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生动课堂构建策略

作者

佟青青

张家港市徐市小学

摘要: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核心素养培养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生动课堂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具有关键作用。本文深入剖析核心素养导向与小学语文生动课堂的内在联系,详细阐述构建生动课堂的具体策略,旨在通过提升课堂活力,促进学生在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等方面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生动课堂;构建策略​

一、引言​

核心素养强调学生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承担着传授语言文字知识的任务,更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生动课堂以其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实现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提升,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高度契合。因此,探索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生动课堂的构建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核心素养导向与小学语文生动课堂的内在联系​

(一)促进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提升​

生动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语言实践机会。通过角色扮演、情境对话、故事讲述等生动多样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积极运用所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例如,在学习童话课文时,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并表演童话剧,学生在模仿角色语言和动作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理解,还锻炼了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了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的提升。​

(二)助力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培养​

生动课堂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通过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组织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生动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独特的见解。比如,在阅读教学中,针对一篇文章的主题思想,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在思考和讨论过程中,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都得到了锻炼,助力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的培养。​

(三)推动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发展​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元素,生动课堂能够将这些元素充分挖掘并展现给学生。通过优美的朗读、精彩的多媒体展示、艺术化的教学语言等,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等。同时,在课堂活动中鼓励学生进行创意表达,如改写诗歌、创作故事结尾等,让学生在审美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审美创造,推动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的发展。​

(四)强化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形成​

生动课堂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世界多元文化。在学习古诗词、民间故事等内容时,教师借助生动的讲解、文化背景介绍、传统艺术展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强化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形成。​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生动课堂构建策略​

(一)创设情境,营造生动课堂氛围​

生活情境创设​

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创设生活情境。例如,在教学 “购物” 相关的口语交际内容时,模拟超市购物场景,让学生扮演顾客和售货员,进行商品选购、价格询问等交流活动。这种贴近生活的情境能够让学生感到熟悉和亲切,迅速融入课堂氛围,激发他们运用语文知识进行表达的欲望。​

多媒体情境创设​

借助多媒体技术,如图片、音频、视频等,为学生创设生动逼真的情境。在学习描写自然风光的课文时,播放相关的自然风光视频,配上优美的音乐,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多媒体情境能够全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营造出生动的课堂氛围。​

(二)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游戏教学法​

将游戏融入语文教学中,如识字游戏、诗词接龙游戏等。在学习生字时,设计 “汉字拼图” 游戏,将汉字拆分成部件,让学生通过拼图的方式认识生字,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小组合作探究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阅读教学中,针对文章的难点问题或主题思想,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答案。小组合作探究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提升课堂活力​

角色扮演活动​

选取课文中的精彩片段,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比如在学习历史故事类课文时,学生扮演历史人物,通过模仿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角色扮演活动能够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升课堂活力。​

创意表达活动​

鼓励学生进行创意表达,如改写课文结局、续写故事、创作诗歌等。在学习完一篇童话故事后,让学生发挥想象,改写故事结局,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创意表达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使课堂充满活力。​

(四)教师提升教学语言艺术,增强课堂感染力​

语言生动形象​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比如在讲解修辞手法时,用生动的比喻描述比喻句的特点,“比喻就像给文字穿上了漂亮的外衣,让它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这样的语言能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

语言富有情感​

教师要带着真挚的情感进行教学,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朗读课文时,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调、充满感情的声音,将课文中的情感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内涵。​

四、结论​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生动课堂的构建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创设情境、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以及提升教师教学语言艺术等策略,能够营造出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持续优化生动课堂的构建策略,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生动课堂”三向度[J]. 代文方.思想政治课教学,2024(05)

[2] 巧设生动情境 构建有效课堂——小学语文课堂整体情境创设策略[J]. 刘荣玉.新课程,2021(51)

[3] 打造生动课堂,开展高效教学——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J]. 张艺萌.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12)

[4] 聚焦核心素养,构建生动课堂——“正方体截面的形状”教学设计与思考[J]. 曾敏.江西教育,202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