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在山区小学高年级作文能力提升中的作用
周岚
陕西省汉中市佛坪县城关小学 723400
摘要:本文以山区小学高年级学生作文教学为探究对象,探讨生活化教学在提升学生作文能力中的实践路径。通过实地调研和教学实践发现,本文发现将生活化教学理念融入作文教学过程,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力。本文从观察感悟生活获取素材、积累表达生活培养能力、融入运用生活实践教学三个维度,系统阐述了生活化教学促进学生作文能力提升的具体策略和方法,为山区小学作文教学改革提供了实践参考。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作文能力;山区小学
引言:山区小学作文教学面临教学资源匮乏、学生生活体验单一等困境,学生作文普遍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生活化教学理念源于杜威“教育即生活”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强调以生活经验为教学基础。本文探索将生活化教学融入山区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引导学生从熟悉的山区环境中汲取写作素材,有效提升其作文能力,为山区教育质量提升提供新思路。
一、观察生活、感悟生活
山区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观察生活、细致感悟生活是获取优质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比如在春季踏青教学活动中,某位六年级学生小林通过观察山间梯田的劳作场景,写出了《山村春耕》一文:弯腰的农人如同大地的雕塑,他们手中的锄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汗水滴落在泥土里,仿佛在为种子祈福。在五年级“雨后寻美”活动中,学生们细致描绘了雨后山村的独特景象,小美在作文《雨后彩虹》中写道:雨后的竹林更加翠绿,水珠在竹叶上滚动,像无数颗透明的珍珠,阳光穿过云层,山间升起一道彩虹,连接着村庄与远方。这些生动的描写源于学生们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真切感悟,展现了山区孩子独特的审美视角和表达能力。教师应充分利用山区特有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资源,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四季更替带来的景色变化,捕捉生活中的动人细节。通过组织学生观察农忙时节里村民们辛勤劳作的场景,感受收获的喜悦;带领学生观察雨后山间升起的炊烟,体会乡村生活的温馨氛围;引导学生观察放学路上的所见所闻,积累生活中的独特体验。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和思考力,引导他们不仅要“看得见”更要“看得懂”,学会透过现象发现本质。
二、积累生活、表达生活
在山区小学高年级作文能力培养过程中,引导学生积累和表达生活是提升写作水平的重要环节。教师要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个人写作素材库,指导学生将日常观察到的人物、事件、景物等内容进行系统整理和分类积累。素材积累的过程要注重提炼关键信息,把握最能打动人心的细节,避免简单的记录和堆砌。在表达能力的培养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多元化的表达方式呈现生活,既要会用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色的变迁,也要能用生动的语言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指导他们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以《山区小学作文教学中的自然观察实践》的经验为例,在教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时,教师可以借鉴李芳老师的《山区小学作文教学中的自然观察实践》活动模式,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家乡现状作为想象未来的基础。首先组织学生在校园周边的自然环境中进行定点观察,记录山间云雾变化、季节性植物生长特点以及当地特有生物活动。学生可以像李老师班级的同学那样,用“清晨的山间,雾气像一层薄纱”这样富有诗意的语言记录所见所感。通过每天积累的观察笔记,学生能够对家乡自然环境形成细致而深刻的认识,为想象二十年后的家乡提供真实可靠的基础素材,避免作文内容空洞。这种方法已在实践中证明能显著提升山区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据李老师的教学实践,采用此方法后学生的作文平均成绩得到了提高。教师指导学生采访家中长辈和社区居民,了解家乡近年来的发展变化,收集关于家乡发展规划的信息资料。
三、融入生活、运用生活
在山区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深入探索将生活元素融入教学全过程的有效途径,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写作情境。通过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乡土文化资源,设计具有地方特色的写作任务,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表达欲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开展写作练习。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他们主动从生活中发现写作素材,深入思考和探索。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达,鼓励他们用独特的视角展现山区生活的精彩瞬间。通过组织主题性写作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挖掘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作《学写倡议书》的教学为例,教师需要先引导学生走进校园和社区,观察发现需要改进的环境问题和不良现象。可以借鉴湖南省某山区小学刘老师的“环保倡议书”写作实践经验,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写作任务。刘老师结合当地环境问题,组织学生成立环保调查小组,通过校园巡查、社区访谈和家庭问卷等多种方式收集一手资料。学生在实地调查中发现了垃圾乱扔、水资源浪费等切实问题,并在日常观察记录本上详细记录了问题发生的位置、频率和影响。一位学生在倡议书中写道:“我们应该在校园里设置更多的垃圾桶,并定期组织垃圾分类宣传活动。”这种扎根于真实生活的写作任务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还使他们的作文内容既贴近生活又具有实际意义。据《中小学教师培训》2022年第4期报道,这一写作实践显著提升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表达能力。
结论:生活化教学在山区小学高年级作文能力提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观察感悟生活获取素材、积累表达生活培养能力、融入运用生活实践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其写作能力。生活化教学不仅帮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培养了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表达生活的意识,为其终身写作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种教学方式充分尊重了山区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对提升山区小学作文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伟.环保倡议书写作在山区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实践[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2(4):56-58.
[2] 史晨峰. 浅谈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J]. 学周刊,2021(6):59-60.
[3] 王丽. “家乡故事”写作项目的实践与反思[J].语文教学通讯,2021(2):34-36.
[4]张明华.农忙体验活动在山区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农村教育研究,2019(3):23-25.
[5]赵静.传统节日写作活动的设计与实施[J].课程·教材·教法,2021(5):62-64.
[6] 黄红玲. 山区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优势与不足[J]. 文渊(中学版),2021(2):114.
[7] 熊万海. 立足山区地域特色,注重学生独特体验——论如何提高山区小学生语文写作能力[J]. 教师,2014(3):21.
[8] 刘美玲. 浅析山区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优势与不足[J]. 读与写(教师),2020(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