交材料。

数据整合质量参差不齐:2016 年起,甘肃省各地开始将房产登记资料移交不动产登记部门,虽然各县基本完成数据整合,但受资金和技术限制,部分区县数据整合质量不高,影响登记效率。

线上服务覆盖不足:经济欠发达地区“互联网 + 不动产登记”推进缓慢。全省范围内尤其是县级区域线上办理能力有限。

2.3 服务能力与群众需求不匹配

不动产登记服务能力不足与群众需求之间的矛盾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尤为突出:

服务网络覆盖不足:在农村地区,服务网点稀少,山区群众办理登记需长途奔波,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高。虽然全省设立了 95 个不动产交易登记大厅或综合窗口,但面对广阔地域和分散人口,服务可及性仍然不足。

服务模式单一僵化:特殊群体如老年人、残障人士办理登记尤为不便。部分地区虽已开展“预约上门服务”,但覆盖范围有限。

办理时限仍有差距:虽然甘肃省要求不动产登记 5 个工作日内办结,但实际执行中“办证时间与 5 个工作日内办结的目标还有差距”。部分县区因流程不畅、人员不足等原因,导致办理时间超出规定要求。

3 解决路径与对策

3.1 制度创新:破解历史遗留问题长效机制

针对历史遗留问题,经济欠发达地区需建立成本可控、操作性强的制度框架:

分类处置与容缺受理机制:对历史遗留问题实施“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分类处置原则。推广“容缺受理”机制,对主要材料齐全、次要材料缺失的,由申请人书面承诺后先行办理。

政府主导与部门协同机制: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机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谁审批谁负责”原则,打通办证通道。

源头防控与长效监管机制:全面推行“交房即交证”改革,从源头杜绝新问题产生。通过建立从项目规划、用地、建设、验收、交房到办证的“全链条监管机制”,确保新增不动产登记规范化、标准化。

3.2 平台建设:低成本数字赋能路径经济欠发达地区应探索“集约建设、资源共享”的数字化路径:

省级平台深度应用:依托省级统一平台建立“域内任一登记机构提交申请、省级系统传输业务信息、不动产所在地登记机构具体办理”的模式,实现“就近办理、一次办成”。

“不动产登记 + 金融”协同平台:通过银行在线提交抵押申请,登记中心在线审核,实现抵押登记和银行贷款“一站式办理”,大幅缩短企业融资时间。

电子证照与信息查询平台:推广电子证照应用,权利人可在线下载不动产权电子证书,实现“随时查、随地用”。同时开通互联网线上查询,提升信息查询便捷度,减少群众跑腿次数。

3.3 服务延伸:创新模式与便民体系针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服务可及性难题,需创新服务模式

“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全面推行“一窗受理、并行办理”模式。整合房产交易、税务、不动产登记等业务,设立综合受理窗口,群众“进一扇门、取一次号、办所有事”。

3.4 人才培养与队伍优化人才是提升不动产登记效能的决定性因素:

专业培训与能力建设:建立“理论 + 实操 + 政策”三维培训体系。重点加强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数字化平台操作技能、法律法规政策理解等核心能力培养。通过推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倒逼工作人员提升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

作风建设与廉政防控:严格落实不动产登记“六不准”规定,加强廉洁教育。全面提高队伍作风,持续提高服务水平,广泛接受群众监督。

激励机制与队伍稳定:建立符合地方实际的激励机制,通过岗位津贴、评优表彰等方式稳定队伍。

4 结论与展望

甘肃实践证明,经济欠发达地区通过制度创新等多元路径,完全可以在有限资源条件下实现不动产登记的高效便捷。截至 2025 年,全省已有 81% 的市县实现“一站式办理”,嘉峪关“跨域通办”覆盖 7 市,玉门“一处跑一次”模式成为全省样板,全省化解 86.21 万套房屋“登记难”问题,这些成效生动诠释了“小窗口大服务”的改革真谛。

未来,经济欠发达地区不动产登记工作需向“三化”方向深化发展:

服务均等化:通过村级代办、企业窗口延伸等方式,将服务延伸到偏远乡村、小区,破解群众办证难问题。

平台智能化:探索人工智能辅助审核等新技术应用,在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时提升登记质量。

小小一本证,牵动万家心。不动产登记不仅是服务群众的“窗口”,更是优化营商环境的“试金石”。在乡村振兴和西部大开发战略背景下,甘肃提出的不动产登记优化路径,其核心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的最高标准,真正实现产权保护“最后一公里”的畅通无阻。

参考文献

[1]《崆峒区全力化解不动产“登记难”问题》平凉市自然资源局,2025

[2]《今年 11 月底前甘肃省不动产统一登记实现“最多跑一次”》. 中国临夏网,2025

[3]《正风反腐在身边 | 张掖:打赢整治“攻坚战”化解群众“心头忧”》张掖纪检监察网,2025

[4]《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不动产统一登记便民利民改革的“玉门模式”》酒泉网,2025

[5]《甘肃:化解“登记难”不把历史遗留问题留给“历史”》搜狐新闻,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