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课堂革命引领下中职课堂教学改革实践

作者

唐玲

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

摘要: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本文基于课堂革命的背景,针对《机械制图》课程进行了大胆的教学改革。通过探索课程思政新路径、课程教学新模式以及课堂新关系,旨在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推动中职育人体系的高质量建设。

关键词:课堂革命;中职;课堂教学改革

注明:本文系重庆市渝北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课堂革命引领下中职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课题批准号:YBJK2023-153)研究成果。

近年来,教育部提出了深化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掀起“课堂革命”的号召,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特别是针对职业教育,九部门联合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更是强调了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作为中职机械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学科,《机械制图》具有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特点,对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至关重要。然而,随着智能制造、互联网+等新兴业态的发展,传统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本文基于课堂革命的趋势、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以及课堂教学现实状况,对《机械制图》课程进行了改革探索。

一、构建“一核三阶三维”课程思政新路径

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本文提出了“一核三阶三维”的课程思政育人路径。这一路径旨在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的有机统一。 “一核”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包括爱国主义、诚信敬业、遵纪守法等内容。这些价值观是课程思政的基石,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阶”即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和学习情况,将课程思政分为“知匠意”、“践匠行”、“铸匠魂”三个阶段。在“知匠意”阶段,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大国工匠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在“践匠行”阶段,通过项目式学习、校企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践行工匠精神;在“铸匠魂”阶段,通过反思总结、成果展示等环节,使学生深刻领悟工匠精神的核心要义,形成自己的职业信仰和人生追求。 “三维”即从职业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三个维度融入课程思政。职业素养主要体现在遵守规则、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团队精神等方面,这是学生未来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工匠精神主要体现在分析解决问题、专注细节、精益求精、终身学习等方面,这是学生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所在。创新思维主要体现在敢于质疑、敢于发现、敢于创造等方面,这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推动技术创新的重要能力。

二、实施“双线”混合教学新模式

针对《机械制图》课程的特点和需求,本文实施了线上线下“双线”混合教学新模式。这一模式以资源库、课程、教材为资源之源,以现代信息化技术为手段,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

1.课程资源建设

课程资源是混合式教学的基础。针对中职学生特点和课程内容要求,本文建设了包括视频(微课、操作短视频或解题视频)、动画(2D和3D)、电子课件、电子挂图、源文件等在内的丰富课程资源。此外,还引入了AR或VR技术的虚拟仿真资源,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机械制图的魅力。

2.课程平台建设

课程平台是混合式教学的载体。本文采用了社会认可度高、操作性强的平台,如爱课程-中国职教MOOC-机械制图等。这些平台提供了视频学习、测验考试、互动讨论等功能,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地进行自主学习和交流互动。

3.教学工具选择

教学工具是混合式教学的关键。在选择教学工具时,本文注重其实用性和便捷性,避免了因工具种类过多而分散学生注意力的问题。主要使用了各平台配套设计的工具,如爱课程-中国职教MOOC的“慕课堂”等。

4.教学方法创新

教学方法是混合式教学的核心。本文将MOOC、Abook、翻转课堂有机融合,创新性地采用了“MOOC+Abook+翻转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法。教师提前布置学习任务,学生通过观看MOOC和Abook等平台的视频讲解完成在线检测。课堂则变成了师生、生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合作探究、完成任务等。这种方法有效弥补了单纯开展MOOC、Abook或翻转课堂的不足,实现了知识学习在课前、知识内化在课堂、巩固拓展在课后的教学目标。

5.课程考核体系构建

课程考核是混合式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本文构建了多层面考核评价体系,包括MOOC/Abook线上学习记录、课前任务在线测试完成情况、课中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评价、课程思政目标达成情况、过程阶段性测试等。通过动态捕捉学生学习效果,为课程画像、师生画像提供数据支持,引导学生个性化学习,促进教师优化教学行为。

三、重塑多维度的课堂新关系

在课堂革命的背景下,本文重塑了多维度的课堂新关系,包括数字化虚实关系、多主体互动关系以及项目任务教学关系。

1.数字化虚实关系

利用课程平台的优势,本文将各知识技能点转化成了微课、操作短视频、解题视频、动画等资源,并冠以趣味标题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前和课后的虚实交流主要在线上完成,包括小组讨论、教师发起线上讨论等;课中的虚实交流则主要在线下(课堂)面对面完成,包括教师组织讨论、生生提问等多种互动形式。这种虚实结合的方式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2.多主体互动关系

在“互联网+”时代下,教师不再是课堂的唯一主导者。本文构建了多主体互动的课堂关系,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平(平台)生互动以及师师互动。这些互动形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以及促进不同教师之间的“传帮带”。通过多主体互动,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且富有成效。

3.项目任务教学关系

针对中职学生抽象思维弱、空间想像力弱的特点,本文将《机械制图》课程内容分为了八个项目、二十二个学习任务。通过创设情境、设计学习任务等方式,引导学生相互配合、完成任务。在项目任务教学关系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者。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课程是教育教学改革的“落脚点”,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阵地”。本文重构了“新路径、新模式、新关系”的立体教学体系,实施了“课堂革命”,有效解决了传统《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的难点和痛点问题。然而,如何进一步提升“MOOC+Abook+翻转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新模式的成效,仍需进一步验证和完善。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和实践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路径和新方法,为培养更多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刘毅;彭婵;沈婷;谷磊;陈阳阳.课堂革命驱动下高校传统保健体育课程“立体课堂”探索研究[J].黑龙江:当代体育科技,2023.4

[2]王劲松.高职专业群平台课程多维“魔方”教学体系的构建与课堂革命——以“工程制图”课程为例[J].湖北: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23.3

[3]王素容.基于项目—任务混合教学模式的中职生程序设计能力培养探究[J].黑龙江:成才之路,2023.3

[4]林其洁.优化课堂教学,构建高效的教学经验[J].天津:智力,2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