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策略分析
李明杨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河南 郑州 450045
摘要:在信息化背景下,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其防护策略的分析与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不仅关乎个人隐私和财产安全,更涉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因此,深入探究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防护策略,构建安全可靠的计算机网络环境,是当前信息化时代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信息化;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策略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普及,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越来越依赖于网络。然而,网络环境的开放性和复杂性也带来了诸多安全问题,如数据泄露、网络攻击、恶意软件等,这些问题严重威胁到网络信息的安全。因此,研究和制定有效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策略,对于保障网络环境的稳定运行、保护用户数据安全以及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1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定义
在信息化背景下,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指的是保护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及数据资源,防止其受到恶意攻击、破坏、泄露或非法使用,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涉及国家安全、企业运营、个人隐私等多个方面。因此,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策略的制定与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2信息化背景下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特征
完整性是信息安全的重要核心,其作用在于确保数据在传输、存储及处理的全过程中,能够保持其原始性,不受外界干扰或恶意篡改。数据完整性的实现需要多层次技术手段的支持,依托“加密技术”“数字签名”以及“校验算法”等多种技术,确保数据内容的不可变性,即任何未经授权的修改都会被及时发现并阻止,从而保障信息的可信性。隐私性的关注点在于保护个人信息免受非法获取。隐私保护在数据驱动的商业模式和数字化治理框架下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用户的个人数据往往涉及敏感信息。唯一性是信息在网络环境中区别于其他信息的重要特征。每一条信息在网络中的定位需要通过独特标识来实现,这种标识通常由“IP地址”“数字证书”和“通用唯一标识符”(UUID)等技术手段生成,以确保信息在复杂网络结构中的可辨识性。可控性的目标是确保所有信息活动在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框架内进行。其核心是要实现对信息生命周期的全面掌控。这种掌控包括信息内容的合法性审核,以及对信息流通范围、时间及方式的精准限定。
3信息化背景下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策略
3.1科学选择及管理硬件系统
在防火设施的管理上,应以定期维护为核心。安全防火设施需要定期进行检测,保证其功能正常,对于出现损坏或超过使用期限的设施,需立即进行更换。网络机房的温度与环境条件需严格控制,空调设备需与防火报警系统联动,风管采用阻燃材料,关键位置安装防火阀以防火灾扩散。为保持适宜的机房运行环境,温度需稳定在25摄氏度以下,同时确保通风设备与电加热器之间建立绑定联动机制。机房内需配备先进的火灾报警系统,并避免此类设备受电磁干扰,防火控制室和专用电源设备需保证稳定运行,即使在突发火灾情况下也能持续供电。为消除静电对设备运行的潜在威胁,机房地板必须采用防静电材料。
3.2优化网络入侵检测,检测越权行为
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的核心在于实时分析网络流量与用户操作,发现潜在威胁并采取针对性应对措施。该项技术通过部署在网络中的入侵检测系统,以动态监控手段弥补传统防护技术的不足,强化整体安全防护能力。入侵检测系统的优化要合理配置内外网监测点,这种双重检测机制能够覆盖网络安全的主要薄弱环节。在内网部分,入侵检测系统要精准捕捉异常行为,及时识别越权行为。在外网层面,入侵检测系统需要解析大量流量数据,以识别隐藏在正常通信中的攻击行为,识别SQL注入问题。一般每日平均流量中的异常行为占比不到0.01%,因此系统需要具备强大的数据挖掘能力。
3.3建设防火墙工作框架,优化识别能力
防火墙作为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核心防护工具,需要在复杂多变的网络威胁中展现出强大的识别能力。在信息化背景下,网络安全威胁的侵入形式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防火墙的工作框架必须结合大数据技术进行实时优化,持续提升识别与拦截能力,形成对安全风险的高效防护体系。防火墙的工作能力依赖于对威胁特征的精准分析。以病毒检测为例,大数据技术通过收集、分析和更新病毒特征信息库,为防火墙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持。初始病毒特征信息可表示为特征数集aw;9g;783;12h;i0;23,这是系统识别病毒的基础参数集。然而,随着病毒形态的不断演变,其特征也会发生微小变化。通过大数据的支持,病毒特征库能够完成多次分析和迭代更新。第二次分析后,特征数集可能变化为aw;9g;783;12hX;i0;23,第三次分析后更新为。在多次迭代后,数据的实时动态性进一步提高,为防火墙的病毒识别提供了精确依据。防火墙工作的另一个重要原则是鲁棒性。在面对复杂网络环境时,防火墙需要确保即使存在一定参数波动,仍然能够有效控制安全威胁。防火墙会采用特征数集相似性分析的方式,将潜在风险分为四个等级,分别对应不同的处理策略。建设基于大数据支持的防火墙工作框架,可以实现病毒特征的实时更新、威胁等级的精准划分及处置策略的智能优化。在信息化发展与网络威胁并存的时代,防火墙作为安全防护的第一道防线,其智能化、动态化和高效化设计是确保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关键。
3.4联动其他新型防护技术
在信息化背景下,防火墙技术作为网络安全的核心防护手段,与其他防护技术的协同联动已成为提升整体安全防护能力的重要策略。这种联动通过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综合防护体系,有效应对日益复杂的网络威胁。以云技术为例,防火墙与云技术结合,借助实时分析和动态响应机制,实现对恶意软件的精准识别处理,提高安全防护的效率。防火墙在检测的同时会启动云技术的协作,将目标软件的详细信息传输至云端进行深度分析。目标数据在云端被快速接收后,通过分布式计算和大规模数据分析,进入下一阶段的处理。云端会对目标软件的特征与庞大的恶意软件数据库进行匹配分析,借助机器学习模型,从海量历史记录中提取相似特征。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背景下,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策略的制定与实施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网络环境的日益复杂,我们必须持续关注并适应这些变化,以确保信息安全防护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通过科学选择及管理硬件系统、优化网络入侵检测、建设防火墙工作框架以及联动其他新型防护技术,可以构建起一道坚固的信息安全防线。然而,信息安全防护工作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因此,需要不断加强技术研发、提高安全意识、完善管理制度,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信息安全挑战。只有这样,才能在信息化时代中立于不败之地,确保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与稳定。
参考文献
[1]洪瑀.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J].中国信息界,2023,(06):180-182.
[2]潘天昊.信息化背景下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策略分析[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22,34(20):2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