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如何落实对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的科学优化

作者

林霞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科裕幼儿园 518106

前言:在我国如今的教育体系中,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是两个相对独立的个体,二者之间的差异较大。幼儿园更关注幼儿的个性化发展、语言行为培养和思维引导。而在小学教育体系内,正规的课业教学、静态的知识体现的是常态。导致不少幼儿在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后会不适应。为了有效改善这一情况,科学合理的幼小衔接就变得十分必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幼儿从学前教育进入小学教育的心理落差,使其的学习和生活快速进入正轨。

1 科学优化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从学前教育体系过渡到小学教育体系的这一过程,被称为幼小衔接。相较于幼儿园,小学校园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生活方式都有着极大的区别,幼儿生活环境的改变必然要面临更多新问题。

科学优化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满足幼儿的心理适应性需求。在幼儿园内,幼儿的日常生活、学习、游戏、活动等都有教师和生活老师的帮助。而在小学阶段,班级内只有一个班主任教师,其他任课老师也是更多出现在课堂上。这一变化也代表着校园生活的关注重心从生活转移到了学习之上。幼小衔接可以帮助幼儿了解小学阶段的具体情况,使其进入小学校园后,心理落差大幅减小[1]。

其次,促进幼儿的身体发育。6-8 岁的孩子正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在幼儿园,幼儿的饮食、睡眠都是一日生活活动中的主要内容。而进入小学阶段,教师和家长所关注的重心在于学习状态、学习习惯和成绩。部分幼儿进入小学后会因神经紧张导致挑食、睡眠状态不好等情况,合理的幼小衔接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幼儿身体情感快速适应,实现幼小阶段的有效过渡。

2 幼儿园幼小衔接科学优化的实践策略

2.1 差异教育,科学衔接

若想开展有效的幼小衔接工作,幼儿园与小学校园的相互配合是非常必要的。可以由幼儿园牵头,带领幼儿参观小学校园,感受小学生的日常学习状态和生活,从而激发幼儿进入小学的兴趣和热情。当幼儿看到美丽的校园环境时,会产生向往之情,也会产生做小学生的光荣感和自豪感[2]。

同时,幼儿园也可以邀请小学一年级的师生开展幼小衔接讲座,使教师家长认识到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不同点。而小学一年级的教师,也可以将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对小学生的认知与家长和幼儿园教师分享,保证二者对幼小衔接过程中幼儿的心理特征有全面的掌握。由小学生分享自己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可以帮助幼儿打消对小学学习的恐惧感,充分发挥幼小衔接的价值。只有让幼儿对小学生活有亲身的经历和感受,才能从根本上减轻其对小学校园的恐惧感。这时,教师可以在幼儿园组织恰当的主题活动,例如:自理能力比赛,培养幼儿良好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使其快速适应小学校园生活中的变化。

2.2 习惯养成,合理衔接

在幼小衔接工作体系内,对幼儿的行为习惯、思想道德品质的养成关注度更高。在教学时,幼儿园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的具体行为情况,保证科学合理的衔接。幼儿园体系内的活动形式多样,内容新颖。而进入小学阶段,学生面对的最主要的活动就是课堂学习。因此,培养幼儿的专注力,使其能坐住板凳,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园可以制定恰当的活动,注重对幼儿的习惯养成。例如:要求幼儿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某项工作;将园内一些通知告知幼儿,由幼儿向家长转达,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和自主管理能力。

幼小衔接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应当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如果幼儿园开设幼小衔接工作仅靠着大班一年的时间来开展,必然会使得幼小衔接的实际价值难以发挥。因此,在幼儿园内部开展幼小衔接工作,可以以幼儿的一日生活相结合,在中班时,就开始渗透幼小衔接内容,让幼儿参与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参与设计环境创设内容等,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让幼儿对自己有一定的要求。除此之外,也要关注幼儿的意识、习惯、能力等因素,鼓励幼儿主动与他人交流,积极合作,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在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工作内容,要求幼儿独立完成,逐渐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能力。

2.3 家校合作,顺利衔接

幼小衔接并不仅仅是幼儿园和小学校园的工作和任务,家庭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三者的合作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幼小衔接工作的成功与否 [3]∘ 在开展幼小衔接工作中,由幼儿园起到纽带作用,召开适当的会议和讲座,让家长感知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并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根本培养目标、学期工作计划和幼小衔接的具体措施。

要注重三者之间的通力合作,形成家园合力,保证幼小衔接工作的高效完成。同时,也可以邀请小学校园的领导和幼儿家长,开展“三方会谈”的活动,让每个家长都能明确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也可以制定“幼小衔接答疑会”的计划,由家长提出问题,由小学校园的领导或是幼儿园的领导予以解答,使家长能够明晰幼儿进入小学阶段应当做好哪些准备。要关注家庭校园幼儿园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注重对幼儿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培养。而家长本身,也要在生活中强调幼儿的自理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注重打造小学化的生活环境,使得幼小衔接工作目标顺利达成。

结论:总而言之,在如今的教育体系下,开展恰当合理的幼小衔接是十分重要的,能够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幼儿园和家长都要明确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并采取恰当合理的措施,完善幼小衔接教育体系。在实际工作中,要关注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差异性,实现科学衔接;注重幼儿的习惯养成,保证合理衔接;注重家庭校园的通力合作,确保顺利衔接。只有从根本上打消幼儿对小学生活的恐惧感,才能真正实现幼儿园和小学的顺利过渡。

参考文献:

[1] 陶 攀 月 . 幼 小 衔 接 中 的 多 元 合 作 模 式 应 用 策 略 分 析 [J]. 数据 ,2021(Z1):135-137.

[2] 张存芳 , 刘武 . 幼儿园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与优化方式分析 [J]. 科技资讯 ,2020,18(28):130-131+134.97.

[3] 于芳心. 基于“安吉游戏”谈“幼小衔接”的几点思考[J]. 科教导刊( 上旬刊 ),2020(22):160-162+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