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探究

作者

江村罗布

海南师范大学 海南 海口 571158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凸显。为迎接这一挑战,各行各业的学者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在二者之间实现可持续平衡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其核心是对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布局进行优化,提高资源利用强度,以达到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双赢的目的。本文将重点分析了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相互依存的关系,并提出若干策略与建议,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引言

绿色发展思想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共生,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注入新的动力。当前,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国土空间规划的全过程,为其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相关部门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实施生态优先战略,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促进国土空间的绿色低碳发展。

1.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相互依存的关系分析

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形成了一种相辅相成的联系。生态环境保护就是科学地管理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以提高和维护生态环境的健康为目标,对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要满足现代人的需要,又要注重保护和提升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但是,由于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过度开发自然资源,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和污染,已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严峻挑战。只有从保护自然环境、重建生态系统等方面着手,才能实现可持续的资源利用,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生态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证。采取节能减排措施,促进清洁能源的利用,有利于减少环境破坏,保护自然资源,创造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同时,在可持续发展的驱动下,生态环境保护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通过制定和实施有关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政策,可有效促进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保障生物圈功能和和谐稳定。

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推进需要各方的团结协作与共同奋斗。面对全球挑战,需要各国携手合作,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由于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自然资源可利用性不同,环境污染程度不同,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国际环境协定的制订和执行,鼓励跨国公司承担环境责任,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力度,实现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2.国土空间规划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2.1.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连通

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连通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又一重要内容。生物多样性是指在基因、物种和生态水平上的多样性。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区等措施,加强对濒危物种及其生境的保护。这类保护区能够为物种的繁殖提供安全的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生态连通性是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途径。生态连通是指在不同生境间建立起联系与通道,使物种得以自由迁移、繁衍与扩散。建立生态走廊及与野生动物生境的联系,可促进物种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这种连接有助于保持种群间的基因流与适应能力,降低物种灭绝风险。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连通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内容。通过建立保护区,保护濒危物种及其关键生境,建设生态走廊及连通通道,实现生物多样性持续保护,促进生态系统健康发展。这是一项综合性、复杂性很高的工作,需要政府、科研院所、全社会共同努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并完善相应的对策,以期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人类与大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2.2.强化城市生态红线控制,促进城市生态平衡发展

在旧城改造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城市自然生态设施和耕地面积,要按照《生态空间红线保护规划》有关规定,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其中,自然保护地包括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自然公园,耕地分为水田、水田、旱地三类。在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管控中,可依据生态自然红线保护标准,禁止城镇其他用途的城镇建设用地侵占自然保护区,并严格落实城市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管控措施。对二级生态保护区实行差别化管控,在旧城改造建设中,对部分生态修复、公园类设施建设给予一定空间,保障城市耕地保有量,使城市经济发展与农业民生、生态平衡协调发展。

2.3.经济发展与环境协调

从经济活动的角度来看,我们必须在每一个经济决策中都融入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思想。这就意味着,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要优先发展高效率、低排放、高环保的绿色产业。同时,对污染大、能源消耗大的传统产业,要实行更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和监管措施,通过技术改进和提高,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为激励企业和个人采取更具可持续性的环境保护措施,建立环境税收和激励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另外,对于高排放量产品,征收环保税,能激励企业减少碳排放,提高产品的环保绩效;另一方面,政府也可通过对实施节能减排的公司给予一定的经济激励,鼓励其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促进绿色科技的开发和应用。此外,政府还可制定严格的生态法规,加强监督管理,以保证各类产业活动符合环境标准。这些措施既能促进环保,又能促进经济结构的改善和发展。

2.4.城乡一体化发展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优化,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政策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有机结合,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要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就必须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实现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的多种途径。基于此,应对农村生态资源进行深度挖掘与利用,充分发挥城市智慧技术、环保技术、金融支持等优势,推进农村生态环保产业化进程。另一方面,乡镇经济能够充分利用乡村的生态资源,加强工业发展的环保属性,以优质的工业形态推动经济和环境的协调提升,根据区域特征对城乡土地开发布局进行优化,促进城乡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促进城乡高质量的融合发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分析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提出了多项策略和建议。文章指出,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连通、城市生态红线控制、经济发展与环境协调以及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实现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这些策略的实施有助于解决当前面临的生态问题,推动经济社会的绿色发展。文章强调,通过国际合作、政策创新和全社会参与,可以有效应对全球性环境挑战,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提供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1]李文彦.国土空间规划与区域协调发展趋势[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4,(24):31-33.

[2]杨洁.国土空间规划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4,(24):37-39.

[3]陶向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措施[J].中国住宅设施,2023,(05):64-66.

[4]闫佩,赵翌晨,乔阳.国土空间规划下的生态环境保护研究[J].城市建筑空间,2022,29(8):164-166.

[5]刘贵利,郭健,江河.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研究[J].环境保护,2019,47(10):33-38.